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不到30歲,美女博士憑什麽享受教授待遇?

2024-03-11科學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楊茜 曹露婷 通訊員 邱富輝

接到浙江大學眼科醫院(浙大二院眼科中心)offer時,倪楚君正在一家位於東莞的高新企業總部,和同事們進行著頭腦風暴。

今年春節過後,她就坐在了眼科中心的實驗室裏。

時隔半年,重回實驗室,她才真切感受到,這一方小天地裏,天平、顯微鏡、水浴鍋乃至一根試管,都讓她平靜和踏實。

作為醫院新引進的人才,倪楚君是最年輕的一個,還不到29歲,特聘研究員,享受著教授級別的待遇。

一路走來,她的成長可以說是「學霸養成記」。履歷亮眼,博士論文更是以第一作者登上了頂級期刊【Nature】,完成了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追逐的科研夢。

倪楚君在實驗室,醫院供圖

一直重視人才的院長姚克教授,向她伸出了橄欖枝。「醫療的發展離不開科研,而科研的轉化離不開實踐。相輔相成的關系中,人才是核心競爭力。」在他看來,倪楚君研究的智能變形高分子將會給眼科帶來跨越式的發展和突破。

浙大博士畢業進入大廠

論文以第一作者發表在頂級期刊

倪楚君是土生土長的杭州姑娘,從文瀾到學軍再到浙大,每一步都走得穩定又堅固。

她的性格也是如此,平糊又堅定。2017年的夏天,她報名參加了美國北卡州立大學的暑期研究交流專案,也是第一次接觸到了液態金屬材料,「是在室溫下可流動且無毒的一種神奇金屬材料」,讓她感受到了科學研究的自由和樂趣。所以,後來她一頭紮進了對新型材料的設計和開發中。

直到畢業前夕,在科研和就業兩條道路面前,她迷茫了。「從本科到碩博連讀,我一直待在學校裏。是時候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一下不同的模式和氛圍。」

所以,她一路南下,應聘到了一家高新企業,從事全新的工作。她對這段工作經歷充滿感恩,體驗到了新的工作環境帶來的新奇和雀躍,以及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沒多久,自己在博士期間和導師、團隊成員一起完成的關於水凝膠的論文【Shape memory polymer with programmable recovery onset】,發表在了【Nature】雜誌上。

【Nature】的含金量眾所周知,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綜合類科學期刊。它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可以說是科研界的珠峰。更何況倪楚君還是第一作者!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名不見經傳的小姑娘受到了很多科研行業的關註。

偶然發現新材料

給醫用器件帶來更多可能

這是怎樣一篇論文?又有哪些創新和前瞻性?

倪楚君的具體研究方向是智能變形高分子的設計與開發,尤其關註親水的水凝膠類材料。成熟的隱形眼鏡,就是一類典型的水凝膠材料。浸泡在實驗室中的她,致力於研究開發新型凝膠變形機制並探索其套用潛能。

傳統的形狀記憶材料能夠記憶臨時形狀,在外界比如溫度、光照、電等刺激下發生變形。它的套用就會受到外源環境的限制,材料套用的壁壘也各不相同。

在某一次的實驗中,她觀察到一類不同尋常的形狀記憶材料,這類新型的定時形狀記憶水凝膠材料無需外加刺激即可自動發生變形,而且自動變形的時間可以任意設定。

這無疑給許多套用場景帶來了更多可能性和操作空間。比如在制備變形植入醫用器件上,有望實作超越常規的特定功能,定時器件在使用時可保持幾分鐘至幾十分鐘的形狀穩定以保證植入操作的完整性和精確性。這一發現對材料甚至是整個化工領域來說,都是一個突破性的進展。

倪楚君在實驗室,醫院供圖

作為倪楚君的導師,浙江大學化工系謝濤教授很是欣慰,「這個發現看似具有偶然性,實則蘊含著它的必然性。」在他眼裏,倪楚君勤奮努力,學習能力和抗壓能力都很強,「她還有著這一代學生所沒有的韌勁,遇到問題會不斷深挖,不滿足於所謂的淺表性的研究結果。」

