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山東籍院士薛其坤:從考研挫折到國家最高科技獎 寒門學子書寫量子科學傳奇

2024-06-28科學
中國山東網 ·新感知6月2 5 日訊 6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站上了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領獎台。
薛其坤出生並成長於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一個僅有400多人的小山村,是個地地道道的山東人。這位山東籍院士,以其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卓越的科研成就,為國家的科技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次獲獎,薛其坤也成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2000年度首屆評選頒獎以來最年輕的獲獎者。
「醜小鴨變成了小天鵝」
考研 第一年數學39分,第二年物理僅得39分
薛其坤,一位從山東蒙陰縣農村走出來的科學家,他的科研之路充滿了挑戰與堅持。薛其坤說,「我從小就造就的咱們沂蒙山區人民那種比較‘皮實’、比較堅強的性格和人生態度,使我一路走來沒有被打趴下,很順利地越過了一個個的小坎,走到了今天。」
雖然家境貧寒,薛其坤扔憑借不懈努力,17歲時成功考入山東大學。畢業後,被分配至曲阜師範大學物理系,他心中始終懷揣著對科研的熱愛與追求,最終決定報考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面對考研的挑戰,薛其坤並非一帆風順。第一年數學考了39分,第二年物理也僅得39分。盡管已有家庭和穩定工作,周圍的親人和朋友勸他放棄,但他選擇堅持三戰。盡管首次嘗試因高等數學成績不理想而失敗,但薛其坤並未放棄,經過兩年的刻苦學習,他再次挑戰,最終成功考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在讀研期間,薛其坤面對重重困難,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花費了7年時間才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留學日本期間,盡管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帶來的挑戰重重,他依然堅持下來,科研成果逐漸得到認可。
薛其坤(左一)在日本求學期間薛其坤本人自嘲稱:「醜小鴨變成了小天鵝。」博士讀到第六年終於接近初心。而後實驗操作愈加忘我,愈發沈溺於科學研究的美妙。「我的身體慣性不大,但我的內心精神慣性很大。」薛其坤如是說。
勤能補拙
「每天就是吃飯、睡覺、科研,有時累到在馬桶上都能睡著。」
薛其坤回憶起那段歲月,感慨萬千:「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飯、睡覺、科研,有時累到在馬桶上都能睡著。」盡管身心俱疲,他依然堅持著,最終在1999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並在祖國需要時毅然回國。
薛其坤他堅信,透過不懈努力,將每一件小事做到極致,最終將收獲科研的豐碩成果。2012年10月12日,團隊成員在實驗中觀察到一個異常現象:橫向霍爾電阻顯著增加,盡管未達到預期的理想值,但縱向電阻卻意外下降,這一發現預示著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可能。薛教授迅速組織團隊,設計了一系列實驗方案,以驗證這一發現。
在實驗的最後階段,薛其坤邀請了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的呂力實驗組合作,利用其先進的稀釋制冷機,將實驗溫度降至接近絕對零度的極低溫。經過一個半月的緊張工作,12月8日,實驗室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螢幕上,霍爾電阻穩定在25813歐姆,形成一個明顯的平台,而縱向電阻則急劇下降至接近零。
這一突破性的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首次觀測,不僅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也標誌著薛教授及其團隊四年來的不懈努力終於開花結果。在獲得最終數據的那天,薛教授特別開啟香檳酒慶祝這一科學奇跡的誕生。這一成就不僅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智慧和勇氣,也為中國乃至世界凝聚態物理研究領域樹立了新的裏程碑。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的最終測量樣品和數據 守得雲開見月明
「做一個幸福的中國科學家,用更多的科研突破回報祖國!」
41歲成為中國科學院,最年輕的院士之一;50歲攻克量子世界難題;2014年,榮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016年,榮獲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2020年,榮獲菲列茲·倫敦獎,成為首個獲得這一榮譽的中國科學家;2023年,榮獲巴克利獎,成為首位中國籍獲獎者;2024年,榮獲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薛其坤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不僅是對其個人卓越科研成就的認可,更是對全國科技工作者的極大激勵。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國際領先成就的科學家之一,薛其坤在凝聚態物理領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如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在異質結體系中發現的高溫超導電性增強現象,對國際學術界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些成就不僅推動了中國在相關科技領域的進步,也為全球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成果的取得,得益於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科技實力的持續壯大和基礎科學研究的長期深厚積累。」薛其坤說,榮譽屬於團隊當中的每一位研究者,更屬於國家。他堅信,中國會有越來越多引領國際發展的科學發現和成果湧現。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作為科技工作者。薛其坤以科學家精神為指引,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破解創新發展難題,在量子力學領域不斷取得突破。他說:「做一個幸福的中國科學家,把畢生的精力獻給國家的教育和科技事業,用更多的科研突破回報祖國!」
中國山東網記者 劉錟 馬文文報道
綜合光明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