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補發一下過去的文章:AI打敗畫師,行業、藝術、生活變革的遐想

2024-05-14科技

AI打敗畫師?

作為一名訊息閉塞的北京郊縣人,最近看到這條不太新的新聞,一家電腦遊戲公司的CEO, Jason Allen,用Midjourney 繪畫,打敗了眾多畫師,獲得了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藝術比賽第一名。(獲獎作品為上圖的【太空歌劇院】)當然,不少人指責他作弊,也有很多謾罵的聲音,在道德層面,我就不再評判了。在AI焦慮中不斷探索的我只想聊聊,我由這條訊息所產生的遐想:AI對各種行業、崗位的沖擊會如何蔓延;對文化、藝術領域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我們自己該如何去應對。

我相信很多朋友對於現在鋪天蓋地的AI訊息,最大的感覺是困惑包括,不了解他是怎麽工作的,什麽原理,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我現在的本領以後還有沒有飯吃,我正在學習的技能還有沒有用,我該如何去應對,如何選擇努力的方向。

我也一樣,一直篤定科技不能取代藝術創作的我,這次真的陷入了沈思。我給自己提了幾個問題:從觀賞者角度來講,AI畫作與人類畫作所帶來的感受是否一樣?從創作者角度來講,手繪還有沒有意義?從學習者角度來講,還有沒有必要學習繪畫?

AI繪畫的觀感是否相同

我們先來探討第一個問題,AI畫作與人類畫作所帶來的觀感是否一樣?有人說AI繪畫沒有靈魂,也有人說AI繪畫光怪陸離,缺乏邏輯。我們上點圖看看。

這兩幅圖,大家更喜歡哪一張呢?能分辨出那幅是AI創作的嗎?

揭曉答案,左邊為宮崎駿動漫【天空之城】中的畫面,右邊是AI創作,其關鍵詞裏包括「恢宏而華麗的夢幻城堡,由藍寶石雕刻而成,氛圍,戲劇性光影,史詩構圖,廣角,宮崎駿,娜烏西卡,荒野之息。」

就我的直觀感受而言,完全沒法判斷出哪一張是AI創作的,哪一張是手工繪畫的。兩張圖都很有意境。我讓媳婦兒來分辨,一開始她說,更喜歡右邊的圖。但當我告知她,右邊是AI繪制的之後,她說更喜歡左邊的圖,不喜歡沒有情感的AI。

這一個小小的情感變化,我自己好像也有同感。當我們知道一張圖是AI繪制的時候,似乎感覺到它很廉價,像一個贗品。而當我們知道一幅圖傾註了畫師的功力、心血和真情實感時,我們更多的可能是去遐想畫師想要傳達的意境,以及對畫師心理世界和創作過程的揣摩。一幅畫給人帶來的意境,往往更多來自於觀者的遐想吧,而對於一件事情價值的判斷,結果並不是唯一的標準,其過程也很重要。這也許是AI繪畫於人類繪畫的一點不同。我們再來看幾個人物畫像的對比

看上面兩組圖,相信大家能夠分辨哪個是AI合成,哪個是人類手繪。直觀的感覺是,AI合成圖似乎更精致、更靚麗。但細看之下,左邊兩張宮崎駿動畫片中的畫面,給我更多的意境。拿著小號的男孩臉上洋溢的活力與陽光;千尋擼起的袖子體現出她勞動人民的身份,臉上的神情在可愛中,還帶著不屈的倔強。相比之下,AI作圖似乎有點千篇一律地討好一些浮華表面的審美觀,而缺少了對人物性格的深度塑造。

再來看看名畫的AI仿制。

給我的感覺是,蒙娜麗莎從一名雍容豐滿的貴婦人,變成了美妝博主。

而青春時尚又不失古典美的珍珠耳環少女,變成了夜店女郎。

總體來說,AI的創作可能已經完全可以在很多場合取代人類手繪的畫作,而且它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加精致、更加有創意。但我總感覺,沈下心來去感受,AI畫作並不能像人類畫作那樣給人豐滿的意境和遐想。這其中可能有個人感受的成分,也可能摻雜對創作過程的認知。究竟AI畫作和人類手繪,是否能帶一樣的觀感,請各位朋友自行評判。

