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母親開啟短影片,就會傳來熟悉的台詞「今天給您帶來一條好訊息,請您先把右上角的關註、愛心、收藏全部勾上,今年你的家人會發財……」因為我的母親愛看這些,所以軟件一直給她推播這類影片。
現在互聯網時代最大的特點是什麽?最大的特點就是使用者個性需求得到極大化滿足。
之前有網友爆料吐槽,在一個內容關於情侶吵架的影片下方,不同性別的賬號看到的評論區居然是不一樣的。
他的賬號看到的評論區,靠前的評論都出自男性網友,立場也都是從男性出發;
而女朋友的賬號看到的評論區,則恰恰相反。
就連評論區都被個人化客製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男女真的分開上網,雙方完全聽不見對方的想法,性別對立是會減小還是大大加深呢?
過去,我們是全民偶像時代,四大天王、小虎隊、姚明、成龍......全民偶像非常多,上到80歲老人,下到8歲小孩,人人都知道。
而今天呢,什麽易烊千璽、王一博、肖戰算是當下頂流了吧,而我一個都不認識,對不上臉。
可見這個時代已經出現了人群非常明顯的劃分,那種全民偶像時代已經結束了。你的領域,你很熟悉的人,別人可能完全不知道。這也是為什麽現在幾乎出不了全民偶像明星的原因。
人工智能時代,大數據推播時代,大家都處在資訊繭房裏,今天的小紅書、抖音、影片號,推給你的東西都是你喜歡的、你認同的、你愛的。你會發現這世界你是中心,這世界上所有人的觀念跟你是高度地一致,你會發現你就是大多數人,你發現你就是真理的化身。
在網絡上,我們經常會看到,持不同意見的人吵得不可開交。因為在他們目光所及的世界裏,他們都覺得自己是正確的、是大多數,和自己不一樣的人簡直不可理喻。然而,他們其實在一個資訊繭房裏,他們並不是大多數,可能只是少數,只是他們刷不到那些不感興趣的內容。
所以,國家工信部有規定是不準搞大數據殺熟的。
一旦推薦演算法讓你接收到的資訊變得單一,你看待和分析事情就會變得片面。
片面是其一,而其二是變得極端。
因為我們只能聽到自己認同的看法,在不斷重復不斷加深後,我們的思維就會固化,排除異己。
傳統媒體時代,資訊對所有人都是一致的。而現在開啟這些平台,全部都是自媒體創造的內容,每個人看到的各不相同,但都是自己愛看的。
自媒體時代,本應該異彩紛呈,而最後卻被海量的、良莠不齊的內容和推薦演算法作祟,將社會上的人割裂成一個個的「圈子」,資訊繭房造成的危害可見一斑。
總結來說,這種個人化演算法推薦就是讓個人變得狹隘,讓社會變的不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