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全國每3台工業機器人就有一台「廣東造」|高質素發展調研行

2024-05-14科技
【開欄語】
一向以富有創新精神示人的廣東,面對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時代命題,有何獨到之處?5月14日,隨著2024「高質素發展調研行」廣東主題采訪活動的開展,來自中央主要媒體、廣東省級媒體的記者們,帶著這一問題踏上了探訪之路。
走入科技企業,走入科研機構。走近生機勃勃的一線,一幅幅極具時代特征的創新場景在記者們的鏡頭前漸漸呈現。
羊城晚報·羊城派特開設「新突破 新氣象 新質生產力的廣東圖譜——2024廣東高質素發展調研行」專欄,為您呈現那些關於新質生產力的動人畫面。
5月14日,以「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2024年「高質素發展調研行」廣東主題采訪活動在廣州啟動。在當天上午召開的情況介紹會上,來自廣東省委組織部、省委金融辦、省委改革辦、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等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各自領域高質素發展情況。
據記者了解,調研行活動將從5月14日持續至20日,由中央主要媒體、廣東省級媒體記者組成的采訪團將走訪廣州、深圳、佛山、東莞、肇慶、珠海等地,深入科技企業、科研機構等進行調研,探訪廣東發展新質生產力之路徑。
5月14日,「高質素發展調研行」廣東主題采訪情況介紹會現場
上市高企和科創企業數,廣東居全國第一
在情況介紹會上,省委組織部部務委員袁綱在介紹廣東如何牢牢抓住人才這個第一資源時表示,當前全省專業技術人才972萬人,居全國前列;研發人員隊伍135萬人,居全國首位;在站博士後約1.3萬人,規模穩居全國第一;全職在粵工作院士193人;有效持證外國人才達4.5萬人。
廣東省委組織部部務委員袁綱
記者還從情況介紹會上了解到,在推動科技金融創新方面,廣東支持科創強省建設的金融政策體系不斷完善,逐步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
對此,廣東省委金融辦副主任倪全宏介紹,廣東不僅鼓勵銀行業加快構建適合科技創新需求的服務和產品體系、探索構建科技保險共保機制,還充分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培育科技創新企業重要作用,引導長期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
廣東與滬深北證券交易所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搭建廣東企業上市培育資訊化平台,建設「三所一中心」流動服務站,在區域股權市場開展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份額轉讓試點,拓寬創投結束渠道,省市建立政策性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廣東省委金融辦副主任倪全宏
截至2023年年末,廣東累計有208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創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全省有近2700家創投和私募投資機構,管理金額2.5萬億元。
將統籌推進縣域產業發展和鎮村建設
省委改革辦副主任、省「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陳德忠則透露,2024年是「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的關鍵一年。廣東將統籌推進縣域產業發展和鎮村建設,讓現代產業發展為縣鎮村高質素發展註入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
廣東省委改革辦副主任、省「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陳德忠
陳德忠還表示,當前,廣東正在梅州蕉嶺、汕尾海豐等15個縣(市)開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試點,最佳化縣城規劃布局和城市設計,培育縣城特色產業集群,完善縣城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增強縣城輻射帶動鄉村能力。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賴茂華介紹,廣東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兩中心」建設,著力提升產業科技創新整體效能,打造粵港澳大灣區5G、集成電路、納米、生物四大產業創新高地,成功建立生物制造、納米智造、先進高分子材料3家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累計建設6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及138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數量居全國前列。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賴茂華
同時,廣東形成梯次發展的萬億元級、千億元級產業集群。以新技術賦能傳統產業;抓住風口,壯大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等新興產業,全國每4輛新能源汽車中有1輛為廣東造,廣東成為全國儲能電池產業配套最全的地區;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制定廣東未來產業發展行動方案,謀劃建立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和概念驗證中心。
每4台新能源汽車就有一台「廣東造」
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璧亮則表示,廣東正全面對接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和「制造業當家」發展需求,調整最佳化學科專業設定,推動部份地方專科高校加快向套用型轉變,著力打造一批產業和企業急需、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並重點支持珠三角地區高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學重點發展電子通訊、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相關學科。
廣東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璧亮
廣東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梁勤儒表示,廣東多措並舉積極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鏈。除了強化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夯實產業發展根基,廣東還堅持聚焦「卡脖子」領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
同時,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采用「競爭擇優」「揭榜掛帥」「定向委托」等多種方式,對「受制於人」的關鍵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和重大裝備開展科研攻關。企業牽頭的專案占比50%以上,企業參與95%以上,在5G、4K/8K超高畫質、高端印表機、高端電子元器件等領域打破一批「卡脖子」技術瓶頸,部份產品實作國產化替代。
廣東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梁勤儒
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總經濟師鄒勇兵介紹,2024年第一季度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實作「開門紅」增長6.1%,工業投資增長23.5%,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廣東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總經濟師鄒勇兵
鄒勇兵還特別提到,廣東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全國每3台工業機器人和每4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台(輛)是「廣東造」。同時,在未來電子資訊、未來智能裝備、未來生命健康、未來材料、未來綠色低碳等一批未來產業「新領域」加快布局,在6G(特別是空天網絡)、量子科技、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新賽道」搶抓機遇,下好先手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 黃婷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鐘振彬 梁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