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55米厚的煤層開采了118年,中國第一露天煤礦,如今成什麽樣了?

2024-03-31科學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2019年年底,有著118年輝煌開采歷史的中國首座露天煤礦——撫順西露天煤礦在資源枯竭的無奈現實面前,正式走向了閉礦之路。這片土地曾蘊含了厚達55米珍貴的優質煤層,累計共開采出高達2.8億噸的動力煤以及驚人的5.3億噸油母頁巖。然而,經歷了漫長歲月裏的瘋狂開采後,如今在撫順西部廣袤的土地表面留下了一道觸目驚心的傷痕——一口直徑達到2公裏、深度達424米的超大型煤礦坑,堪稱國內乃至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人工天坑。

這座煤礦天坑宛如一張無底的深淵巨口,龐大數量的地下空間深藏其中,徹底顛覆了區域內的地質結構。昔日繁榮昌盛的礦區已經淪為了淒涼的廢墟,充滿生機的村莊早在多年以前便早已空無一人。據當地居民的描述,這個煤礦簡直如同吞噬一切的黑洞,仿佛連周邊的房屋都無法抵擋其強大的吸重力。

每當暴雨傾盆或者突發山體滑坡之際,周邊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亦時刻處於威脅之中。

見證中國現代工業奮起騰飛的撫順西露天煤礦,在資源枯竭的殘酷現實面前不得不黯然結束歷史舞台。而留給這片土地的,不僅僅是對生態破壞的沈痛記憶和警示,更是對過去愚昧無知的反思。我們必須面對長期過度開采所帶來的嚴重後果,深刻反思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所引發的種種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更加珍愛資源、保護弓境,不再以破壞生態為代價追求所謂的發展速度。

回顧過去的歷史,撫順豐富的煤炭資源早在清朝時期即被偶然間發現,但是因為滿族統治者視其為王朝興旺的象征,深恐開采行為將會破壞這片土地的「龍脈」,從而影響到國家氣運,因此實施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封禁政策。直至1901年,在當地知府王承堯的不懈努力和積極主張下,清政府才最終頒令允許對撫順的煤礦予以開采,自此終止了長達百年的經濟封鎖狀態。

當年,具有遠見卓識的王承堯以其非凡魄力,成功動員了10萬兩白銀的資金,攜手俄國實業家共同創立了華興利公司,正式啟動了撫順煤礦的開發專案。此外,另有一家名為撫順煤礦公司也在俄國資本家翁壽的大力支援下應運而生。

遺憾的是,雖然這兩座煤礦尚未正式啟用,卻已經被俄羅斯人搶先占領。歷經血戰的1905年日俄戰爭最後以日本勝利告終,戰爭的余波使日本成功地掌握了中國東北地區的主導權。繼而,豐饒的撫順煤礦力量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日本的眼饞之物,並被譽為其經濟命脈的核心組成部份。自此,長達四十年之久的日本對撫順煤礦的野蠻掠奪拉開序幕!

遠道而來的日本人的大船滿載工藝精良的機械器材,不惜任何代價實施大規模開采行動,不顧煤炭貨物重量之沈重,每日往返周轉運送,源源不斷地將煤炭原料輸送到日本,以此來滿足該國產業界對於煤炭的大量需求。

在這段漫長而又殘酷的掠奪過程之中,日本人強迫居住在此地的農夫們投身於繁重的礦山工作,經歷數百萬噸優質動力煤的開采,最終充盈了他們的腰包,獲得了驚人且巨額的利潤收入。更令人不忍直視的是,這些被掠奪一空的煤炭甚至被日本人轉手出口,換取更大的暴利。

正是在外國侵略勢力的無情啄食之下,井然有序的撫順煤礦資源變成了撫順人民心中難以磨滅的傷痛源頭。直至1945年日本人無條件投降那一天,中國才終於重新擁有對撫順煤礦所有權的掌控,終止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掠奪,從而為煤礦工業開辟了獨立自主發展的嶄新篇章。

然而,為了國家的工業化大業,他們堅決拒絕退縮,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勇敢地對抗重重困難。正是因為如此不懈的努力,新中國在此期間積澱了無比珍貴的重工業建設經驗,同樣也儲備了充足的煤炭資源,這為加快實作工業化的宏偉目標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憑借技術的創新與制度的改革,撫順的煤炭開采量始終保持著穩健且持續的增長狀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僅僅在1960年代的短短數年裏,撫順就累計開采出了4億噸的原煤、2.5億噸的動力煤以及1億噸的油母頁巖,這個偉大成果無疑令人驚嘆!

