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我絕對不培養中國員工!他壟斷中國市場30年,今被踢出中國市場!

2024-09-01科技

「我絕對不會培養中國員工!」

2019年,一位美國公司的創始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認為大量培養中國工程師是在為美國增加潛在的威脅。

令人感到諷刺的是,這家美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上壟斷了超過三十年,不僅對國內企業施加壓迫,甚至連公司名字都借用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然而,他在中國撈取利益後,卻立刻翻臉對抗中國。

這家公司究竟是什麽背景?它最終會面臨怎樣的結局呢?

這家公司是甲骨文公司(Oracle Corporation),盡管名字源自中國古代文化,但它卻是一家徹頭徹尾的美國科技巨頭。

這家公司不僅在全球數據庫市場擁有重要地位,還穩居全球前十雲廠商之列。

拉利·艾利遜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他出生在一個單親家庭,自幼由姑姑撫養成人。

年輕時的艾利遜可不是個聽話的孩子,他曾兩度從大學輟學,還做過推銷員、帆船教練等各種臨時工作。

有一次,艾利遜去申請一份程式設計師的職位。面試官向他提問:"你有過編程的經驗嗎?"

艾利遜脫口而出:"當然有!"事實上,他根本不懂編程。

結果,他竟然真的拿到了這份工作,並在一個周末內自學了編程,接著周一就去上班了。

1977年,27歲的艾利遜加入了一家名為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的小公司,並在此開始了數據庫管理系統開發的工作。

艾利遜很快察覺到了這一領域所蘊藏的巨大潛力。

當時,盡管 IBM 等大公司紛紛致力於開發自己的數據庫系統,但艾利遜認為這些系統都存在不足。

他決定研發一個更加先進的系統,並將其命名為「Oracle」(甲骨文)。在他看來,甲骨文是最早的資訊記錄形式,非常適合作為數據庫系統的名稱。

經過團隊的不懈努力,艾利遜和他的團隊成功開發出了"Oracle"數據庫管理系統。

Oracle 系統一經推出便取得了巨大成功,迅速超越了 IBM 等傳統巨頭。艾利遜看準了這個機會,決心自立門戶。

1982年,30歲的艾利遜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致力於數據庫軟件的開發與銷售。

公司最初名為 Relational Software Inc,後更名為 Oracle Corporation(甲骨文公司)。

在艾利遜的領導下,甲骨文公司迅速崛起。到了上世紀 90 年代,甲骨文已經發展成為僅次於微軟的全球第二大獨立軟件公司。

那時,中國的資訊科技正處於萌芽階段,猶如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孩童,急需一根穩妥的拐杖來支撐前行。

而這個來自美國的數據庫巨頭甲骨文,恰好充當了這一角色。

因此,憑借先進的技術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甲骨文在中國市場贏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特別是在 1997 年,甲骨文創始人拉利·艾利遜訪華。當時,中國的金融、電信、航空等關鍵領域幾乎全部都在使用甲骨文的數據庫。

換言之,中國公民的銀行存款、通訊記錄以及出行數據,均被儲存並執行在這家美國公司的數據庫中。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甲骨文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逐漸引發了不滿情緒。

與甲骨文公司打過交道的許多企業都認為,這家公司過於傲慢。

曾經,甲骨文公司對中國聯通開出了一張巨額罰單。那時的中國聯通尚未具備強大的實力,只能默默承受並支付了這筆罰款。

此外,甲骨文采取了「去中國化」的策略,並且拒絕重新僱用中國員工。

這些做法給人的印象是,甲骨文似乎只把中國市場當作"斂財工具",而中國員工則被當成了廉價勞動力。

尤其是創始人拉利·艾利遜對中國的態度,令人尤為不滿。

2018年10月,艾利遜在接受霍士新聞采訪時,多次強調並渲染了所謂的中國威脅論。

他表示,中國是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面臨的第一個強勁對手,絕不能讓中國在經濟、科技和軍事等領域超越美國。

他還表示自己堅定地「支持美國隊」,認為美國必須發展並維護自身的技術,甚至無端指責中國「竊取」美國的知識產權。

在一次采訪中,他甚至直言:如果我們任由中國經濟超越我們,讓中國培養出比我們更多的工程師,允許中國的科技公司擊敗我們的科技公司,那麽我們在軍事科技領域落後的日子也為時不遠。在中美激烈競爭的局面下,我堅定地站在美國這邊。

