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美國女子將公猩猩當人養大,讓它去上大學,卻因傷害女同學被關?

2024-08-10科學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對大猿的研究可以說是瘋狂到了極點。就在這樣的背景下,1977年,一只名叫"夏特克"的小紅毛猩猩在亞特蘭大的耶基斯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誕生了。

要說這只猩猩的出生本來沒啥特別的,但它遇上了一位叫琳恩·米里斯的年輕人類學家。這位琳恩看上了夏特克,決定把它當成自己的研究物件,還把它給領養了。

琳恩可不是隨便養養,她是把夏特克當親兒子養的。給它穿尿不濕、餵奶粉、教走路,甚至還給它過生日,簡直就是把它當成了人類小孩。夏特克呢,也把琳恩當成了自己的親媽。

雖說紅毛猩猩天生就不會說人話,但在琳恩的悉心教導下,夏特克學會了用手語跟人溝通。慢慢地,這只聰明的猩猩成了大家關註的焦點,還成了唯一一只上過大學的猩猩。

在琳恩的帶領下,夏特克開始了它的大學生涯。它會定期去田納西大學上課,還得參加考試,過著和人類學生差不多的生活。

在大學裏,夏特克學到了不少人類的社會行為,甚至還懂得了"金錢"的概念。它會用小鐵片跟琳恩換東西吃或者玩具,還會存"錢"給自己買三輪車騎。琳恩也因此得出結論,說人類的社會行為是可以透過後天訓練學會的,就算是動物也能學。

夏特克在大學裏跟同學們一起玩,分享感情。但畢竟是猩猩,跟人類還是有差距的,慢慢地跟同學們的關系就疏遠了。

隨著夏特克長大,它的身體越來越壯實,鐵絲網都困不住它了。它經常跑到校園裏到處逛,把不少學生都嚇壞了。

網友"猴子也瘋狂"說: 這猩猩上大學,感覺比我還厲害啊!不過我要是在學校遇到一只猩猩,估計也得被嚇死。

對於這位網友的評論,我覺得挺有意思的。確實,夏特克的經歷聽起來簡直像科幻片。但仔細想想,它能上大學更多是因為人類的特殊安排,而不是它真的具備了人類的智力。至於在校園裏遇到猩猩,我理解這位網友的擔心。畢竟,即使是經過訓練的野生動物,也難保不會有突發情況。這也反映出,把野生動物帶入人類社會環境,可能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和風險。

1986年,夏特克突然襲擊了一名女大學生,這一下可把大家都嚇壞了。面對鋪天蓋地的投訴,夏特克只能被送回了它出生的研究中心。這次等待它的不是溫暖的懷抱,而是冰冷的鐵籠子。

琳恩堅信夏特克襲擊人不是故意的,但她一個人的力量太小了,根本鬥不過人們對夏特克的恐懼和猜忌。

網友"香蕉大王"說: 這猩猩也太倒黴了吧,好不容易當上大學生,結果一下子又回到籠子裏。不過話說回來,讓猩猩跟人一起上學,本來就是個挺奇怪的想法。

我覺得這位網友說得很有道理。夏特克的遭遇確實讓人覺得挺可惜的,但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這種跨物種教育實驗的局限性。雖然夏特克學會了很多人類的行為,但它終究還是一只猩猩,有著猩猩的本能和行為模式。把它放在人類的環境中,可能對它來說也是一種壓力。這個事件也提醒我們,在進行這種實驗時,需要更加謹慎,要充分考慮到動物福利和公共安全的問題。

關於夏特克後來的生活,有兩種說法。一種說它在籠子裏待了11年,變得郁郁寡歡。琳恩去看它的時候,它用手語告訴琳恩想回家,想吃冰激淩。琳恩問它覺得自己是猩猩還是人類,它回答說:"我既是猩猩,又是人類。"

