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與院士面對面!羅錫文院士與華農學子暢談「科學家精神」

2024-03-17科學

南都訊 記者孫小鵬 實習生陳姝妃 通訊員陸永超 「我不知道50年、100年以後,電腦會發展成什麽樣子,但是我知道100年以後,我們還要吃飯,我們還要種地,我們還需要農業機械,所以農業機械是一個永恒的事業!」日前,一場「我與院士面對面」活動在華南農業大學紅滿堂舉行。活動以暨「弘揚科學家精神,助力‘百千萬工程’」為主題,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機械化工程專家羅錫文為青年學子講授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課。

羅錫文回顧了與農機結緣數十載的心路歷程,詮釋了他「將農民從繁重的勞作中解放出來,讓農業生產所有環節都實作機械化」的初心使命,勉勵青年學子以創新進取精神,努力把科學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套用到實作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羅錫文回憶起小時候自己跟隨媽媽下田勞作,每次彎腰插秧久了,他就喊「腰疼」,媽媽總會「訓斥」他:「小孩子哪有什麽腰,快插!」「那時我就想,什麽時候不用人插秧就好了。」羅錫文的左手無名指比正常的手指要短一些,那是他小時候和姐姐比賽割水稻,因貪快而被鐮刀割下了一小塊。幼年繁重艱辛的勞作成了他科研的動力。

羅錫文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裏發現第一株天然雜交水稻、「油菜院士」傅廷棟在學校資源圃裏發現全世界第一個有實用價值的油菜雄性不育株以及他本人在田間地頭開展農機研究的故事,闡釋了農業科技工作者「下田實踐才能出真知」的理念。他認為,深入農田能夠幫助研究者找到創新的靈感,只有透過實踐,將書本知識與農業實踐相結合、將研究成果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才能找到科研的靈感和方向。

據羅錫文介紹,2020年,華南農業大學建立了首個水稻無人農場,從最開始的整地,到最後的收獲,已經實作了全程智慧化、無人化。2021年無人農場的早稻種植畝產達到662.29公斤,遠超傳統種植的500公斤。這一成果進一步證明了無人農場技術對提高農產品產量的巨大潛力。無人農場等技術的套用是新質生產力在農業中的體現。

羅錫文的分享引起青年學子的共鳴,大家就「如何堅守農業機械研究這項艱苦又富有挑戰的工作」「智能農機如何在山地丘陵地區推廣使用」「傳統農業機械如何創新」等話題與院士進行深入交流。

2021級機械專業研究生張文杭表示,羅錫文院士勉勵學生要弘揚科學家精神、培養創新能力,讓人印象深刻。「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農業機械研究生,我將謹記教誨,在農業強國建設的新征程上,弘揚科學家精神與華農品格,努力成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興農人才,以奮鬥之姿書寫無悔青春。」

圖片: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