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明明是一座城市,卻由兩個、三個城市拼接而成,堪稱城市縫合怪

2024-03-08科學

中國有一些省份,雖然是一個省,但看起來卻像兩個省、三個省,比如內蒙古、河北、安徽等。這件事我已經專門寫過好幾篇文章論述過了。省級行政區面積龐大,地域廣袤,再加上中國歷代政權對於省份劃分的原則——山川形便、犬牙交錯,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

在中國還有一些城市,他們居然也像某些省份一樣,雖然是一座城市,但卻名副其實的是由兩個、三個城市拼接而成的,每個區之間對於這座城市的歸屬感並不強,有些甚至都不以「XX市人」自稱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中國城市當中的那些縫合怪。

首先強調一下,由於近20年中國的城市化行程不斷加速,每一座城市都在瘋狂撤縣設區,這種情況下重組擴充的城市不屬於我們盤點的範圍之內。我們盤點的,是中國城市化行程之前,城市區域先於城市名稱出現的情況。

首先要說的就是山東淄博 。如果你認識一個淄博人,你就會發現,淄博人都說自己是博山人、臨淄人、張店人……很少說自己是淄博人。長期以來,淄博市的幾個區縣由於相距較遠,發展相對獨立,而且每個區縣之間存在大量的閑置區域和土地,造成了城市連貫性不強,互相聯系不緊密。這個區各自的口音、生活習慣更是差異明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麽呢?

淄博市區縣圖

淄博市下轄五區三縣。每個區縣本就是各自存在的市或縣, 「淄博」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的20年代,其本意就是淄川、博山兩地的合稱 ,更與今天淄博市政府所在地「張店」關系不大。

從西周到春秋戰國這一段時期內,淄博市如今所轄的區域屬於齊國的領土範疇。從秦朝開始一直到清代滅亡,淄博目前所轄各區縣所屬的州、路、府、道頻繁更叠,但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地方性城池。其中比較知名、且所轄區域較為完整的區縣有臨淄、淄川、桓台和博山。

臨淄是戰國時期齊國國都,張店原為戰國時期燕國將領樂毅的封地,公元前221年分別置臨淄縣、昌國縣,均屬齊郡。淄川西漢初年置縣,隸屬於濟南郡。博山古稱顏神鎮,因孝婦顏文姜得名,清雍正十二年置博山縣,隸屬於青州府。周村區更是到了中華民國三十四年才置市,隸渤海行政區。沂源中華民國三十三年置縣,隸魯中行政區。

可以看出這幾個區縣在漫長的歷史時間內毫無隸屬關系,且分屬於不同的府、道(相當於現代的市)行政區。因此也就造成了如今的淄博市宛如「散裝城市」一般。

第二個要說的就是咱們國家中部的超大城市,九省通衢湖北的省會——武漢市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武漢有一個別名——武漢三鎮。武漢市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在這裏交匯,並在此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相望三足鼎立的格局。

武漢市中心城區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東漢末年三國時期,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隋朝時期,這裏又被劃定為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兩宋時期,今武昌轄區屬鄂州,而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到了元朝時期,武昌成為當時湖廣行省的省會,這是武漢在歷史的長河中第一次成為省級行政單位的駐地。

到了明朝嘉靖年間,漢水新河道北岸形成新興的漢口鎮,從此奠定了如今武漢三鎮的格局雛形。民國元年,江夏縣被改名為武昌縣,民國十五年(1926年),武昌縣被改名為為武昌市。夏口縣與漢陽縣城區並為漢口市。

時間又到了民國十六年(1927年),國民政府在漢口開始辦公。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合為京兆區,正式定名為「武漢」,作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這是三鎮首次統一行政建制,也是「武漢」一詞第一次出現。兩年之後武漢市再次分治,武昌、漢陽被再次劃出,漢口仍為特別市。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再次三合一,成為武漢市,再次作為湖北省的省會,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

接下來的城市雖然不是省會,但卻是大大滴有名——襄陽 。作為三國名城、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的主戰場。襄陽可謂是名聲在外,千年不墜。但你知道嗎,現在的湖北省襄陽市其實是由舊時襄陽、樊城拼接而成的一座新城市。

襄陽部份區縣

襄陽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扼守長江最大支流漢江的中遊,總面積1.98萬平方千米。襄陽自古以來分為漢水南北兩岸的襄陽及樊城二城,隔漢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三國時期大小戰役發生在此數十場。歷來都是襄陽、樊城分稱,且有各自的行政系統。建國後這裏劃出襄樊市和襄陽地區,直到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準撤銷襄陽地區,其行政區域並入襄樊市。2001年8月31日,又撤銷了襄樊市的襄陽縣,設立襄陽區。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為襄陽市,襄陽區正式更名為襄州區。長達兩千年的襄陽、樊城,終於合為一家。

與此情況相似的,還有黑龍江大慶市 大慶這個名字一直到1959年,才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大慶所轄地區一直是鮮卑、遼、女真、滿、蒙等遊牧民族的牧場。一直到了民國時期,今大慶地區才設立了肇州縣、安達縣這兩個縣級行政單位。

大慶區縣圖

1959年,新中國建立10周年的大慶之年,這裏發現了石油資源,於是才有了「大慶」之名,並於同年成立大慶區。彼時、這裏被稱為薩爾圖、讓胡路、龍鳳鎮,但就是不叫大慶。1960年5月26日,為適應石油工業發展的需要,國務院批準將縣級安達市提升為地級安達市,大慶區歸其所轄。

1964年,大慶區從地級安達市劃出,成立安達(大慶)特區。安達市再次降為黑龍江省轄縣級市,由綏化市代管,一直到1979年,安達(大慶)特區才正式的更名為大慶市。「大慶站」這座火車站也是直到1977年才由「薩爾圖站」更名而來。時至今日,大慶市內的火車站依舊可見到讓胡路站、龍鳳等地名。

與上述情況類似的還有在近30年城市化行程中不斷擴充城區的廣州市;荊州和沙市合並而成的荊沙市後又改名荊州市;吞並巢湖市而形成的新的合肥市;撤銷地級東川市,設立東川區的昆明市等等。但上述城市基本屬於先有市,後擴區的情況,所以與我們羅列的幾個城市稍有不同,因此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