正因如此,中國政府和企業認識到,過度依賴外國技術是不可取的。

2006年,國務院首次提出了「核高基」概念,並將基礎軟件納入重大科技專項之列。

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紛紛踏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其中尤以阿裏巴巴的故事最為引人註目。

作為甲骨文的典型客戶,阿裏巴巴為了應對雙十一期間龐大的交易量,果斷選擇自主研發數據庫。

這個決定無疑充滿了挑戰。阿裏巴巴的數據庫團隊最初僅有二十余人,卻要迎接全球頂級數據庫公司數十年技術積澱的巨大考驗。

然而,他們並未退縮。經過多年的堅持和努力,阿裏巴巴最終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

目前,他們自主研發的 OceanBase 已經在螞蟻金服和阿裏巴巴的業務系統中得到了廣泛套用,並且開始向外界開放。

2019年,OceanBase 創下了一項重要紀錄。在 TPC-C 測試中,OceanBase 以每分鐘處理 60,880,800 個新訂單的表現,重新整理了世界紀錄。

這一成績相當於前世界紀錄保持者甲骨文的兩倍。

TPC-C 是什麽?它被稱為「數據庫領域的世界杯」,是全球公認的數據庫效能評估標準。

OceanBase 的成功,意味著中國數據庫行業實作了彎道超車。

它不僅是首個完全自主研發並登上 TPC-C 排行榜前列的中國數據庫產品,還成為首個透過 TPC-C 審計的分布式無共享關聯式資料庫,打破了對專用集中式儲存器材的依賴。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表示:「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碼,它象征著中國數據庫在雲時代成功實作了換道超車。如今,我們終於具備了與全球頂級數據庫產品競爭的實力。」

除了這些互聯網巨頭之外,還有一些專註於數據庫研發的中國企業在默默深耕。國產數據庫如達夢、人大金倉、神通、南大通用等,正逐步在特定領域內穩固自己的地位。

它們可能還無法在各個方面與甲骨文等國際巨頭相媲美,但在某些特定場景中,已經能夠為中國使用者提供更符合需求的解決方案。

國產數據庫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強力支持。除了前文提到的「核高基」專案外,近年來,中國政府還推出了一系列政策,積極鼓勵國產軟件的使用。

這些政策為國產數據庫開辟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隨著中國企業的迅速崛起,甲骨文的處境日益艱難。

2022年,甲骨文中國區研發中心大規模裁員,首批被裁人數超過900人,占員工總數的近六成。

在裁員之後,一些業務將轉移至其他地區進行處理。

"一位被裁員工表示:「我們在中國的業務依然保持盈利,實在不明白為什麽會突然決定裁員。」"

然而,億歐智庫的研究院院長認為,這次裁員不僅僅是業務層面的原因,可能還與創始人艾利遜有一定關聯。

實際上,甲骨文最近為艾利遜提供的期權方案表明,他未來五年的薪酬將大幅削減50%,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公司確實面臨挑戰。

在 2024 財年第三季度,甲骨文的總收入達到 133 億美元,同比增加 7%;凈利潤則攀升至 24 億美元,同比增長 26%。

初看之下,這些數碼似乎相當可觀。

然而,實際上這些錢並未真正到賬,因為這些訂單尚未完成,存在著相當大的風險。

再提到當下最熱門的雲端運算和人工智能,甲骨文簡直成了一個笑柄。

在雲服務市場中,亞馬遜和微軟無疑是行業巨頭,而甲骨文則像個跟在後面撿殘羹的小弟,其市場份額甚至不到 5%。

在 AI 領域的情況更加糟糕,想要發展卻連最基礎的芯片都買不到,即使買到了,價格也高得離譜。

最糟糕的是,甲骨文背負著巨額債務,竟然高達800億美元!

背負著如此沈重的債務,公司想要拓展新業務變得舉步維艱,這就像一個背著大石頭的人在嘗試跑馬拉松。

總體而言,甲骨文如今就像一艘即將沈沒的船。主要業務不景氣,新業務發展乏力,還背負著大量債務。

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或許有一天會淪為科技界的另一個破產典型。

未來,甲骨文公司將如何發展,尚且難以預料。

甲骨文的命運證明,單靠技術領先並不足以確保永久的市場主導地位。

外企要在這片充滿機遇的中國大地上持續發展,必須深入理解並尊重中國市場,融入本土文化,與中國企業攜手合作,實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