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今日植樹節,也是他的生日!一片片南方的楊樹林,想起了他……

2024-03-27科學


如今,當我們駕車行駛在遼闊的蘇北平原上,總能見到一排排優美整齊的綠色楊樹林。 它們昂首挺胸,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條,宛如土地向天空伸出的一雙雙大手。它們的綠葉,連綴成這片廣闊平原上的綠色焦點。但就在六十多年前,20世 紀60年代的蘇北平原卻完全不是這樣的。那時的蘇北平原,總是塵土飛揚,黃沙漫天。環境惡劣是人們對這片區域的第一印象。

短短六十年間,蘇北平原是如何從當年的「荒野」轉變為如今的綠洲的?這一切的改變都源於一個人——「中國黑楊之父」王明庥。


「植樹節」

出生的林木專家

王明庥1932年3月12日出生於湖北武漢。這一天,後來成了植樹節。他的這一生也確實與大樹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小,他便跟著身為生物老師的父親在大自然裏探索,對土地和植物的熱愛,也許就在這個時候埋下了種子。


王明庥在實驗室開展科學實驗

1954年,王明庥從華中農業大學林學系畢業。隨後,他又遠赴莫斯科森林工程學院留學深造,繼續攻讀林木遺傳育種,並獲得了博士學位。1961年,學成歸國的王明庥開始在南京農業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20世紀60年代,王明庥下放到蘇北的大豐、東台務農。在這裏,他感受到了當地「冬天風起,飛沙漫天;春天雨後,堿花連片」的惡劣環境。王明庥也因此萌生了要在這裏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的念頭。


不過,能在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裏快速生長的植物並不多,想要成林就更不容易了。王明庥可以選擇的物件並不多。他首先想到的是楊樹。 楊樹的生命力頑強,耐寒又耐幹,而且生長速度非常快,可以在很短時間成林,便於抵擋冬季的風沙,是建設防護林的常用樹種。


可問題是,楊樹是典型的北方樹種,南方只是偶有種植,很難成林。蘇北這片土地上栽種楊樹——沒人嘗試過,也沒人知道能否成功。不過,這並不能難倒王明庥。作為一名深耕林業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他堅信自己一定能成為第一個在南方種楊成林的人。


為此,王明庥多次拜訪了林業界的老前輩,不斷分析過往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同時, 他也大膽地運用了當時在國內尚屬起步階段的森林遺傳學和林木改良方法,開始楊樹良種的選育和研究。


但林木的育種並不容易。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雖然楊樹已經是優秀的速生樹種,但其培育周期依然十分漫長。品種選育猶如大浪淘沙,要經過 10多年甚至20年,才能在幾千棵種苗裏選育出一個優良品種。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王明庥就率領著課題組對國內優質楊樹種質進行收集、分析和研究。1972年,林業部從國外引進了一批南方型黑楊派無性系插穗的10個品種,王明庥敏銳地意識到這個類別的黑楊,很有可能適合在蘇北平原生長。

在他的率領下,楊樹課題組開始對這些引種的插穗進行了一系列的種質培育、栽培方式改良、引種試驗等等。 兩年過去,這些插穗居然真的成功在當地的土壤上生長起來了,經過專家們的一致審定,認為這種楊樹是「中國長得最快的樹」。

身體力行作推廣

荒地變林場

「要想富,先種樹」,在如今的蘇北農村,人人都對這句順口溜十分贊同。但是在王明庥引種楊樹之初,卻並非如此。由於當地環境惡劣,最初農民並不願意冒著風險種楊樹。王明庥便用科研經費買樹苗,親自送到農民家裏,請農民種樹、教農民種樹。 他還會和基層技術人員一起在每年的育苗、造林關鍵期,親自來到田間地頭,為農民做生產栽培的輔導。他的鞋底沾滿了黃土,而身後卻延伸出一片片綠意。


