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拒絕美國高薪厚職!敲中國竹竿的後果就是70後科學家榮獲世界大獎

2024-10-01科學

「百度正選,感謝品鑒。」在閱讀前,誠邀您點選右上角的 「關註」 ,方便持續為您提供優質內容,也方便您參與討論交流,您的支持是我們創作的動力源泉!

  • 來源/財經八卦

  • 作者/財經八卦

  • 引言:在浩瀚無垠的宇宙深處有著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要想能夠探測宇宙深處的奧秘一定就離不開「天眼」。

    但你知道嗎? 世界上最大最靈敏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就在我們中國。

    這一重器的投入使用談及背後建造這一大國重器的人,便 離不開這位年輕的天文科學家——李菂(dì)。

    圖為:李菂

    拒絕國外高薪,毅然回國效力

    1972年出生的李菂,從小就受到父親的影響,對物理學有著極大的興趣。

    在北京大學讀完本科後,李菂就去美國留學, 潛心鉆研物理天文學 。憑借著極強的科研水平糊能力,很快,他就受到了美國團隊的重用。

    在美期間,他曾在美國哈佛-史密松森天體物理中心做天文學者、任美國航空航天局噴射推進實驗室和和加州理工學院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學者,並被美國航空航天局噴射推進實驗室聘請為研究員,要知道, 這個美國實驗室裏外國人屈指可數,而中國籍的李菂便是其中之一

    (圖源:百度百科)

    但過了不久,得知中國FAST工程即將拉開建設序幕,李菂內心深處回歸祖國,為祖國天眼事業貢獻一份力量的渴望愈發強烈。

    美國 為了能夠留住李菂,給出了超高薪資 ,李菂也在此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選擇: 是繼續享受國外優越的科研環境與生活條件,還是回歸祖國,投身到更需要他的地方?

    但是, 李菂沒有猶豫,毅然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為國家「天眼」貢獻出自己的畢生所學

    (圖源:百度百科)

    2012年,李菂 放棄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高薪工作,全職回到中國 ,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恒星形成及星際介質演化研究團組首席科學家、射電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學家,全身心投入到FAST專案的建設中。

    歸國後,李菂帶領團隊取得了多項重要科學成果。他領導發現了 FAST第一顆新脈沖星、第一例新快速射電暴 ,並 主導發表了多篇FAST相關的科研論文

    (圖源:百度百科)

    這些成果 不僅推動了中國射電天文學的發展,也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圖源:中國科學院)

    更是在今年7月成為 中國首位憑借在中國國內取得的傑出學術成果,斬獲馬塞爾· 格羅斯曼獎 的科學家。

    要知道,這個獎項在國際物理界份量有多重,霍金、錢德拉塞卡等諾貝爾獎得主也曾獲得過這一獎項,在此之前,也只有楊振寧(2015年)、李政道(2015年)、丘成桐(2018年)三位華人科學家得過這份重量級的獎項。

    圖源:央視新聞

    這份獎項足以看出李菂在「中國天眼」事業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如此重磅的榮譽,也向世界宣布中國在世界的科研話語權正在不斷上升。 如此偉大的科學家回歸祖國為國爭光,實在難得可貴!

    當然,像李菂這樣一心報效祖國的科學家在我們國家並不少見。最為傑出的代表就有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圖為:錢學森為學生們講課

    要知道,錢學森可是被寫進教科書的人物,他在美國時就曾在空氣動力學領域多次發表重要論文,歸國後他主持完成了「噴射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在中國航天事業留下了重彩濃墨的一筆。

    當時的中國資源匱乏、環境惡劣,錢學森選擇歸國,就足以見得他「 拳拳赤子愛國心 」,可他的 歸國之路異常艱難 ,美國人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想盡一切辦法為不讓傑出的錢學森回國甚至軟禁監視他。

    圖為:央視新聞曝光的錢老當時回國時被美國海關扣押的行李,記錄表上寫著保釋金15000美元

    美國人還曾說1個錢學森抵得上5個師,寧願毀掉也不能讓他回國,但他從不畏懼,堅決回國。錢學森曾說: 「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圖源:百度百科)

    錢學森、鄧稼先、華羅庚……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科學家之所以能受到我們國人最高的崇敬,是因為他們 以超越個人利益的深遠目光,毅然拒絕了國外的高薪與榮耀,選擇回國效力

    圖為:鄧稼先

    他們的毅然決定,不僅僅是從國外到國內地理上的遷移,更是心靈深處對家國情懷的堅守與踐行。

    能做出這般選擇,更在於他們深刻認識到 個人命運與國家興衰緊密相連,願意將個人的才華與智慧奉獻給祖國的科技進步與民族復興。

    舍小家為大家,一代代人薪火相傳

    中國人永遠都是國家利益至上,以大局為重,李菂當然也不例外

    大家知道,「天眼」的建設地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內,地理位置靠山偏遠,而從FAST建造前到竣工, 耗時6年多的時間,李菂都和其他科學家一起,住在山裏的工房裏,沒有絲毫抱怨

