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晚23點半左右,【華盛頓郵報】發表了OpenAI CEO奧爾特曼(Sam Altman)署名的專欄文章,題目為【Who will control the future of AI?】。奧爾特曼表示,未來,AI技術將取得巨大進步,並將成為關鍵的國家安全問題。
「沒有第三種選擇——是時候決定走哪條路了。美國目前在人工智能發展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繼續領導遠非有保障。世界各地政府願意花費大量資金來追趕並最終超越我們。中國表示,其目標是到2030年成為人工智能的全球領導者。」奧爾特曼指出,「如果他們在 AI 上取得領先,他們將迫使美國公司無法實作領先。「
奧爾特曼署名文章的背後,也折射出全球科技企業在AI領域的激烈交鋒。
尤其是在AI最大套用場景之一的無人駕駛領域,中美科技企業的競爭日漸緊迫。
近幾天美國企業特斯拉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先後宣布重磅動作,前者稱Robotaxi(特斯拉無人駕駛出租車)將於今年10月10日正式釋出,後者宣布將在未來幾年內在其無人駕駛子公司Waymo上再投資50億美元。
而國內,以蘿蔔快跑、小馬智行等為代表的無人駕駛國家隊的進一步發展,正面臨網絡水軍的打壓。
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是: 如果中國無人駕駛落後,意味著什麽?
無人駕駛正在成為中美科技產業競爭的中心,雙方都在加速推動技術落地。中國無人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走紅,以及特斯拉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加速入華,正是其中的標誌性事件。7月24日,馬斯克在特斯拉財報電話會表示,即將於10月釋出的Robotaxi,目標是今年內全球都能跑,預計年底進入中國。
作為現今人類前沿科技的集大成者,無人駕駛既是百年來人類交通工具與出行方式的徹底變革,也是人工智能、傳感器、雲端運算、大數據和材料等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與套用。尤其是隨著大模型的興起,無人駕駛已成為人工智能的最大套用場景。無人駕駛技術落後,就是人工智能技術的落後。
無人駕駛作為現階段中美AI競爭的前沿陣地,究竟誰能先贏下棋局呢?
拼技術:中國車企與特斯拉的差距有拉大風險
無人駕駛車輛能夠普及,不只是達到人類駕駛員的水準,而是要明顯超越人類駕駛員。Robotaxi的普及更需要L4及以上技術。所以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和落地,背後靠的是底層AI技術的進步,不是簡單地堆砌高效能感知硬件。
大模型是實作無人駕駛的必由之路,無人駕駛也是視覺大模型最大的套用場景。 大模型的興起對於無人駕駛技術在感知、泛化、數據處理、決策與規劃、仿真訓練、架構升級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特斯拉已在北美上線測試FSD V12版本,采用完全端到端大模型技術後,實作了從感知到決策再到控制的全流程自動化,大大減少人工幹預的需要,提高了系統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按照馬斯克預計,FSD在年底前將獲得中國批準,屆時,國內百萬輛特斯拉車上都將有可能安裝特斯拉無人駕駛系統。
除了特斯拉之外,谷歌旗下Waymo、通用汽車支持的Cruise等美國無人駕駛企業,也都在加大技術投入力度。最新訊息是,Waymo剛完成自動駕駛賽道最大一筆50億美元融資,全部投向無人駕駛技術,向「ChatGPT時刻」沖刺。
拼落地:中國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無人駕駛市場
技術創新必然驅動經濟增長。無人駕駛可能是對GDP拉動最大的創新技術之一,是全社會層面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
Robotaxi和無人駕駛汽車,是自動駕駛技術的兩大核心套用場景。 2023年7月,美國ARK基金報告:Robotaxi有望成為史上對GDP拉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在未來十年對全球GDP有望產生約20%的額外增長。到2030年,Robotaxi每年將為全球GDP增加約2-3個百分點的增速,其經濟影響將超過蒸汽機、機器人和資訊科技帶來的綜合推動力。世界經濟論壇則預測,由於無人駕駛汽車,未來10年,汽車行業的增長可能高達1440億美元。
對於中國市場,咨詢公司麥肯錫在報告中預計, 中國未來很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 ,到2030年,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創收將超過5000億美元。無人駕駛如能實作,將為中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
就像蒸汽機、內燃機、電力和互聯網等技術從發明到普及一樣,創新從來不是就業的敵人,無人駕駛將催生新的市場需求、產業機會和工作崗位。但前提是先普及、先落地,才能讓新技術創造更多可能性。
面對特斯拉無人駕駛的來勢洶洶,如果我們限制國內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不僅會失去在科技領域自主創新的能力,更會將國內市場拱手讓給國外科技巨頭,最終導致國內產業的被動局面。
拼未來:不進則退,機會稍縱即逝
目前,中美在自動駕駛技術層面幾乎並駕齊驅。Guidehouse Insights在一份報告中,對全球16家無人駕駛技術公司進行了評估排名,Mobileye、Waymo、百度、Cruise排名前四,被列為「領導者」,其中百度是唯一進入榜單的中國企業。
然而,在無人駕駛競爭視窗期,不進則退,機會稍縱即逝。美國一方面限制中國發展方面踩剎車,以數據安全為由頭,限制中國自動駕駛技術進入美國。因此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中國自動駕駛企業幾乎全部撤離美國。2023年,中國自動駕駛汽車在美國加州道路測試中的行駛裏程,下降了約70%。據報道,小馬智行、輕舟智行、元戎啟行等中國自動駕駛公司都已經撤離加州。營運Robotaxi的滴滴出行,也結束了在加州的道路測試。
另一方面美國還透過加速立法,為其無人駕駛普及一路開足綠燈。今年3月1日,加州監管機構CPUC批準了谷歌旗下Waymo的擴張計劃,允許其無人駕駛出租車擴大在洛杉磯和舊金山的營運區域,新增營運面積超過1200平方公裏。此外,美國監管機構正在考慮透過通用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每年部署2500輛無方向盤無人車的申請。目前,美國已經有32個州允許測試或部署無人駕駛汽車。
除此之外,國外的無人駕駛技術甚至還要進一步駛入中國。按照馬斯克在最近兩天的財報會議上所言,特斯拉無人駕駛出租車今年10月釋出,而特斯拉無人駕駛系統將在今年年底前獲得中國批準。
隨著大模型的加速滲透,中國無人駕駛存在被拉開身位的風險,要防止中國豐富場景數據變成美國自動駕駛技術突破的養料。特斯拉推動Robotaxi入華,也是希望獲得更多高質素接管數據,加速自動駕駛系統叠代,爭取實作全面領先。
如果我們豐富的場景數據為美國所用,會促使美國無人駕駛更快進步,未來路上大量跑的都將是美國的無人車。在無人駕駛領域的落敗,將使我們在新一輪中美科技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