這裏還想談一點聯想。在經過了解和嘗試之後,我發現AI創作過程也需要人類一定程度的參與,比如給出參考圖片、不斷調整關鍵詞、大量嘗試後進行篩選,以及後期的微調。這其中也是會傾註作者的情感、審美和思考的。包括上面所說的獲獎作品【太空歌劇院】,其作者也是經過了一個月的創作歷程才完成這幅作品。究竟該如何評定兩種完全不一樣的創作過程,我覺得可能會是一個更大的話題。

另外,雖然對AI繪畫的工作原理不甚了解,但我擔心其過程大體是模仿加結合。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創意」與人類畫師結合自身的人生經歷、切身感受以及發散思維所產生的「創意」是否是一個概念,還有待考量。是真「創意」還是偽「制造」,還得畫一個問號。我擔心如果人們長期依賴AI繪畫,真正去思考繪畫的人越來越少,以後的畫作會越來越千篇一律。

AI繪畫對美工行業的沖擊

下面,我們換個角度,從創作者的視角來看看AI繪畫這件事。我相信對於大多數畫師來說,AI繪畫對於心理認知都是一個很大的沖擊。感覺到,我落伍了?我被機器人替代了?會不會像當年機器革命的時代,手工業者大量的失業?我為之付出一生心血的事業還值得堅持嗎?還有意義嗎?

這裏我想先說觀點,我覺得大概率來講,AI繪畫會使作圖效率提高、圖片質素提升、價格下降、美術工作崗位數量下降,但並不能完全取代人類畫師。

回想人類發展史上的各種發明。蒸汽革命帶來了工業生產力的空前進步,產品質素提升、效率提升、價格下降、工廠工人數量下降,但知道目前,工廠還是需要很多的工人,傳統手工業制造者也依然有其市場。拖拉機的發明沖擊了農業,效率提升,耕作質素提高,農業人員數量下降,但目前拖拉機還是需要人去駕駛。照相機的發明,使實景記錄的質素提升、效率提升、速寫畫師從業人員人數下降,但也並未完全取代。再細數ATM的出現、美圖秀秀的出現、機器轉譯的出現,好像都符合這樣的規律,即質素提升、效率提升、價格下降、不能完全取代。

所以我猜測,AI繪圖的出現可能也會這樣,擠占很大一部份美術工作者的崗位,但並不能完全替代。未來,美術工作者的工作可能更多的是構思創意;與機器進行交流調整關鍵詞;圖片微調;以及在某些場合下依舊需要的手繪藝術。這可能就需要美術從業者不斷地去學習新的技術。但這依然會帶來危機,因為每個人的學習能力都是在不斷下降的,而技術的發展是越來越快的,有可能剛學會一門新技術,它就被淘汰了。如何保持自己在行業中的競爭力,也許是一個更大的話題了。目前,我在網絡上看到,已經有些機構開始進行AI輔助的繪畫培訓了,我覺得會是大方向,但究竟自己能不能跟得上,也只能在浪濤中撲騰著看了。

還有必要學繪畫嗎?

再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說說,還有沒有必要學畫畫。先說結論,我覺得有,尤其是對兒童的教育來說,用手繪畫還是很有必要的。試想一下,現在有了電腦打字,小朋友還需不需要學習寫字?我覺得對於大多數人來講毫無疑問,還是需要的。紙與筆相對電腦來說,可控性還是高一些,更能夠真實、及時地表達和記錄。這也是為什麽我認為小朋友有必要學習繪畫的原因,小朋友可以透過手繪更加直接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畫面,而這對於人的心理來說是有很大裨益的。

對生活的沖擊--浮華和失真

下面想來談一談AI繪畫對生活和藝術可能產生的沖擊。

這裏,我想說一件最近生活中的小插曲。由於我很不擅長PPT美工,以前的PPT都是比較死板的模式,現在聽說有能夠繪制PPT的AI,我很開心,心想,我的這個短板終於不復存在了,於是開始嘗試各種制作PPT的AI。毋庸置疑,AI的效率是很高的,而且排版精美,還能根據文案而選擇相關的配圖。但真的要用AI制作我實際需要的PPT時,我發現其不可控性很高,最後生成的PPT雖然精美,但好像不是我的。最後,我甚至連樣版也沒用,就用漸變色做了背景,矩形工具畫了邊框,作為我PPT的美工。我感覺,做這樣的PPT,我心裏才踏實,因為它才更能真實地展現出我的想法,做闡述或介紹,真實性難道不是最關鍵的嗎?

