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剛剛,無問芯穹宣布融了10億

2024-09-02科技

投資界獲悉,今日(9月2日),無問芯穹正式宣布完成近5億元融資。至此,成立僅16個月,無問芯穹已累計完成近10億元融資。

此次投資方陣容令人驚嘆

聯合領投方為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君聯資本擔任管理人)、啟明創投和洪泰基金,跟投方包括聯想創投、小米、軟通高科等戰略投資方,國開科創、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臨港科創投擔任管理人)、徐匯科創投等國資基金,以及順為資本、達晨財智、德同資本、尚勢資本、森若玉坤、申萬宏源、正景資本等財務機構。

這是一支由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推動集結的隊伍,發起人正是汪玉教授。作為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最年輕系主任,汪玉曾率隊學生姚頌創辦AI芯片公司深鑒科技,後來在2023年發起創立無問芯穹,公司CEO夏立學、首席科學家戴國浩均是汪玉的學生。

透過無問芯穹,上海「模都」標簽愈發深刻。這裏已經跑出MiniMax、銜遠科技、哩布哩布AI、面壁智能等明星大模型企業。眼下,中國「百模大戰」鏖戰正酣,這也是各地AI競賽的生動寫照。

今年最猛AI融資

VC/PE豪華

這是無問芯穹首次正式官宣融資,締造了國內AI Infra(大模型基礎設施)層最大的單筆融資記錄。

一份長長的投資人名單浮現:

本輪融資聯合領投方為社保基金中關村自主創新專項基金(君聯資本擔任管理人)、啟明創投和洪泰基金,跟投方包括聯想創投、小米、軟通高科等戰略投資方,國開科創、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臨港科創投擔任管理人)、徐匯科創投等國資基金,以及順為資本、達晨財智、德同資本、尚勢資本、森若玉坤、申萬宏源、正景資本等財務機構。

其實在此之前,這家明星大模型公司曾進行過兩輪融資,分別發生在2023年5月及同年11月。根據無問芯穹,公司過往投資方包括:

百度、智譜、同歌創投等戰略股東,以及紅杉中國、礪思資本、徐匯資本、北極光創投、真格基金、惠隆創投、經緯創投、無限基金 SEE Fund、金沙江創投、星連資本、綠洲資本、南山資本、光源資本、七熹投資等眾多知名投資機構。

其中,作為崛起於上海徐匯區的AI黑馬,無問芯穹在2023年連續收獲了來自徐匯資本上海徐匯區國資委全資控股的國有投資公司的兩輪投資。

如此一來,成立於2023年5月的無問芯穹已經吸引了近40家投資方。無問芯穹聯合創始人、CEO夏立雪表示:「感謝多方資本對無問芯穹的青睞,讓我們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創業征途上多了一份不負厚望的篤定。」

君聯資本總裁李家慶表示:「AI基礎設施是國家人工智能戰略的關鍵組成部份,君聯資本始終對該領域密切關註。君聯認為,無問芯穹擁有一支行業稀缺且具有深厚學術積澱和豐富產業經驗的‘復合型’隊伍,以行業獨有的大規模異構算力軟硬聯合最佳化技術,極大地推動了國產異構算力生態發展,構建中國本土化AI 基礎設施競爭力。」

啟明創投主管合夥人周誌峰表示:「無問芯穹是行業少有對AI基礎設施的發展脈絡和行業格局擁有先見性和敏銳性的企業,在AI 2.0時代基於‘推理加速、多元異構’的核心能力,快速實作了核心技術的價值轉化,為芯片硬件、智算中心、大模型和AI套用等產業上下遊的每一個環節都提供了多快好省的解決方案,為大模型的降本增效帶來更好的效果,在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上都具有獨到優勢。」

洪泰基金執行董事虞揚表示:「自Transformer架構統一了模型結構以來,全球算力需求劇增,而硬件效能的提升速度卻難以匹配計算需求的增長速度,使開發者受限於高昂的推理成本。在中國,算力異構問題以及不同硬件結構和軟件的差異性給使用者帶來了更多挑戰。無問芯穹打造了AI 2.0時代的異構雲平台,統一了異構芯片與演算法框架之間的介面,並在雲端構建了一系列經過軟硬件最佳化的中介軟體,實作了行業SOTA的效能表現。」

清華教授帶隊

三位學生幹出一個獨角獸

汪玉,無問芯穹的靈魂人物。

出生於1982年,汪玉本科、碩士、博士均在清華大學,2007年開始留校任教,38歲就成為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的系主任。專註研究硬件、芯片和基礎軟件方向,汪玉在學術上碩果累累,在產學結合上也有重要成果。

2016年,他曾率隊學生姚頌、單羿,創辦了AI芯片公司深鑒科技。兩年後,深鑒科技被全球最大FPGA廠商賽靈思收購,成為中國AI領域第一家實作結束的創業公司。

後來,AI大模型浪潮席卷而來,大模型創業轟轟烈烈,但算力訓練成本高、難以統一高效部署算力設施等仍是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彼時,汪玉團隊認為,國內整體算力水平距離國際先進還有明顯差距,光靠芯片工藝提升或是多元芯片的叠代已遠遠不夠,需要建立一個大模型生態系,讓不同模型能自動部署到不同硬件上,讓各種算力得到有效利用。

