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騰訊湯道生:騰訊雲成功服務萬家海外客戶 國際業務雙位數增長

2024-09-07科技

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 CEO湯道生)

9月5日,2024騰訊全球數碼生態大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大會以「智啟新機 雲驅增長」為主題。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發表主旨演講。

湯道生透露,過去一年,騰訊雲透過持續聚焦自研,推動被整合,業務更加健康可持續:與夥伴共同服務的客戶數,超過 200萬家;訂單過百萬的夥伴數量,實作了兩位數的增長;很多SaaS夥伴收入增加了1倍多;國際業務增速也在兩位數以上。

他同時表示,很多企業面臨內外部多重挑戰,甚至陷入 「內卷式競爭」,但如果蛋糕不增長,結果就是「零和」遊戲。企業增長的核心在於跳出框架,探索產業的新發展。 「以數提效、順勢而為、揚帆出海是企業破局增長的三個方向」。

湯道生表示,第一個增長方法是以數提效,聚焦核心場景。 「指望大模型給一般企業在短期內帶來巨大變化並不現實。用人工智能在已有業務場景中降本增效,提高經營效率,是行穩致遠的可靠路徑。」

目前,騰訊的混元大模型已經落地到騰訊 700 個業務場景中,騰訊的 AI能力也在千行百業落地生根。根據國內大模型評測機構SuperCLUE前天釋出的最新報告,騰訊混元Turbo總分位列國內第一,在11個能力項測評中,8項核心任務排名國內第一,中文場景效果對標GPT-4o。

第二個增長思路是順勢而為,抓住新產業機會。湯道生說,國家【十四五資訊科技規劃】,把關鍵基礎軟件、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重點軟件,列為 「資訊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工程」。國產軟件技術水平已經與國外領先的軟件科技企業對齊,更懂客戶,性價比更高,服務更好。

他特別強調,講到數碼產業的硬科技,大家總會下意識想到芯片、光刻機等硬件,但軟件也是資訊科技中非常重要的核心組成部份,是新一代科技發展的靈魂。 「如果芯片或硬件器材是計算的軀體,那軟件就是腦袋。軟件往往定義了硬件發展的方向,讓硬件器材釋放出更大價值。」他呼籲更多元化的開放式軟硬科技生態,鼓勵多雲、多芯的蓬勃發展。

第三個增長機會是揚帆出海,開拓全球市場。相關機構調研顯示, 90%的中國企業對拓展海外業務有興趣,有近四分之一的企業,將出海列為未來1到3年的首要任務之一。但是,選擇哪些目標市場?從哪個國家先試水?怎樣的產品更符合當地市場的需要?如何與國際化對手差異化競爭?當地的產業政策、稅務法規、經營牌照、數據合規的要求如何?如何把國內成功的經營與管理經驗快速落地?這些問題都需要出海企業解答。騰訊雲可以提供包括音影片、邊緣加速、雲原生產品、大數據與數據庫、安全與合規、AI等技術產品能力,為中國企業的海外拓展鋪平大路。

目前,騰訊雲已經成功服務 10000多家海外客戶,為他們提供可靠穩定的線上服務。

「騰訊將持續以產業互聯網為基礎,助力企業擁抱數碼智能、推動融合創新和面向全球市場,以新技術、新市場的突破,實作增長破局。」

以下為演講全文:

大家好!

歡迎光臨騰訊全球數碼生態大會,非常高興與各位新老朋友,再次相聚在深圳寶安。在這裏,我也特別感謝深圳市政府、寶安區政府對我們的大力支持。

還記得兩年前,在大家見證下,騰訊雲工業互聯網總部基地落戶寶安。此後,我們與寶安區,在雲端運算、智能化方面,展開了全方位的合作。今年,我們共同打造的政務多模態大模型也正式上線,大模型可以準確辨識使用者意圖,為使用者提供 「邊問邊辦」的智能化服務,訴求平均辦理時間,可以壓縮近一半。

不只是寶安區,過去一年,我們看到數碼經濟在持續發展,我們與許多合作夥伴共同努力,讓數智技術在更多的產業場景中落地,為使用者帶來新體驗、新價值,也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在市場中不斷提升競爭力。