經過王明庥挨家挨戶苦口婆心地科普、勸說,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楊樹。經過多年的綠化,到20世紀80年代,蘇北平原已然綠意盎然。 2000年前後,楊樹更是綠遍蘇北大地,光是在4萬平方的淮北平原上,就栽培了2億多株楊樹。江蘇全省的楊樹栽培面積更是達到了1400畝。

這一次大規模的楊樹引種,在整個中國林木引種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不僅範圍廣,產量高,而且還徹底改變了當地的農林業經濟格局。 如今,江蘇省每年的楊樹原木產量可以達到200萬立方米左右。 而隨著楊樹的推廣種植,整個江蘇省的全省森林覆蓋率也從改革開放前的不到4%提升到了2010年的20.64%。


林業資源的飛速增長,也帶動了整個蘇北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林業為基礎,當地發展起了一條全新的綠色發展之路。大大小小的木材加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林業資源的規模化經營,成為當地新興的支柱產業。


楊樹林不僅僅為當地人帶來了新的收入來源,更徹底改變了當地環境。 楊樹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防風固沙、降低噪音等等一系列的生態效應,讓蘇北平原逐漸成了如今的我們所見的這幅豐饒模樣。

擴大種質資源

更好地「掌握明天」

王明庥將楊樹引進蘇北,不僅為當地人帶來了片片綠意與生機,更帶來一條可持續的發展之路。多年來, 他和他的科研團隊根據楊樹育種目標和親本特點,創造性地提出了三交的育種策略,共選育出美洲黑楊新品種14個。 在成功為長江以南引進楊樹良種後,王明庥並未止步,他還希望能改良更多林木資源,為整個中國林業帶來新可能。「誰占有種質資源 ,誰就能掌握明天。」王明庥始終認為,良種是農業生產鏈條的第一環節,可振興一方經濟,致富一方農民。

在1998年,王明庥又繼續帶領團隊主持建立了亞洲面積最大、無性系最多的美洲黑楊種質資源庫。 不僅如此,他還帶領著課題組積極開展楊樹基因組研究以及抗病育種分子生物學研究,構建起了國內密度最高的楊樹遺傳圖譜, 帶領著中國楊樹種質培育邁入了分子育種的新階段。



常年深入栽培一線,王明庥還和農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聯系。在年過七旬時,王明庥還親自針對蘇北楊樹種植的實際情況,為農民量身客製寫了一本通俗易懂的【南方型楊樹栽培技術】,將多年來研究的心得化為老百姓看得懂的通俗讀物,涵蓋了楊樹品種、繁育方法、栽培技術、場景病蟲害防治以及楊樹木材加工等楊樹種植、利用過程中最關鍵的五大環節。


江蘇蘇北平原田園風光


如今,蘇北平原上那一排排成林的楊樹,在更南的南方,那些綠葉蔥蘢的楊樹林,已經成了這位林木遺傳育種學家的活的紀念碑。

參考文獻:

[1] 王明庥.南方型楊樹工業用材林的資源培育.林業科技開發,2000,14(3):3-5

[2]王明庥.森林與生物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的保護和利用.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17(4):73-77

[3]王明庥.論無性系林業——概念和套用.案樹科技,1991,8(1):6-10

[4]王明庥院士榮獲2010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5(2):82-82、

[5]王明庥院士、周定國教授榮獲江蘇省科技創新創業先進個人.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3(1):135-135

[6]唐旭,唐萍.王明庥:「為百姓謀福利是我最大的榮譽」.決策與資訊,2011(4):37-38

[7]王輝.江蘇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南京林業大學王明庥院士.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2012(5):3-6

[8]王明庥.崇尚科學,嚴謹治學,不斷創新——學習科學知識、思考治學之道劄記.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2(5):5-8

[9]中國黑楊之父.湖北農業科學,2012,51(15):F0002

[10]中國綠色時報.南林大科研團隊解「楊絮之惱」

圖片來源丨圖蟲創意

本文封面圖及部份配圖來自版權圖庫,不授權轉載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講一講你的植樹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