就這樣2023年5月,汪玉率隊在上海發起成立了無問芯穹,一家AI基礎設施(AI Infra)公司,致力於成為大模型落地過程中的「M×N」中間層,以打造大模型軟硬件一體化方案,連結上下遊,建立AGI(通用人工智能)時代大模型基礎設施。

簡單地理解,無問芯穹相當於是大模型算力領域的「淘寶」,助力大模型套用開發降本增效,破解算力焦慮。

這同樣是一支由清華大學電子系推動集結的隊伍,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師從汪玉:

聯合創始人兼CEO夏立雪,2018年獲得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工學博士學位,也是汪玉做教授後帶的第一位博士。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戴國浩, 2019年獲得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得工學博士學位,畢業後曾是汪玉研究團隊的助理研究員,2022年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電子資訊與電氣工程學院長聘教軌副教授。

無問芯穹聯合創始人兼CTO顏深根也是行業大牛。博士畢業於中科院軟件所,顏深根曾任職於百度研究院、北京大學等單位,在上海交通大學兼職博導。此前,他還曾任商湯科技數據與計算平台部執行研究總監,是國內最早從事AI高效能計算的科研人員之一。

今年4月,汪玉攜無問芯穹聯創團隊首次集體公開亮相,並正式釋出「無穹Infini-AI」大模型開發與服務平台,已有智譜AI、月之暗面、生數科技等大模型公司客戶在Infini-AI上穩定使用異構算力。

7月,無問芯穹釋出了大規模模型的異構分布式混合訓練系統,千卡異構混合訓練集群算力利用率最高達到了97.6%,成為全球首個實作單任務千卡規模異構芯片混合訓練的平台,具備萬卡擴充套件性,支持包括AMD、華為昇騰、天數智芯、沐曦、摩爾執行緒、輝達六種異構芯片在內的大模型混合訓練。

「今天說讓大模型成本下降10000倍,就像30年前說讓家家戶戶都通電一樣。優良的基礎設施就是這樣一種‘魔法’,當邊際成本下降到臨界值,就能有更多的人擁抱新技術。」在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AI基礎設施論壇上,夏立雪曾如是說。這也正是無問芯穹的願景釋放無穹算力,讓AGI觸手可及。

AI城市之戰

上海,擠滿了大模型公司

今年1月,無問芯穹將上海辦公室搬遷至徐匯區的模速空間,在雲錦路旁擁有了一個雙層辦公室。

這是全國首個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於去年9月正式在徐匯濱江西岸傳媒港揭牌,無問芯穹便是首批入駐的企業。其所在的上海西岸,分布著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期智研究院、商湯科技、阿裏巴巴、騰訊等知名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形成了一個人工智能產研生態圈。

在模速空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上下樓就是上下遊。」 揭牌一年來,模速空間已聚集超過90家大模型企業,覆蓋產業鏈上、中、下遊,正形成全產業鏈閉環的生態集群。

創投圈熟悉的MiniMax也是模速空間的底座基礎大模型企業之一。成立於2021年,MiniMax掌舵者閆俊傑畢業於中科院自動化所,在商湯科技擔任副總裁期間,負責搭建深度學習的工具鏈和底層演算法,以及通用智能的技術發展。聯合創始人楊斌,則是是閆俊傑在中科院的校友。

此前,MiniMax已完成多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雲啟資本、米哈遊、IDG資本、高瓴創投以及明勢資本、騰訊等。3月,MiniMax官宣了6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達25億美元,是國內融資最多的大模型企業之一,躋身「中國大模型五虎」之一。

這裏還有啟明創投、經緯創投等投資的專註行銷垂類大模型的銜遠科技;源碼資本、高榕創投、金沙江創投、明勢資本等投資的AI影像生成平台哩布哩布AI;春華創投、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知乎、智譜AI等投資的面壁智能......名單還有很長,可謂群英薈萃。

一個大模型重鎮印入眼簾。公開資訊顯示,今年6月,上海累計已完成34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其中幾乎過半來自徐匯區,集中在模速空間。

更為轟動的是,今年7月, 上海人工智能母基金正式落地徐匯區,規模為225.01億元 ,上海國投公司為母基金管理人,重點投向包括但不限於智能芯片、智能軟件、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等人工智能相關領域。

站在徐匯,眺望整個上海,這裏正在打造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早從2017年起,上海便在全國率先布局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算得上是中國最早布局AI的城市之一。這些年來,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建設如火如荼。

時至今日,人工智能已成為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之一:數據顯示,規上企業從2018年的183家增長到2023年的348家,產業規模從1340億元增長到超3800億元,居全國前列。這裏也跑出了燧原科技、MiniMax、智元機器人、傅利葉智能等一批行業矚目的AI獨角獸。

在大模型方面,上海快速跟進,在去年11月及時出台了【上海市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幹措施(2023-2025年)】等政策檔,積極培育開放活躍的大模型生態。

放眼望去,AI大模型的戰火早已在城市中蔓延開來北京、深圳等超一線城市同樣全面發力,爭搶之勢躍然紙上。一場別開生面的新興產業爭奪戰已經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