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無人農機、無人駕駛巴士……移動物聯網打造的「無人之境」什麽樣

2024-11-05科技

當前,中國已經建成 全球規模最大、覆蓋最廣、效能優越的網絡基礎設施 ,不僅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也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那麽,物聯網到底有什麽用?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我們的衣食住行有哪些變化?物聯網又是如何賦能千行百業的?

物聯網 是以感知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為主要手段 實作人、機、物的泛在連線 ,提供 資訊感知、資訊傳輸、資訊處理 等服務的基礎設施,也是經濟社會數碼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

大數據+人工智能 「智慧農場」長啥樣?

民以食為天,物聯網對農業生產有怎樣的影響?

在天氣、土壤墑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農業生產存在不確定性,這些環節的決策大多依靠人的經驗。如今,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助力下,我們可以 對農田進行精準管理,讓農民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 科技感十足的「智慧農場」究竟是什麽樣的?

01:34

走進位於河北雄安的中國科學院伏羲農場數據指揮中心,記者看到一面巨大的電子顯示器上 即時顯示著農場的氣象數據、病蟲害檢測 等各類資訊。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幫助下,他們遠在20公裏外的指揮中心就能檢視農田的即時畫面,掌握農作物的生長情況。

眼下,冬小麥的播種工作剛剛完成。他們這些「技術宅」種地不用鋤頭,而是透過 遠端操控無人農機,實作密度均勻的播種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工程師 畢誌強: 我們的智能農機配備許多個智能的控制系統,在北鬥衛星導航的支持下,提前給它設定好路線,只需要透過手機App和智慧終端一鍵啟動之後,就可以按照我們的路徑進行精準作業。

智能器材不僅服務於耕種環節,也提高了育種效率。

傳統育種要遵循植物生長規律,一個培育周期要四到五年左右。在人工智能搭建的虛擬模型裏,工作人員透過 調整環境參數模擬植物生長過程 ,從而 加速種子篩選 ,提高育種效率。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趙洪龍: 透過搜集網上公開的數據集和自己去采集的數據,來獲取大量的植物基因組數據。有這些數據之後,我們開發演算法、建立模型,去模擬種子長大之後是什麽樣子,從而加速我們篩選的過程。

「萬物智聯」如何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

今年九月,工業和資訊化部釋出了【關於推進移動物聯網「萬物智聯」發展的通知】,提出加快推動 移動物聯網從「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發展 。「萬物互聯」和「萬物智聯」僅一字之差,帶來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在深圳,「萬物智聯」的移動物聯網套用已經開始影響人們的出行了。

00:39

前段時間,記者在位於深圳福田的香港科技園深圳分園見到了一款「車路雲」車載器材。該器材完成部署後,即可將傳統車輛升級為智能網聯車,實作車輛 厘米級定位、多模態通訊與融合感知

基於這一系統可以使車輛獲取來自路側和雲端的豐富數據,提高了駕駛員對於當前路況的分析研判能力。

同時,相關的數據最終 都將匯聚到雲端 ,並借助雲端運算能力即時分析、處理這些數據,服務於城市交通治理更科學、更安全、更綠色的決策與規劃。

催生新套用 「無人之境」如何有序運轉?

隨著5G通訊的強大覆蓋,越來越多汽車甚至載人航空器正加速邁入「無人之境」。

在安徽省合肥市的駱崗公園,全新打造的 全空間無人駕駛體系 讓許多市民有了不一樣的出行和遊玩體驗。

01:16

今年的元宵節,12台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組成的編隊在安徽合肥駱崗公園升空「鬧元宵」。這些航空器有序升空,不斷變換編隊圖案,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

有天上飛的,就有地上跑的。在合肥市駱崗公園,穩定的通訊訊號讓一部手機就能解決出行吃飯的問題。逛餓了、玩渴了,遊客只需掃碼即可取貨。不過不是外賣小哥送來的,而是 無人機透過手機操作即可送到你面前

這輛無人駕駛巴士外表小巧可愛,車內沒有駕駛室和方向盤,只要安全員啟動發車按鈕就能 自動按照指定路線行走和停靠

駱崗公園 是合肥打造的 全空間無人體系套用示範專案 ,分布在駱崗中央公園的 18處4G基站、18處5G基站 ,能同時滿足10.5萬個器材接入。在這裏, 無人駕駛飛機、無人駕駛巴士、 索降 物流無人機 等無人套用場景有序運轉。

相關閱讀

中國走在了世界第一!今年中國物聯網連線數有望突破3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