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免疫學領域的傑出一員,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祁海教授以其在科學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和開拓精神贏得了國內外同行廣泛的認可。他的科研旅程不僅是對科學未知的不斷探索,更是一場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勇敢擁抱。他與清華大學醫學院的同事們正並肩戰鬥,為更多「中國科學家能在本土做出國際頂級研究」這一目標不斷邁進。
科研生涯:從好奇心到創新突破
祁海教授的科研之路始於20世紀90年代的北京。盡管他在學生時代並非「學霸」,但對世界的強烈好奇心使他不斷追求科學的真理。祁海回憶道:「我對事物背後的秘密充滿了好奇,總是希望能找到被忽視的細節。」這種好奇心驅使他進入了醫學領域,並在基礎醫學研究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祁海和團隊成員在課題研究中
在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完成學業後,本來心臟內科是他的職業起點。然而,他對基礎醫學研究的渴望讓他決定追隨初心而轉行。在琳恩·宋教授的指導下,祁海開始了他的免疫學研究生涯。
博士畢業後,祁海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傳染病與變態反應病研究所(NIAID)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在那裏,他師從世界著名免疫學家朗奴·傑曼教授。祁海在NIAID的六年中,專註於免疫系統如何透過產生保護性抗體來抵禦病原體入侵。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他在科研中的技能,更加深了他對免疫學研究的歸屬感。
2006年,祁海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開創性的研究成果,首次證實了樹狀細胞可以在體內直接為B細胞提供抗原,這一發現為疫苗研究開辟了新方向。2008年,他在【自然】上發表了另一項重要成果,揭示了SAP分子在調控T-B細胞相互作用中的功能,為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這些突破不僅為他贏得了國際認可,也為他後來在國內大展宏圖奠定了基礎。
回國創業:從科學探索到套用轉化
2009年,祁海決定回國,他希望在中國建立一支世界級的研究團隊,為中國的免疫學研究做出貢獻。當時,清華大學的生命醫學研究正在進行一場深刻的變革。施一公院長邀請祁海等年輕學者回國,推動中國生命醫學的快速發展。祁海深感機會難得、使命召喚,隨即加入清華大學醫學院,組建了動態免疫學實驗室。
祁海團隊合影
在清華大學,祁海和他的團隊致力於抗體免疫記憶的研究,特別是在B細胞如何持久產生抗體、疫苗效果如何延續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他們的研究成果在【自然】等頂級期刊上發表,為中國在國際免疫學領域發出了強有力的「中國聲音」。
祁海在科研中的成功不僅體現在理論上的突破,還體現在實際套用中。兩年前,他透過清華大學的知識產權轉移體系,成立了一家新靶點藥物研發公司——「演生潮」。公司致力於將課題組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套用,開發針對自身免疫疾病和過敏類疾病的創新藥物。「演生潮」在今年的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大賽中入選「生物醫藥領域Top10」,展現了其科研成果巨大的潛在轉化價值。
管理轉型:從科研到院長的角色轉換
2020年底,祁海教授被任命為清華大學醫學院的新院長。作為一名科研出身的學者,他最初對管理職務頗有不適。隨著實際工作的開展,他意識到建立和管理好一個團隊是成功的關鍵。祁海將科研和管理結合起來,努力推動清華大學醫學院的發展。在擔任院長期間,祁海註重吸引和支持青年人才,鼓勵他們專心科研和教學工作。他認為,科研不僅僅靠個人奮鬥,更靠團隊協作和共同努力。
祁海的管理風格強調嚴謹和寬容並蓄。他對學生有高標準的要求,但也理解科研中的失敗和挫折。他常常與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推動他們成長。他的團隊成員對他評價極高,認為他不僅是一位嚴格的導師,更是一位關心學生成長的朋友。
擁抱未來:對未知的勇敢探索
祁海教授的科研旅程展示了他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挑戰的勇敢擁抱。他認為,科學探索是一場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需要突破自我、挑戰未知。在他的領導下,清華大學醫學院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斷取得新進展,為中國和國際醫學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祁海教授在個人科研和團隊建設中所取得的成就,充分體現了他對科學探索的執著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積極態度。他常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作數。」這種信念不僅激勵著他自己,也鼓舞著他的團隊,不斷在科學的道路上前行。
在未來的道路上,祁海將繼續堅持探索未知,推動科學研究的發展,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多的貢獻。他的故事不僅是科學探索的成功案例,更是對未來充滿信心、勇敢追求夢想的真實寫照。(劉曉藝)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