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玩骨頭的盧老師」又整新活了!「硬核吃播課」讓網友迷上古生物學,如今她帶領團隊給魚做CT

2024-01-07科學

還記得那個吃黃燜雞拼出始祖鳥的盧老師嗎?近日,她在跨年直播間裏朗讀程式類的演化過程,提出人的祖先是四條腿的魚的觀點,再次收獲了很多關註。演講中,她打趣地說:「人類祖先是四條腿的魚,我們4億年前的表親還在海底躺著……」盧老師名叫盧靜,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致力於研究古魚類多年。2019年,她偶然地接觸了抖音平台,開始用短影片的形式趣味科普古生物,吸引了不少粉絲。近兩年,盧老師更新影片的頻率變少了,網友頻頻催更,留言「很久沒看到盧老師啦?盧老師在忙些什麽呢?」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采訪到了盧老師,她笑著說:「這兩年,在忙著給魚做CT呢!」

跨年演講金句頻出

「玩骨頭的盧老師」又火啦

2019年,相信你一定刷到過這幾個影片,一位長相甜美的女科學家,帶著工作室的成員們吃黃燜雞,剔出骨頭拼出了整副雞骨頭模型,酷似始祖鳥;他們在吃完魚頭泡餅後,拼出了胖頭魚腦顱模型;喝完甲魚湯後,又拼出了甲魚的骨骼模型……

盧靜和團隊在吃完魚頭泡餅後,拼出了胖頭魚腦顱模型

這位名叫盧靜的女科學家,有個有趣的網名——「玩骨頭的盧老師」,甜美的長相、溫柔的聲音和拼骨頭的絕技讓網友們贊嘆:「太酷啦!」40萬網友頻頻催更。記者發現,近兩年,盧老師更新影片的頻率減少了,但是每年都會準時來到中科院的抖音直播間裏進行跨年演講,向網友輸送新的古生物知識。

盧靜和團隊拼出始祖鳥模型

在今年中科院的抖音直播間裏,盧老師透過提出「人類的祖先是四條腿的魚」的觀點,講解了早期脊椎動物演化的歷史,又和大家分享了高精度CT中心近幾年給各種脊椎動物做CT的故事,從而介紹了研究所的數碼化研究工作,生動有趣的演講,金句頻出,上了抖音熱搜,盧老師又出圈了!

盧靜在中科院的抖音直播間裏演講

中科院古脊椎所CT中心

為頂刊論文作出重要技術支撐

接受記者采訪時,盧老師說,最近兩年花了很多時間在探索新技術方法上,所以在短影片平台和大家見面的機會就少了一些,「沒想到還有不少網友記得我,感到特別開心!」這次的演講,很多網友被給魚做CT的科研方式所吸引。盧老師介紹說,「研究所有五到六台針對不同樣本的CT機器,這些機器在古生物的研究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過去,我們研究標本。必須要把標本拿在手裏,放在跟前才能研究。比如說我要研究澳洲的一件標本,就必須要飛到澳洲去,但現在,我只要有標本的CT數據,就可以對這些標本進行詳細研究,這就是數碼時代帶給我們一個全新研究方式。」

「相信大家平時在博物館裏看到幾億年前的古生物標本時,也會有同樣的疑問:這些標本是埋在巖石裏的,在科學家還沒有修理出它的全貌的時候,怎麽知道埋在巖石裏的部份什麽樣子呢?還有一些重要的材料,從外面根本看不到它們的腦袋和身體裏面的結構,又該怎麽研究呢?」盧老師解答了大家的疑問,「這些用CT都可以掃描出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作了更多數碼化的探索,包括用了三維視覺化軟件渲染模型等,可以利用準確的CT數據,對生物進行復原,除了對研究有用外,還可以讓公眾去了解數億年前的魚、有可能是人類祖先的魚,它長什麽樣子。」

盧靜介紹中科院CT中心的技術

中科院古脊椎所CT中心現在已經為150多篇頂刊論文作出了重要的技術支撐,這項技術可以說惠及了整個學科的發展,「去年我們還做了一件可能全世界的科研團隊都沒有做過的事情,就是把脊椎動物各個主要的門類,它們不同發育階段的胚胎標本全部進行了掃描和三維重建,掃描了近百個胚胎樣本,獲得了能展現脊椎動物胚胎完整發育過程的三維數據和渲染影片,並將這些數據向全世界學界共享。」