1997年,夏特克被轉移到亞特蘭大動物園。雖然活動空間變大了,但它陷入了嚴重的抑郁,每天都得吃藥。到了臨終時,琳恩看到精神萎靡的夏特克,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自己曾經養大的那個聰明猩猩。

但還有另一種說法。據說夏特克到了動物園後,園方為它提供了豐富的活動和娛樂,還鼓勵它跟其他猩猩交流。雖然一開始夏特克不適應,但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它慢慢克服了心理障礙,接受了自己是紅毛猩猩的事實。更神奇的是,它還找到了一個伴侶,雖然沒有自己的後代,但收養了4個小猩猩。

網友"猩猩迷妹"說: 這兩種結局差別也太大了吧!我更願意相信第二種,至少夏特克最後過上了正常的猩猩生活,還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對於這位網友的觀點,我覺得很有代表性。確實,這兩種結局的差異非常大,一個充滿悲劇色彩,另一個則給人希望。從人性化的角度來看,我們當然更希望夏特克能有一個幸福的結局。但作為旁觀者,我們也要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無論哪種結局,都反映出將野生動物人性化可能帶來的問題。即使是第二種相對樂觀的結局,夏特克也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適應過程。這提醒我們,在對待野生動物時,應該尊重它們的天性,而不是強加人類的期望。

說到紅毛猩猩的智力,很多人可能會高估它們。雖然它們確實很聰明,能模仿人類的一些行為,比如鋸木頭、洗衣服,甚至能開車和畫畫。但它們的智商大概只相當於人類3-6歲孩子的水平。

有人質疑夏特克能用手語跟人交流、會攢錢的說法。他們認為,夏特克的一些行為看似是在回應人類,其實可能只是本能反應或者人類的一廂情願。

比如,當夏特克被門夾到手指時,研究者做了"hurt"的手語動作。夏特克伸出被夾疼的手指,看起來像是理解了手語,但其實這可能只是它的本能反應。

至於金錢概念,夏特克可能只是知道某些物品可以換取獎勵,但不太可能真的理解買東西這個行為。它拿東西和給"錢"可能是兩個分開的動作,而不是一個完整的購買行為。

網友"科學小達人"說: 這麽說來,之前關於夏特克的很多報道都有誇大的成分啊。不過話說回來,就算沒那麽聰明,紅毛猩猩能學會這麽多人類行為也很了不起了。

我覺得這位網友的觀點很中肯。確實,關於夏特克的一些報道可能有誇大的成分,但這並不影響紅毛猩猩本身的智慧。我們需要客觀地看待動物的能力,既不要低估它們,也不要過分人性化。紅毛猩猩能夠學習和模仿人類的行為,這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動物的智慧和人類是不同的,它們有自己獨特的認知方式和生存技能。理解這一點,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保護和尊重這些動物。

夏特克的故事,無論是真是假,都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首先,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人類對於理解和教育其他物種的強烈好奇心。琳恩試圖把夏特克培養成"人類",體現了人類想要跨越物種界限的願望。但同時,夏特克最後回到動物園的經歷,也提醒我們要尊重生物的本性。

其次,這個故事反映了科學研究中的倫理問題。雖然對夏特克的研究可能帶來了一些有趣的發現,但也讓這只猩猩經歷了不必要的痛苦。這提醒我們在進行科學研究時,要更多地考慮動物福利。

再者,夏特克的經歷也讓我們思考了人性化動物的局限性。雖然紅毛猩猩確實聰明,但它們的認知能力和人類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過分誇大動物的能力,可能會導致一些誤解和不切實際的期望。

最後,這個故事也反映了媒體報道中可能存在的誇張和失實。我們在接受資訊時,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維,多方面了解情況。

總的來說,夏特克的故事既是一個關於跨物種教育的有趣嘗試,也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案例。它提醒我們,在探索未知的同時,也要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多樣性。

各位讀者朋友,你們對夏特克的故事有什麽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