一年來,我們透過持續聚焦自研,推動被整合,業務更加健康可持續:與夥伴共同服務的客戶數,超過 200萬家;訂單過百萬的夥伴數量,實作了兩位數的增長;很多SaaS夥伴收入增加了1倍多;國際業務增速也在兩位數以上。

不過,在走訪企業客戶的過程中,我也聽到他們在經營上面臨很大的挑戰,深深感受到了大家的焦慮與迷茫。

從經濟大環境來看,挑戰確實不少。全球經濟經過幾年的通脹,歐美市場的高物價與高利率,對中國出口帶來巨大壓力,雖然部份行業因為技術領先或成本優勢,出口仍然有較好增長,但在更大範圍來說,消費意願疲軟,消費降級壓力明顯。經濟承壓,加上一些行業因為前幾年的過度投資,導致出現供求失衡,大家為了保住銷售規模與市場份額,出現了 「內卷式競爭」,不惜虧損也要打價格戰,毛利率持續降低,嚴重虧損的企業,甚至需要靠融資或貸款來續命。

同時,新技術快速叠代和套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大家的焦慮。企業擔心在行業技術升級浪潮中掉隊,結果可能被使用者拋棄、被市場淘汰。因此,企業也必須積極投入研發與創新,確保抓住下一個機會的入場票。

在這樣的 「內卷」和焦慮下,大家可能會產生困惑:雖然更辛苦了,但利潤卻在蒸發,究竟該如何走出困境?在我看來,在困難的時候,企業的發展更需要穩紮穩打,健康經營比撐大規模更重要,用虧損換來的規模增長是不可持續的;最終還是要尊重市場規律,按需投產,合理定價,算清楚賬,這些恰恰是數碼技術能發揮價值的地方。

當然,如果蛋糕不增長,結果就是零和遊戲,大家都會很痛苦。所以,今年的大會,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討增長的話題。我將從以數提效、順勢而為、揚帆出海三個方向,談談我們如何用數碼技術,幫助尋找新市場,開拓新機會,為企業提供新的增長引擎。

首先,第一個增長方法是:以數提效,聚焦核心業務場景。

比如,對於直接服務消費者的 ToC企業,每年花高額費用在行銷上,如何讓投入產出最大化,就是他們最關心的話題之一。騰訊雲的行業團隊,為許多零售與服務型企業,提供數碼化轉型的專業咨詢服務,透過使用者行為數據的采集與分析,更精準為每個產品挑選匹配的目標使用者群,利用微信影片號與企業微信等工具來觸達使用者,以反欺詐的安全技術保護行銷資源,讓每次行銷活動都獲得理想的交易轉化效果。

隨著大模型與生成式 AI的技術突破,圖片、影片、語言的理解與生成已經有很大的進步,讓人與人的溝通、人與系統的互動方式,都可能會被重塑,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

最近跟一些企業負責人交流的時候,幾乎大家對大模型都很感興趣,但大家前期也許對大模型期望太高,而對長期投入的決心與耐心又稍有不足。指望大模型給一般企業在短期內帶來巨大變化看來並不現實,但用人工智能在已有業務場景中降本增效、提高經營效率,從量變到質變來加強市場競爭力,這應該是更腳踏實地、行穩致遠的可靠路徑。

在國內百模大戰與開源大模型的普及下,今天大模型的呼叫成本已經降得很低了,如果再加上企業獨有的專業文件與行業數據,搭建智能套用或智能助手,很多企業就能在客服、行銷與內容創作等場景中,提高員工工作效率,提升服務體驗。

例如,在和榮耀手機的合作中,我們把手機的各種使用說明、故障處理等知識,輸進大模型知識引擎做訓練,然後與線下手機門店大屏的數智人、線上客服機器人相結合,顯著提升了服務效率和使用者體驗。我們的智能化組織學習協作平台騰訊樂享,為企業打造了貫穿人才培養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基於混元推出的全新智能陪練、智能問答、智能出題等能力,大幅提升員工知識學習和生產效率。騰訊樂享已為騰訊一年節省超 3億元。

