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從制造機器到機器「智造」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看科技變遷

2024-08-27科技

2024-08-26 14:16

來源:中國網

連結已復制

字型:小大

2024年8月21日至25日,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盛大舉行。全球眾多機器人領域的頂尖學者、企業家和技術專家齊聚於此,共同探討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與未來方向。大會以「共育新質生產力 共享智能新未來」為主題,同期舉辦了論壇、博覽會、大賽及配套活動,展示了中國機器人產業在技術、套用和創新領域的最新成果,並展望了機器人在未來各領域的廣泛套用場景。

新能源汽車四機聯動點焊機器人。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從制造機器到「機器智造」的變革

2014年6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如此評價: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套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經過十年快速發展,中國機器人產業從「小」到「大」,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力量。隨著技術的飛速進步,機器人已從傳統的制造機器前進演化到「機器智造」的新時代。

在傳統制造業中,機器人主要承擔重復性、高強度的勞動任務,代替人類完成機械化操作。如今,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融合,機器人具備了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不僅能夠執行復雜的任務,還能透過自我學習與環境互動,實作更加自主的操作。這一從「制造」到「智造」的變革,使得機器人不再僅僅是生產線上的機械工具,而成為能夠賦能各行業的新質生產力。這種變革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也推動了產業的轉型升級。

汽車底盤電阻焊工作站。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從小到大」的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在2024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十年來,中國機器人產業從「小」到「大」,已成為全球機器人科技創新、套用拓展和行業治理的重要力量。截至2024年7月,中國持有的機器人相關有效專利超過19萬項,約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二。與此同時,中國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近三年的新增裝機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目前,服務機器人在家庭服務、醫療康養等領域實作規模化套用,特種機器人在空海探索、應急救援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同時,中國正在深入實施「機器人+」套用行動,促進機器人在各行各業的融合發展。過去十年間,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從每萬名工人49台激增至470台。隨著國產機器人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自主品牌在市場中的份額逐步擴大,部份核心技術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機器人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正在重新定義未來的生產模式。隨著工業機器人智能化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探索「無人化」生產線,將復雜的制造流程交給機器人處理,從而大幅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全球首例純電驅全尺寸智能機器人實作擬人奔跑。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從模仿到超越:人形機器人「大步狂奔」

十年前,人形機器人只能做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而如今它們已發展到擁有聰慧的「大腦」、敏捷的「小腦」和靈活的「肢體」。2024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仿佛成了人形機器人的大型展演場,27款功能各異的人形機器人在展廳中展示技藝。比如「天工」機器人在實作全球首個全尺寸純電驅動人形機器人奔跑後,展示了更多新技能;Walker S Lite已進入汽車制造領域「打工」,數十秒便能完成車輛質檢。人形機器人正逐漸融入工業、農業、文旅等多個套用場景。數據顯示,2023年人形機器人產業進入爆發期,預計到2026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規模將突破200億元,功能型整機有望逐步占據主流,發展潛力巨大。

機器人大會現場展示的人形機器人。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2023年,工業和資訊化部釋出【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大腦、小腦、肢體」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件安全有效供給。到2027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綜合實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今年4月,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會指出,到2029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750億元,居世界第一。

上海微創開發了全球首台,也是目前唯一一台能夠透過5G技術進行培訓的手術移動培訓平台,進一步提升了手術機器人的套用場景。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科技「華佗」除病患:醫療機器人助力醫學進步

過去十年,中國的醫療機器人領域發展迅速,成為全球醫療技術創新的重要組成部份。手術機器人和康復機器人等器材顯著提高了醫療服務的質素與效率,幫助醫生進行更精確的操作,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在2024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一批自主研發的手術機器人展示了國產技術的硬實力,而「醫療+機器人」的前景也更為廣闊。依托5G技術的遠端手術,使得偏遠地區的疑難雜癥患者也能得到及時治療。

北京術銳機器人展示遠端手術協作平台。 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如今,機器人手術已成為外科手術的新趨勢。外科醫生透過操作台控制配備微小手術器械和高畫質網絡攝影機的精密機器人手臂,不僅能更清晰地看到病竈,還能完成更精準的操作。這類機器人手術不僅提升了手術的精準度、安全性和效率,還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在本次大會上,術銳、長谷木、微創、柏惠維康、奧達智聲等公司均展示了自主研發的手術機器人,涵蓋胸腹外科、神經外科和骨科等領域。上海微創還開發了全球首台,也是目前唯一一台能夠透過5G技術進行培訓的手術移動培訓平台,進一步提升了手術機器人的套用場景。

醫療機器人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推動。2021年12月,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十部門聯合釋出了【「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攻關智能手術機器人,加快突破關鍵技術。2023年1月,工業和資訊化部等17部門釋出【「機器人+」套用行動實施方案】,鼓勵有條件的醫院使用機器人進行精準微創手術,建設機器人套用標準化手術室,研究手術機器人臨床套用標準規範。

小觀眾在大會現場與機器人進行圍棋對弈。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多場景套用:機器人進一步走入尋常百姓生活

隨著消費者對智能生活需求的增加,服務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家用機器人、醫療護理機器人、公共服務機器人和物流配送機器人正越來越多地走進普通百姓的生活。定時做飯、疊衣服、引導顧客入座、送餐、定期清掃等場景中,服務型機器人的身影已屢見不鮮。

未來,隨著人工智能和5G技術的進一步套用,服務機器人將更加智能化、網絡化,服務領域也將進一步拓展。隨著成本下降和功能提升,服務機器人有望進入更多家庭和公共場所,助力智能社會的實作。

小觀眾與機器人進行互動。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2024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不僅展示了全球機器人產業的最新技術與成果,更為未來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未來,機器人將不僅僅是工具,而是智能化生產體系的核心。透過與大數據、雲端運算等技術的結合,機器人將實作更加智能化的生產管理,動態調整生產計劃,滿足個人化客製需求,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化、柔性化方向發展。隨著從「制造機器」到「機器智造」的變革不斷深入,機器人將在更廣泛的領域中發揮作用,推動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提升。中國機器人產業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將為全球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註入新的動力。

(圖 / 文:中國網記者 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