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國家自然博物館60件化石標本帶領觀眾走近「遠古劍客」

2024-08-10科學

8月1日晚,國家自然博物館的廣場上亮起非遺彩燈,開啟「博物館之夜」活動。「遠古劍客——自貢侏羅紀恐龍」公益特展同時開展,60件化石標本帶領觀眾走進劍龍的世界。

未見其龍先聞其聲,觀眾在展廳外就可以聽到「恐龍」的吼叫聲。走近看,發出吼叫的是一只搖頭擺尾的太白華陽龍模型。它旁邊是來自自貢恐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太白華陽龍化石骨架。「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劍龍類化石。」國家自然博物館黨委副書記王世雯說,作為早期分支的劍龍類,太白華陽龍為劍龍類起源於亞洲而不是歐洲提供了有力的佐證,曾入選「中國十大明星恐龍」。

展廳中,有「最」字名頭的比比皆是:長約兩米的勞氏靈龍骨架保存十分完整,超過90%的骨骼關聯保存下來,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上已知最完整的小型鳥腳類恐龍;長約9米的和平永川龍骨架,是目前已知亞洲最完整的肉食龍類;四川巨棘龍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的帶有完整肩棘的劍龍,科研人員在其肩棘部位還發現了目前唯一的劍龍類皮膚化石,難得的是,此次展出的標本上,肩棘及皮膚印痕清晰可見……

還有一些劍龍類的秘密揭開。劍龍最容易辨認的特征之一,是其背部由17塊分離的板狀物排列而成的板狀構造。最初,人們認為這是某種裝甲,但是板狀物似乎太過脆弱而且遠離身體兩側。後來有研究指出,這些板狀物能幫助劍龍調節體溫。也有觀點認為,板狀物的巨大尺寸讓劍龍看起來更高大,從而起到威懾敵人的作用。也有猜測這是為了吸引異性或震懾同性競爭者。

「博物館之夜」期間,國家自然博物館還將推出數十項活動。王世雯說:「我們選擇在暑假夜間開放一整月,為的是讓更多的觀眾有機會走進博物館。我們也將配套舉辦系列科普活動,更好地滿足大家對公共文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