去年,在騰訊邁出大模型第一步的時候,我們就堅持做 「離產業最近的AI」,把AI融入到產業場景中。最近這半年,產業界對AI大模型的關註重點,也開始從模型技術本身,轉到了智能套用落地上來。我們的混元大模型已經落地到騰訊700多個業務場景中。騰訊的AI能力也在千行百業落地生根。

比如,我們在騰訊會議、騰訊文件、騰訊樂享、 AI程式碼助手等套用中納入AI能力,大家開啟APP,就可以用AI快速寫文件、寫程式碼,完全沒有程式碼能力的企業,也能快速享受到AI帶來的辦公效率提升。

稍後我的同事 Coby會針對算力層、工具層、模型層與套用層,詳細介紹騰訊雲在智能上的綜合產品能力。

其次,第二個增長思路是:順勢而為,抓住新產業機會。

國家經濟的產業結構在變化,俗語說,當一扇門關閉時,另一扇門就會開啟。各行業都面臨著新科技帶來的變革,變化會帶來新機遇,也會改變行業格局。比如,依賴化石能源的產業,正在轉向使用更多新能源;消費降級讓高端奢侈品市場受壓,但售賣廉價商品的零售店與平台反而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國家多年來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不斷加大在基礎科學的研究投入與高端科技產業的投資,近年來在新能源、電動車、消費電子等產業也看到不少創新勢力、新品牌的崛起。

在數碼產業領域,我們也看到了不少變化與機遇。國家【十四五資訊科技規劃】,也把關鍵基礎軟件、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重點軟件,列為 「資訊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工程」。國產軟件企業從早年側重套用開發,到今天已經紮根在更底層、更基礎的作業系統、分布式雲端運算、網絡安全與人工智能等核心領域,技術水平與國外領先的軟件科技企業對齊,而且更符合國內客戶的需求,並提供更高性價比,和更好的服務體驗。

講到數碼產業的硬科技,大家總會下意識想到芯片、光刻機等硬件,這些硬件技術當然很重要,但軟件也是資訊科技中非常重要的核心組成部份,是新一代科技發展的靈魂。如果芯片或硬件器材是計算的軀體,那軟件就是腦袋了。軟件往往定義了硬件發展的方向,讓硬件器材釋放出更大價值,在國外,一直都有 「軟件定義一切」的說法。很多行業專家也認為,輝達最強的護城河可能就是,為他們的芯片極致最佳化的CUDA軟件生態。

數碼產業要健康可持續發展,我們需要更多元化的、開放式軟硬科技生態,基於開放的技術標準,鼓勵多雲、多芯的蓬勃發展,讓數碼技術棧裏的不同細分產業都得到價值的體現。硬件廠商、軟件廠商與服務商的能力模型都不一樣,緊密合作與相互相容,才能給客戶帶來最大的價值。在我們過去專案實踐經驗中,一雲多芯往往給客戶帶來綜合成本的節省,也加強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

2018年以來,騰訊累計投入超過3000億元用於基礎研究,截至今年6月,我們在全球專利申請總數超8萬件。

例如,以騰訊會議 Penguins AI語音引擎為原型,我們主導了新一代即時語音編碼行業標準,AVS3P10。它突破了經典資訊傳輸理論,是全球首個,系統性引入AI的語音編碼標準。同等語音質素,碼率僅需三分之一;在低速網絡條件下,也能夠清晰通話。結合AI降噪技術,我們把騰訊會議的優質服務、演算法與核心技術,整合為「騰訊天籟inside」解決方案,開放給數十家音影片的硬件廠商,滿足企業不同場景的需要。

我們也基於自身積累,打造了全棧自主創新的國產企業級軟件,核心產品透過了國家安全可靠測評的最高標準,供給能力在融合創新廠商中,位居最前列。

我們的基礎平台軟件產品,簡稱 「5T」,也就是數據庫TDSQL、作業系統TencentOS、專有雲TCE、大數據TBDS、人工智能開發平台TI等,能夠全面相容國內主流的芯片廠商,在全國多個大規模的集群上穩定執行。5T產品已經被許多國產套用軟件所整合,覆蓋金融、政務、互聯網、醫療等多個行業。

