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我們已經想了5年了,終於可能快要出來了」,余承東透露華為重磅資訊→

2024-07-16科技
7月15日晚間,「與輝同行」走進華為東莞松山湖園區,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與東方甄選高級合夥人董宇輝進行對話,並對華為近期的熱點話題進行了回應。
01余承東透露華為「25億元轉讓問界」原因
對於華為「問界」等商標轉讓的原因,余承東表示:「問界這個品牌現在以很低的價格就給了賽力斯,因為國家法規要求,品牌商和生產商必須合一,這個品牌必須由生產廠商擁有,所以我們把四個‘界’都轉給了車廠。但是問界我們投入很大,其實這個品牌至少值上百億(元)。」
余承東表示:「連AITO這個(名字)都轉給了賽力斯,以AI開頭的4個字母註冊的品牌在全球註冊是很難的,是個非常好的名字。」
7月3日晚間,賽力斯釋出關於購買資產的補充公告稱,控股子公司賽力斯汽車擬以25億元從華為收購問界商標等標的資產。經評估,標的資產市場價值為102.33億元。
華為將問界等系列商標轉讓給賽力斯,可以說進一步將華為品牌與汽車商標分割開來。商標轉讓後,華為鴻蒙智行(智選模式)的邊界也更加清晰,進一步表明了華為「不造車」的立場。
02華為每年投入30億—50億美元用於基礎理論研究
余承東表示,以前是「大魚吃小魚」的時代,現在是「快魚吃慢魚」的時代,一定要比對手跑得更快才行。「你稍微慢一點,可能就被別人淘汰了。」
余承東認為,公司在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需要基礎研究能力。華為公司這些年也倡導加強基礎能力的積累。「因為有基礎能力才能讓我們上升一個更高的台階,在競爭中能夠厚積薄發,解決一些突破性的問題。」
「華為是做商用化產品的,不是解決一個樣品的問題,因此要解決海量的成本、可靠性和耐用性的問題,大量的技術問題和工程問題需要解決,所以需要不斷投入。華為現在有很多基礎研究投入。」余承東說。
早在2023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當今時代,科學和技術的邊界已越來越接近,科學轉化為技術的時間越來越短,如果等到大學把理論完全研究明白,再去進行技術開發,就已經沒有先發優勢,沒有競爭力了。華為一直重視基礎理論研究,每年大約投入30億—50億美元用於基礎理論研究。
余承東表示,華為能走到今天也是因為任正非堅持了最基本的精神,比如對管理者一直要求自我批判精神,「不止自我批判,我是經常挨批評的。」余承東說,他覺得雖然批評有些地方是有誤解的,但有些地方也是自己做得不足。「(批評)說明對你有要求,希望做得更好,很多地方自己和團隊做得不夠。」
此外,余承東還在直播中表示,華為下一代折疊屏已歷經5年研發,即將面世。「下一代的折疊屏,別人都能想得到,但做不出來。我們已經想了5年了,終於可能快要出來了。」
中國商報綜合自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中國證券報、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