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洞庭湖面積縮小至全國淡水湖第五,學者去年曾發防洪治澇警醒!

2024-07-07科學

洞庭湖歷史上曾經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後來面積逐漸縮小至第二大淡水湖,甚至在2022年和2023年幹旱之年,面積縮小到幾百平方公裏,由全國淡水湖面積第二名跌到了第五名!

曾經的八百裏洞庭湖風光

根據公開資料考證,洞庭湖在人與自然的生存搏弈中面積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其中漢代時期,洞庭湖總面積為6000平方公裏;

唐宋時期,洞庭湖總面積為3300平方公裏;

元明時期,洞庭湖總面積為5600平方公裏;

清康熙年間,洞庭湖總面積為4300平方公裏;

清道光年間,洞庭湖總面積為3500平方公裏;

清光緒年間,洞庭湖總面積為5400平方公裏;

民國時期,洞庭湖水域面積為4500平方公裏;

1949年,洞庭湖水域面積為4350平方公裏;

1950年代末,洞庭湖水域面積約4000平方公裏;

1978年,洞庭湖水域面積為2691平方公裏;

1999年,洞庭湖水域面積為2579.2平方公裏;

2020年8月5日,洞庭湖水域面積為2368.73平方公裏(衛星影像實測);

2022年9月29日,洞庭湖水域面積為436.09平方公裏(衛星影像實測);

2023年7月21日,洞庭湖水域面積為605平方公裏(衛星影像實測);

如果按照最新的湖泊水域面積計算,目前國內淡水湖前四名分別是:

第一名:江西省的鄱陽湖,2024年水面面積為3872平方公裏;

第二名:江蘇省的太湖,面積為2427.8平方公裏;

第三名:江蘇省的洪澤湖,面積為2069平方公裏;

第四名:安徽省的巢湖,湖泊面積:1299.64平方公裏。

其中太湖、洪澤湖和巢湖面積常年保持穩定,面積變動最大的就屬洞庭湖和鄱陽湖了。目前,洞庭湖只能排第五了。

洞庭湖是中國重要的淡水湖泊和全國最大的淡水濕地,具有調蓄上下遊洪水以及航運、調節氣候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重作用。洞庭湖南面和西面匯入湘江、資水、沅江、澧水以及汨羅江等中小支流,北接長江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來水。「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這是範仲淹的名篇【嶽陽樓記】裏描繪洞庭湖波瀾壯闊、一碧萬頃的景象。

近幾十年來,為了解決糧食不足等問題,當地開展了大規模地農墾開發和水面養殖,不斷地圍水造田,使湖水面積不斷受到蠶食。原來的八百裏洞庭湖一度割裂成東、南、西三個小洞庭湖。在2022年氣候幹旱之時,甚至出現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景象,水域面積縮小到了400多平方公裏。

據專家分析,近年來洞庭湖蓄水量減少有多重原因,比如三峽大壩的截流影響,還有每年上遊帶來約1.7億噸的泥沙,使洞庭湖底不斷擡高,同時還有氣候幹旱、上遊及本地降雨量減少等等。

去年年初,全國政協委員陳赤平經過實地調研後認為,洞庭湖除了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惡化外,防洪標準整體偏低,防洪體系還未健全。他提出三條寶貴建議:一是由國家層面協調,推進洞庭湖水系綜合整治和湖區生態疏浚工程建設;二是修復水生態環境,解決水「進得來」和「蓄得住」的問題;三是科學制定防洪治澇標準,補齊短板,加快重要堤防的達標鞏固建設和排澇能力建設。如果有關部門真正把這些話聽進去了,當成事去做了,防患於未然,警鐘長鳴,就不會出現今年的華容決口之災。

政協委員陳赤平

也有網友指出,氣候不是一成不變,有大旱之年,也有大澇之年,前兩年的幹旱讓人們忘記了防洪的重要性。現在應該退耕還湖,恢復洞庭湖原來的面積,讓洞庭湖回歸調蓄上下遊水源的功能。

洞庭湖風光

還有人說,幹旱之年正是清淤疏浚湖底的好時機,如果在幹旱季節向洞庭湖下面深挖個五六米,那將增加幾百億的蓄水量啊,生態環境改善了,防洪的能力也增加了。同時,還可以在湖中心建造一個小島,進行旅遊開發。

清挖淤泥,增加蓄水量

湖心小島

不過,現在說這些屬於亡羊補牢,當務之急是調集力量盡快把決口堵住,守住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缺少的這些功課,要在以後的時間裏逐步補齊,把洞庭湖水系和防洪體系建好、守好,保障長江中下遊防洪安全和長江流域水生態的長治久安,使洞庭湖更好的造福於人民群眾。

洞庭湖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