被一本書吸引入門

很幸運轉譯的這本書最近出版了

盧老師說,無論是拍攝影片,還是進行直播演講,其實初衷是一樣的,都是希望透過自己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古生物,對古生物產生興趣,進而對科學研究產生興趣和好奇。盧老師向記者回憶起了自己進入這個學科時的故事,「小時候看了【奪寶奇兵】這部電影,考古學家印第安納·瓊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從小喜歡考古,還特別喜歡古埃及;上大學時,我學的是生物,漸漸地發現脊椎動物很有意思。考研的時候,我翻看考研寶典尋找考研的方向,就看到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我一看又有古,又有脊椎動物,不都是我最喜歡的嗎?所以就義無反顧報考了。」盧老師笑著說,那會兒還沒有太深入地了解這個專業具體研究什麽,就是覺得自己必須要到這兒來學習。直到真正進入了所裏,才開啟了古生物新世界的大門。

「我原來是對恐龍感興趣的,但我的導師朱敏院士當時給了我一本叫【A Fish Caught in Time】的書。這本書講的是活化石——拉蒂邁魚發現的故事,過去人們認為這種魚是和恐龍一起滅絕的肉鰭魚,但是在上個世紀,活著的拉蒂邁魚又意外地被人們發現。這種生物的傳奇經歷為我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原來古魚類也可以如此吸引人。」於是,盧老師就一頭紮進了古魚類的研究領域,博士畢業後就一直留在研究所工作。

盧老師還笑著分享了一件事,「我2019年時做了一個科普講座,講到了這本書對我的影響,當時台下坐了商務印書館的編輯,他們聽了我的報告後引進了這本書,還找到我做轉譯。去年11月譯書正式出版,我看到這本書時,就會想到自己入行的故事,覺得是特別神奇的事情。也希望透過這本書,為更多人開啟新世界的大門,讓更多人喜歡上古魚,喜歡上古生物。」

盧靜轉譯的這本書已經出版

每個月帶團隊出去考察

想激起大家對好奇心的追尋

如今的盧靜,幾乎每個月都去曲靖的研究中心,帶著團隊外出考察,「我們的野外倒不是去荒無人煙的地方,大部份是去城裏、去田邊、莊稼邊挖化石,我們要追尋的四億年前人類遠祖的答案,就是在這些不起眼的石頭裏。」

在盧老師的辦公室裏,放著大大小小的古生物模型,「很多人說,我的辦公室適合來打卡!」這些模型都是盧老師的寶貝,在這些物件中,盧老師尤其喜歡拉蒂邁魚的模型,「光拉蒂邁魚的模型我就收集了幾十件,平時出去旅行,或者國外的同行來存取,都會給我帶拉蒂邁魚有關的紀念品。拉蒂邁魚對我有特別的意義,是這條魚引領我進入了這個領域,找到了心之所向。」

盧靜和拉蒂邁魚模型的合影

那麽還會繼續回到抖音平台給大家做科普嗎?盧老師坦言,對於研究人員來講,還有粉絲是一個特別幸運的事情,所以這個賬號她一直保留著。但回到科研本身,她必須得靜下心來,沈澱自己,科研才是本職工作。每一次在研究化石或者查詢資料的時,有新的發現,她都會特別的興奮,就好像是被命運擊中了一樣,「然後對自己說,我竟然發現了這麽有意思的東西!這種興奮大概就是熱愛,這種熱愛是任何東西都取代不了的,是我的初心,我肯定會一直走下去,一直發現新東西。」

采訪的最後,盧老師說,每個人,特別是小時候,都有強烈的好奇心,都對萬事萬物有許多問題,往往就是某個契機,激發了許多著名科學家走上科學探索的道路。「以後有時間,我一定會繼續用多樣的形式做科普,讓更多人對我們的工作感興趣,去探尋生命演化的奧秘。」

紫牛新聞記者 |張冰晶

編輯|張冰晶

剪輯|張冰晶

主編|陳迪晨

圖片和影片素材: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