謝濤教授發現的「閃光點」,也正是姚克教授最為在意的科研品質。除此之外,姚克教授還註意到了倪楚君的眼科方面的大膽嘗試。

眼科實驗室,醫院供圖

在她論文的具體套用中,針對幹眼癥設計了相應的定時變形器件。「淚道栓塞是治療幹眼癥的一種有效治療方式。傳統變形栓塞一植入淚道變受熱不可控變形,僅能實作部份淚道填堵,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脫落。我們則利用定時特性開發了一款全淚道定時栓塞,利用長期穩定的操作視窗填充整個淚道,並設定機械互鎖變形能力進一步長效固定。」 綜合考慮下,姚克教授給她發來了offer。她從溫暖的南方飛回家鄉,回到她熟悉又親切的科研氛圍中。

「曾經是專案的一份子,有導師,有師兄師姐,大家聚是一團火。如今我不再是學生,需要獨立做課題、做實驗,自主能力需要不斷加強。」幸運的是,姚克教授和團隊有足夠的專業度,也給了她足夠的自由和支持,包括經費和人員配備。

近幾年的目標,已在她心中初具規模:申請中青年基金專案、發表高水平論文,產出有價值的專利。

眼科光有好醫生不夠

還得築巢引鳳跨界育才

2023年,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引進了包括倪楚君在內的4名研究員,有生物醫學工程和力學醫學的博士生導師,有智能納米藥物載體設計與套用的教授,也有研究青光眼發病機制從美國引進的博士後。倪楚君則是工學與眼科學交叉的醫用高分子材料研究員。

「眼科向來不缺好醫生,缺的是與好醫生合作能讓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患者套用的科研人員。」姚克教授對此寄予厚望。眼科雖然是一個小科,但科技含量很高,是醫學領域中的創新高地,涉及光、電、人工智能、藥物、生物材料等整個高科技產業。產業鏈的研發投人和力度,都與整個行業的發展和完善,有著深刻的聯系。

眼科實驗室,醫院供圖

放眼全球生物醫用材料市場,中國位居全球第二,正以20%的年增長率不斷攀升。「不可否認,眼科生物醫用材料的臨床轉化是醫學領域最具活力的成長點之一。」姚克教授說,眼科臨床治療手段、手術器械、耗材、器材、植入物的發展均以生物醫用材料為基礎。在眼病治療方面,生物醫用材料的套用涵蓋人工晶狀體、角膜生物材料、角膜接觸鏡、框內植入材料、青光眼引流材料、眼內植入材料等,套用廣泛。

而目前的科研成果有局限性。比如在眼底專科,眼內填充以水、氣、矽油等為主透過機械作用壓平及復位視網膜,但存在不少毒副作用,相關研究一直在尋找更具備化石相容性的填充材料;在白內障領域,人工晶狀體則是套用最廣的生物材料,但研究則深入細胞定向分化,以眼內再生為方向……

前排左到右:周民、姚克、計劍、吳健,醫院供圖

「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並不斷改良的眼部功能性生物材料是領域的研究熱點,是中國眼科學未來發展的迫切需求。」姚克教授表示,面對像倪楚君這樣緊俏的科研人才,他必須牢牢抓住,「我們積極挖掘科研人才,搭建科研平台、提供各方面支持,給予充足的成長空間,為臨床套用解決痛點和難點。」

近日,姚克教授被浙江大學醫學院授予「浙大醫學卓越樹人獎」,在他的培育下,湧現出了一支「專業強、業務精、水平高、服務好」的眼科團隊。

築巢引鳳,還要多方育才,打造人才蓄水池。他會結合崗位分類,按醫療為主、教學為主、科研為主和臨床科研並重型進行引導性發展,充分調動不同類別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各盡所能、各展所長,激勵培養一批名醫、名師、科學家。科研上,落實科研成果獎勵及配套,激勵優秀青年申報各類基金、科研專案,開展學科合作和科研指導,營造良好的科研創新氛圍。

「我們的科研團隊還要不斷吸納頂尖人才,壯大實力,在眼科領域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惠及更多百姓。」姚克教授提出殷殷期望。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