產量極高的優質煤炭如涓涓細流般源源不斷地輸送至祖國大地的各個角落,它們默默無聞地支撐著剛剛啟動的新中國重化工業建設的每一步。毫不誇張地講,若非得益於撫順豐富的煤炭資源,我們很難想象新中國的重工業能夠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迅速崛起並蓬勃發展。

承載著無數輝煌歷史的撫順西露天煤礦,如同一部生動形象的畫卷,見證並引領了中國現代工業的騰飛。盡管大規模的開采活動推動了國家工業化行程,但過度開采也在無聲之中悄然改變著這片土地的生態環境,使其留下無可挽回的創傷。

在長達60余載的漫長開采歷程中,撫順豐富的煤炭資源逐步演變為本地區發展的永恒驅動力。

憑借煤炭資源的得天獨厚優勢,撫順的重工業產值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幾十個春秋裏始終位列全國翹楚。無論是從機械制造、冶金生產,還是能源開發、電力供應等方面,撫順的重工業都為中國打下了堅實的現代化工業基礎。

在撫順的土地上,誕生了無數第一——中國第一噸頁巖油,中國第一台挖掘機等等。而被譽為「東方魔窟」的撫順鋼鐵工業,更是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崛起,其鋼材產量曾長期雄踞全國之首。

值得驕傲的是,1954年,撫順成功晉升為省轄市,並且在這片熱土上誕生了中國第一條有軌電車路線,這既是翻開了城市建設新的篇章,也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次莊嚴宣告。

總的來說,撫順工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西露天煤礦源源不斷地提供的優質動力煤。正因如此,這些煤炭資源鑄就了撫順成為新中國舉足輕重的重工業基地,為中國在工業化道路上貢獻了巨大力量。

然而,大規模的煤炭開采不僅推動了撫順的快速發展,對於其生態環境的改變也是不容忽視的。過度開采付出了沈重的代價,也讓人們開始深入思考並反思過去那種粗放型的發展模式。面對當前嚴峻現實,撫順已經積極地致力於經濟轉型和生態修復工作,以期找到更加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前進之路!然而,在鼎力支持撫順工業化行程的過程中,西露天煤礦的無限制開采卻對該區域的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產生了不可逆轉的破壞。

長期以來,西礦區遭受了由煤礦開采引起的嚴重空氣汙染問題。統計數據揭示,這裏的空氣含塵量驚人地達到了每立方米8至15毫克,遠超過國家規定的5毫克上限,是一般工業區的5到10倍之多。如此高濃度的粉塵吸入常常導致本地礦工罹患呼吸系統疾病和肺部病癥的概率明顯高於其他職業群體。

不僅如此,連綿不斷的開采活動還嚴重破壞了當地土地資源據不完全統計,周邊22萬平方米的土壤因為采挖和積水問題已經變得貧瘠不堪,再也無法耕種。

隨著開采深度的不斷加深,大坑邊緣的地基也在逐漸滑動,地面開裂、塌陷等現象屢見不鮮,對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這其中最為令人觸目驚心的便是礦坑底部——長時間的濫采已然在地下形成了成千上萬的巨大空洞。這些空洞令本地區的地質結構變得異常脆弱,任何微小的外力都有可能觸發災難性事件。

例如,雨水在地下匯聚而成的大量積水中就需要投入巨額資金每年進行排放,總量高達上千萬立方米之多。

總之,粗放型開采對撫順造成的生態災害可謂難以承受,環境汙染的高昂代價也使大家有了切膚之痛。我們必須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堅定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絕對不能再犧牲環境,以追求短暫的經濟繁榮作為代價。回顧撫順西露天煤礦的發展歷程,宛如一部生動的畫卷,全面展現了中國現代煤炭工業的發展全貌。

我們必須清晰且深刻地意識到,在為國家工業化行程奉獻偉大力量的同時,長期以來的過度開采無疑給生態環境帶來了無法挽回的損害。為此,我們需要從歷史的經驗中吸取教訓,追求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以及環境的永續發展,這無疑是撫順市乃至整個中華民族所面臨的至關緊要的挑戰!

當今,盡管煤炭資源已然逐漸枯竭,但撫順市卻沒有因此停滯不前,反而正在全力推進經濟架構的調整和產業的轉型最佳化。他們在妥善保護好煤炭工業那無法替代的歷史文化遺產的同時,亦積極投身於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等高端科技產業的開發,以推動經濟的全面轉型升級。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與企業界也紛紛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試圖治理因多年的采礦活動而帶來的生態破壞。歷久彌新的采礦遺跡正逐漸被回填固化,規模宏大的綠化工程也在礦區廣泛鋪開,空氣質素和土壤條件正呈現出明顯的逐年改善趨勢。

站在這嶄新的發展起點之上,撫順市正全城動員,用實際行動踐行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讓我們滿懷信心地期待,這個曾經的工業重鎮必將迎著新時代的曙光重新煥發出無盡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