由此聯想到AI對繪畫的沖擊。繪畫從某個角度說,是一種思想、情感的表達方式,是觀者與作者的一種交流。無論是商用領域還是藝術領域,這種情感和思想的傳遞都是至關重要的。而如果過分依賴AI繪畫,我擔心這種觀者與作者的交流就會失真。就好像異地情侶長期用輸入法提示的文案去對話,言不符實,即便他們談出彩虹戀愛,對話截圖被搬上愛情偶像劇,這樣的交流是我們想要的嗎?

有些東西看似絢爛,但始終是假的。有些東西看似樸實無華,但失去了才發現這才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而這也是我為什麽對於科技發展越來越擔心的原因之一。可以使人們有越來越多的手段來美化自己、偽裝自己,回想一下,我們有多久沒見到符合真人樣貌的照片了?而對各種AI技術的不當使用,很有可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表面、越來越虛偽、越來越浮華,真實的東西越來越不敢示人。

對藝術的沖擊--創意批次化,藝術貶值

同時,我猜想AI技術對藝術領域還會帶來一層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沖擊,那就是藝術貶值。就好像當年機器批次生產出現的時候,手工藝品貶值一樣,現在機器開始滲透藝術領域,「創意」開始批次生產了,我覺得大概率來講,現存的藝術會或多或少地貶值。這是一件令人心酸的事情。以前走進美術博物館,會感慨偉大的畫家用他們的畢生心血去感悟、去創作,去細心地感受每一個線條,每一縷色彩。但現在有了AI繪畫,我們會不會想,畫家那種精神值得欽佩,但投入的心血在現在看來好像可以廉價的去模仿,而且現在好像用更少的成本可以創作出更亮眼的作品,甚至是更有深度的創意。現存的藝術並沒有改變,但我們的環境和認知在變化,就導致同樣一幅作品在我們心中的價值「貶值」了一樣。而且我更擔心的是,這種藝術貶值會蔓延到除美術外的其他領域——音樂、文學、影視……

如何評判全新的創作方式

當然這裏也涉及到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是我們對這種新型創作過程的認知。我相信多數人並不能很透徹地理解AI的創作過程,這就導致了困惑,不知道對其該如何界定。通產來講,我們在欣賞藝術時,會對藝術家產生欽佩的心理,感受到他在過程中的付出和創作的不易。但當AI創作給我們同樣有創意的作品時,我們似乎應該拍拍電腦主機,用贊嘆地口吻對它說一聲,辛苦了。這對多數人來說顯然是荒謬的。所以我們不知道這些藝術的創意該歸功於誰。是該歸功於不斷調整關鍵詞的直接創作者?還是該感謝各種AI繪畫軟件的開發者們?還是該欽佩AI抓取數據的全網絡、全人類?至少我目前對這個問題是很困惑的。

關於版權

另外還有版權的問題,我在想,如果一位創作者用1年的時間畫出的作品,別人用1天就可以無侵權嫌疑地去借鑒、套用並超越,作為己用。那久而久之,還會有人真正用心地去創作嗎?

結語

AI對於藝術和生活的沖擊,我說了很多擔憂,不過同時我也看到相對樂觀的一面,一些歷久彌新的東西也時常在閃耀。從文化娛樂領域來說,不管現在電影的特效多麽絢麗,3D技術多麽震撼,杜比音效多麽擬真,單田芳那沙啞而真誠地聲音卻對很多人來說一直是無法被替代的放松。聽評書時那種內心的安穩是大片給不了的。再說說手工產品愛好者。雖然現在批次生產的工藝品精美又漂亮,但藝人在一針一線、一雕一啄當中所傾註的心血卻是批次生產所不能比擬的。再說音樂演奏,現在用MIDI軟件,一個人、一台電腦就可以合成交響樂,但依舊有很多人學習演奏,因為從演奏中我們感受到的是每個演奏者獨特的技藝和演繹,在演奏中我們所表達的是真實的情感。

回到繪畫,我覺得AI繪畫,肯定是大方向,但無法完全取代手繪。因為畫者在每個線條中傾註的情感是AI沒法取代的,每個發絲的抖動,每個眼角的神態,也許都是畫者不經意間的流露。

技術創新的潮流是任何人無法阻擋的,如何在堅守與適應、真實與美化、心血與效率的陰陽中找到平衡,也許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探索及思考的。

(本文寫於202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