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宇宙究竟有多大?
相信大家都很想探尋宇宙,不只是我們,就連一些前往太空的探測器,也是這樣。
它們甚至還會拍下一些照片,傳回地球。
探測器
比如,上世紀70年代,阿波羅17號在距離地球2.9公裏時,就曾拍下一張名為「藍色彈珠」的地球「全身照」;還有20世紀七八十年代, 旅行者一號探測了各大行星,並繪制一張「全家福」。
旅行者1號拍攝的照片
說起旅行者1號這個遠古的人造物,從1977年出發,到現在為止,它已經飛出235億公裏遠, 甚至即將於2025年成為「流浪探測器」。
即便如此, 它最後竭盡全力傳來的那張照片,卻還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旅行者1號與最後令人深思的照片——·>>
1977年,由美國科學家研制的旅行者1號帶著自己的任務,出發了。
旅行者1號組成圖
那時它的目標還只是 了解除地球之外的行星的位置和狀態。
旅行者1號
值得一提的是,在它出發之前,它的「姐妹號」旅行者2號就已經出發了。
起初旅行者1號一切順利, 它探測了地球附近的一些小行星狀態,並將其資訊傳回地球。
這也使得我們得以初步認識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
隨著地球附近的小行星探測完畢,旅行者1號本準備返航,卻在這時, 美國科學家偶然發現了一個驚喜!
美國科學家
原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等行星的相對位置發生了變化,或特許以讓探測器飛到更遠的距離。
想到就大膽做。就這樣, 旅行者1號於1978年,離開小行星帶,開始探測更大的行星, 如,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金星等等。
值得註意的是,當時的旅行者1號也只是嘗試一下,但沒想到的是,居然真的成功了!
1979年,旅行者1號近距離「拜訪」木星,並且拍到了木星背面美麗的極光; 1980年,它又「借力」木星,來到土星附近。
科學家再度操縱它們拍下極為震撼人心的萬余張彩色照片,其中,包括對土星環系的詳細觀測、土衛六和土衛二的衛星勘察等等。
隨後,旅行者1號繼續「航行」,先後來到天王星、海王星、金星、火星,再拍下一系列照片。
比較可惜的是, 由於一些原因,所以,它並沒能拍到火星和金星。
雖是這樣,但在那個年代,能拍到那麽多行星照片,也讓人感到很不可思議。
值得一提的是,科學家後來將那些傳回來的照片整理,然後繪制了一幅「太陽系全家福」。
這張照片被稱作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太陽能行星聚集在一起的影像, 它也讓我們看到了太陽系的美麗。
按理來說,目標達成,旅行者1號應該回來, 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
原因是美國科學家又為其下了命令——探測太陽系的邊緣。
就此,旅行者1號繼續向著更遠處航行。
然而,很多年過去了,它還是沒能飛到太陽系的邊緣。
或許是這時的科學家們在經過長時間探索之後,有些迷茫;也或許是為了節約旅行者1號的電源。
總之, 1990年,他們選擇關閉了旅行者1號上的相機。
不過在此之前,科學家做出了讓人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舉動。 他們於飛出地球大約64億公裏的地方,操縱相機,拍下最後一張照片,並傳了回來。
而當看到那張傳回來的照片時,很多人陷入了深思。
這張照片有什麽特殊之處? 它為何會引起眾多人類如此反應?
<<·——「暗淡光點」引發的思考——·>>
其實傳回來的照片很簡單,甚至乍一看,什麽都沒有。
但仔細一看,又可以發現, 在照片的右下角位置有一個白色的小點。
這個小白點不是別的,正是我們的地球。 它也被科學家稱作「暗淡藍點」。
要知道,在「暗淡藍點」之前,我們也有了解到太陽系的廣闊。
「暗淡藍點」
除了上面說的「藍色彈珠」、「太陽系全家福」外,還有,探月航天器也曾送回過雲層覆蓋下呈新月形狀的地球照片; 1968年,阿波羅8號上太空人拍下「地出」照片等等。
「地出」照片
但即便如此,也沒人想到 ,地球之於太陽系,是那麽的渺小,甚至稱得上忽略不計!
不只是我們,當看到「暗淡光點」,就連那些科學家也不禁思考幾個問題。
那就是,人類對於整個太陽系究竟有多渺小?
如果我們要從太陽系出去,還需要花多長時間?
可能這個問題,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吧。
不過,就目前的技術來看,人類想要完全探索宇宙,是遙遙無期。
就拿旅行者1號來說,如果,以太陽系最外層的奧爾特雲為界,那麽,哪怕是它這個飛的最遠的探測器, 想要到達太陽系的邊緣,或許也得需要149600億。
而如今它已經離開我們46年了,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它最少還要飛3萬年,才能到達奧爾特雲。
到那時,我們人類又會是什麽樣?誰也說不準。
更何況,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太陽系,還有銀河系。
90億像素的銀河系全景
或許大家看到這裏,想問, 銀河系難道就是最大的嗎?
<<·——我們人類渺小的程度——·>>
其實不然。
大家都知道,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 獵戶旋臂和英仙臂 之間,而據天文學家觀測發現,在銀河系中, 像太陽系這樣的恒星大概有2000億顆。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拍下銀河系的照片,很難辨別哪個是太陽系,也或許壓根就找不到它。
太陽系如此,銀河系自然也一樣。
有關學者發現,在它以上,還有天體存在。
他們將那些天體稱為 「星系群或星系團」。
其中,包括本星系群、我們熟知的仙女座星系、還有三角座星系、麥哲倫星雲等等, 銀河系就屬於「本星系群」,而在這些星系裏,它最多排第二。
仙女座星系
這還不算什麽,據說,本星系群又位於室女座超星系團中,它的直徑達到了1.1億光年,其中包含了4.7萬星系。
大家以為, 室女座超星系團就是最大的嗎?
不是的,在它之上仍有「領導」存在,那就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 雙魚-鯨魚座超星系團 復合體等等。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它的名字起源於夏威夷語,譯為「無盡的天堂」。
據科學家初步判定,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約有10萬個星系。
其中,由300-500已知的星系團或星系群組成, 例如,半人馬、阿貝爾3536,波江座等等,而 它的質素為銀河系的10萬倍。我們很難想象,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到底有多大;
而 雙魚-鯨魚座超星系團 復合體則比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還要誇張,直徑約為10億萬光年。
它們再往上,是什麽呢?
或許這時的大家會想到,是宇宙。
但事實上,按照天文學家的說法,我們並不能觀測到全宇宙。也就是說,我們能觀察到的只是一小部份, 而這也被稱作「可觀測宇宙」。
我們的宇宙到底有多大? 這個或許連天文學家都難以告知你準確答案。
雖然宇宙的範圍,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我們人類確實是渺小的,甚至可以稱得上忽略不計。
<<·——結語——·>>
透過以上這些訊息,我們知道了人類渺小的程度。
雖然是這樣,但我們也不能放棄探索宇宙的奧秘。
畢竟從誕生到現在,我們人類就是在一步步探索中成長起來的。
繼續堅持下去吧, 說不定哪一天,我們可以更加突破自我。
對此,大家有什麽想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