    但長時間駐紮在偏遠的觀測站 無疑是對家庭生活的巨大犧牲,李菂回家見親人的次數屈指可數

    然而,他依然選擇堅守崗位,在李菂看來,每一張圖、每一條線、每一個數碼都有可能是新的天體發現,就這樣不知疲倦地計算著數據、觀測天文, 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

    (來源:人民政協網)

    「中國天眼」事業現如今在世界熠熠生輝,一定還離不開另外一個人——南仁東,他不僅是李菂的恩師,更是中國天眼(FAST)的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被譽為「天眼之父」。

    (圖源:央視新聞)

    外國人有的,我們也要有!還要建的比他們好! 」這是南仁東得知日本要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時對朋友說的。當時所有人都覺得他只是說說而已, 偏偏誰都不看好他,偏偏他最爭氣

    選址、論證、立項、建設。 「天眼」的建設哪一步都不容易,耗時12年 ,走遍了貴州大山裏的上百個窩氹, 700個無限奮鬥的夜晚,經歷了數百次的失敗 ,即使在竣工前他也只是擔心後續偵錯取得成效還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對於南仁東而言,如果是為國家這一切都不算什麽。 耗盡22年的心血,他燃盡了自己的一生打造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只屬於中國的「天眼」

    就在前幾天(9月25日),「中國天眼」完工啟用也已經8周年了,讓我們祝它生日快樂!在仰望星空的同時,希望大家也別忘記了「天眼之父」南仁東老先生!

    從南仁東到李菂,中國天眼事業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才得以閃耀世界,像他們這樣的科學家舍棄了與家人的團聚時光,犧牲了個人的舒適與安逸,將全部的熱情與精力投入到科研事業中。

    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不僅體現在他們個人身上,更在 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中薪火相傳 。南仁東走後,李菂扛下了中國天眼事業的大旗,這何嘗又不算是一種薪火相傳呢?

    圖左為李菂,圖右為南仁東

    這種薪火相傳的深度,在於它不僅僅是一種行為的模仿,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與昇華, 激勵著後來者不斷前行,為國家的科技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

    為一線科技工作者點贊

    在當今社會,追星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現象。娛樂明星占據頭條版面,我們時常會被娛樂明星的光鮮亮麗所吸引,盲目的崇拜也導致許多青少年走向不歸之路。

    但大家有沒有思考過,追星,追什麽樣的星?哪些人才是真正的偶像?其實, 國家強盛並不靠明星,最終靠的都是科研人才,那些我們往往會忽視在幕後默默付出的科研工作者

    (圖源:央廣網)

    他們之中,有像 錢學森、南仁東、李菂 這樣攻克關鍵技術難題,讓「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的科學家;

    有像 李四光、高登義、謝和平 這樣深入極地高原,探索自然奧秘,為國家資源安全與環境保護貢獻力量的地質學家;

    還有像 袁隆平、李保國、郭天財 這樣紮根農村,用科技的力量幫助農民增產增收的農學家……

    還有很多很多 甘願為祖國無私奉獻出自己的一生的偉人 ,他們的工作,雖不似娛樂舞台那般光鮮,卻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復興和人民的福祉。

    正是這些科學家,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成為了真正的時代之星,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

    追這樣的星,不僅僅是對知識的尊重,更是對責任與擔當的頌揚。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 真正的偶像,不在於外表的光鮮或媒體的曝光度,而在於那份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對國家的無私奉獻以及對人類進步的卓越貢獻。

    當我們為他們的成就喝彩時,也是在激勵自己,要懷揣夢想,勇於探索,用知識和技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每年5月30日是全球科技工作者日,不僅是在那一天,更應該是在每一天,我們都應該把目光轉移到這些默默無聞的科研英雄身上, 為他們點贊,向他們致敬 這,才是我們應有的追星態度,也是對未來最美好的期許!

    來源:科技日報

    寫在最後

    李菂就像是一個勇敢無畏的宇宙探險家,帶領著我們一起在宇宙的神秘世界裏闖蕩。

    憑借著中國國內的學術成果斬獲馬塞爾·格羅斯曼獎,他是 了不起的國之棟梁

    圖為:李菂接過「馬塞爾·格羅斯曼個人獎」獎杯

    當然, 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榮耀,更是代表了中國科技邁向了新的台階! 還有許多出色的科學家他們永遠都是中國最堅實的臂膀, 我們永遠都應他們點贊,向他們學習!

    圖源:新華網

    讀完這篇文章,大家對中國的科研人員有什麽想說的嗎?歡迎來評論區留言討論,謝謝。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財經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