在辦公協作領域,套用軟件如騰訊會議、企業微信、騰訊文件、騰訊樂享等,不僅有優秀的互動體驗、便捷穩定,而且具有獨特的 C2B連線能力,在多個行業頭部客戶滲透率,都超過了50%。最近大熱的國產遊戲大作【黑神話:悟空】,也用到了我們的專案管理軟件騰訊TAPD,支撐了他們長達7年的復雜研發。

雲端運算與平台軟件技術是騰訊的強項。從服務海量使用者的後台技術,到實作速度快、體驗爽的前端互動能力,到無縫接入微信生態的生產工具,我們都有豐富的技術和經驗積累,也希望能助力更多中國企業的數智化發展,期待我們共同成長為全球市場的新一代領導者。

最後,第三個增長機會是:揚帆出海,開拓全球市場。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再到全球領先,孕育出了全球一流的產品設計、研發速度、精益制造與營運經驗。科技帶動的產業升級,也為今天的中國制造帶上新的定義與含義,許多高科技企業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和底氣,在全球科技產品市場,占領一席之地。

有機構的調研顯示, 90%的中國企業對拓展海外業務有興趣,有近四分之一的企業,將出海列為未來1到3年的首要任務之一。

出海是對企業綜合能力的考驗,要解答的問題有很多,而且也有很多雷區。比如,選擇哪些目標市場?從哪個國家先試水?怎樣的產品更符合當地市場的需要?如何與國際化對手差異化競爭?當地的產業政策、稅務法規、經營牌照、數據合規的要求如何?如何把國內成功的經營與管理經驗快速落地?以上一堆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別人避開的市場也許是你的機會,前期的市場調研十分重要,但啟動後更需要不斷叠代與修正的謙卑,絕對需要耐心與堅持。騰訊雲海外服務開放營運也超過 8年了,過程中也踩了無數的坑,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也經歷過不少起伏,一直在學習、一直在提升。

不管大家怎麽解題,雲服務作為科技產品與服務的基座,連線海外分公司的管理平台,是大家揚帆出海的必備品。選擇海外營運經驗豐富的雲廠商合作,可以加速達至法規通、數據通、管理通,實作全球一盤棋的經營和服務,為海外拓展鋪平大路。

目前,騰訊雲已打造了遍布全球的雲基礎設施,覆蓋五大洲 21個地區,擁有3200多個全球加速節點。我們的WeChat與出海遊戲業務,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每時每刻都在服務使用者,符合每個國家的數據法規要求,它們的基礎設施都由騰訊雲來提供支持。到今天,騰訊雲已經成功服務10000多家海外客戶,為他們提供可靠穩定的線上服務。

比如,出海沙特的明星直播套用 JACO,透過引入騰訊雲音影片解決方案,頂住了5倍的流量洪峰,在當地相對不穩定的網絡環境下,也能夠流暢地看主播PK;還有前不久上線的爆款遊戲【鳴潮】,也借助騰訊雲在全球多地的內容稽核伺服端,以及騰訊安全的全套防護能力,實作了對風險內容的過濾、攻擊流量和灰黑產的精準打擊,確保了遊戲在全球的順利發行。

智能化體驗,是中國汽車出海的重要殺手鐧。在廣汽埃安出海東南亞的過程中,我們幫助快速搭建數碼化基礎設施,成功復制 「智能網聯雲平台」。僅僅3個月,就快速完成了泰國市場的車聯網量產落地。

去年,美團也成功完成,走出內地市場的第一步,他們在香港推出的外賣平台 Keeta,我在香港使用時,服務很順滑、響應速度很快,上線不到一年,就已經占有超過4成以上的市場。這背後也是借助了騰訊雲的能力,實作數碼平台在境外的快速部署;透過雲資源彈性擴縮容,幫助平台應對初期拓客流量的「峰谷」;透過騰訊的安全能力,為境外使用者的註冊、登入、優惠券等服務保駕護航。

總之,關於增長,還有更多新的解題思路,作為企業的經營者,我們更應該多問問如何打破 「焦慮」?如何減少「血拼」?如何開拓「新機」?這等待著我們一起去探索、去解題。騰訊將持續以產業互聯網為基礎,助力企業擁抱數碼智能、推動融合創新和面向全球市場,以新技術、新市場的突破,實作增長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