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2012年,中國發現世上最大鎢礦,價值千億,英美法都想分一杯羹

2024-01-19科學

2012年,中國媒體對外宣布了一條重磅訊息,在中國江西省九江市的大湖塘地區發現了目前世界儲量最大的鎢礦礦床,且已探明的鎢礦儲量達到了驚人的106萬噸,價值至少在3000億美元以上。

訊息一經曝出就在全球礦產開采行業引發了劇烈反響,一時間,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在內的歐美大國都紛紛投來羨慕的眼光,甚至還主動提出願意出資幫助中國進行開采,意圖從中分一杯羹。

要知道,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由於國家政策的滯後和勘探開采能力的限制,中國的鎢礦行業一直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在國際上的定價權和話語權更是微乎其微。

而大湖塘鎢礦的發現,可以說直接就讓中國穩穩坐上了全世界鎢礦儲備量和開采量「雙冠王」的寶座,對維護國家資源安全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而細數大湖塘鎢礦的發現過程,更是充滿了曲折和傳奇色彩。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湖塘鎢礦的發現也經歷了一段相當漫長和曲折的歷史。

早在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的第一代地質工作者就已經來到了大湖塘地區進行勘探和測繪,那時候由於中國剛剛建國,礦產勘探人才和裝備都十分匱乏,但好在勘探隊員們每個人都擁有著巨大的激情和動力。

透過日以繼夜地勘探測繪和艱苦卓絕的野外探索,地質專家們發現大湖塘地區銅、錫、鉬等金屬元素的指標十分異常,且所涉面積非常的巨大,推測這裏可能存在著大面積的鎢銅礦礦帶,這個情況也引起了當時帶隊專家的註意。

在接到了大湖塘礦產勘探的初步報告後,國家地質部門也非常的重視,專門調集了國家地質勘探隊贛北分隊趕來調查,開始在1:20萬區域對1:10萬水系沈積物開展全面調查,這也是國家對大湖塘鎢礦開展的第一次專業勘探。

當時的大湖塘地區還不像現在這樣,基本處於未開發的狀態,生活物資極度匱乏,生活條件更是十分的艱苦,但還是有很多勘探專家不辭辛苦的紮根在荒郊野嶺,甘願忍受風餐露宿的洗禮。

當時贛北勘探分隊的總工程師黃恩邦的故事廣為人知,因為當時妻子生病,孩子無人照顧,在接到勘探隊進駐大湖塘進行鎢礦勘探的任務後,他直接挑著一根扁擔就出發了。

扁擔一頭裝滿了之前勘測人員搜集的數據材料,另一頭則躺著他剛滿1歲的兒子,盡管在這種極為艱苦的條件下,他們還是完成勘測任務。

透過勘測,他們初步劃出了礦區的大致範圍,也明確了大湖塘礦區有很大的找礦前景,但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有限,勘探結果並不盡如人意,僅僅發現了一條預計儲量6000多噸的鎢礦礦脈。

黃恩邦當時已經意識到了這裏的礦脈可能遠不止這一條,但缺少專業鉆探器材,無法對大湖塘地區更深層次的地層和地脈進行采樣,最終也只能以這個結果報告給了上級。

在上級看來,這種等級的鎢礦儲量開采價值其實並不大,所以也就沒有引起相關部門的關註,勘探隊員就這樣遺憾的與大湖塘鎢礦區失之交臂,而大湖塘可能有大礦這件事也逐漸的被人遺忘在了角落。

直到20年後的1979年,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全國各地也掀起了一股礦產勘探和開發的熱潮,大湖塘作為曾經被寄予厚望的鎢礦儲備區,再次引起了地質勘探部門的興趣。

於是,贛北勘探隊又再次被派往了大湖塘,受命對該地區進行更廣範圍、深層次的勘探和發掘。

經過勘探隊員的不懈努力,這次的勘探結果比上世紀50年代有了很大的突破,預測儲量也來到了5萬噸左右,但由於初步提取的礦石品位不高,所以最終這次的勘探專案也不得不再次擱淺下來。

隨著勘探隊一次次的進駐,又一次次地鎩羽而歸,關於大湖塘究竟是否有大型鎢礦這件事也引起了越來越多勘探隊員的懷疑,甚至連總工程師也認為探礦前景不太樂觀,因此選擇了放棄。

而誰也沒有想到,這次的半途而廢直接導致大湖塘礦區再次被埋沒了近30年時間。

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時間來到2010年,隨著中國當時最大的鎢礦開采企業廈門鎢業的註資和介入,大湖塘礦區才真正迎來了自己的「伯樂」。

廈門鎢業當時已經是世界級的鎢礦開采和冶煉企業,鎢產品出口量占全國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還多。

一次偶然的機會,廈門鎢業的總工程師接觸到了上世紀50年代和79年那兩次贛北勘探隊對大湖塘地區的礦產勘探材料,用現在的眼光來審視當時的一些勘礦數據,他立刻就意識到大湖塘地區的不一般。

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他立刻將這件事報告給了廈門鎢業的高層,經過高層的研究,決定重新開機對大湖塘礦區的勘探,為此,廈門鎢業專門指派副總帶隊到大湖塘與當地的礦業公司進行協商接洽。

其實,當地的礦廠當時也已經意識到了大湖塘的不一般,但苦於沒有資金支持,無法開展大規模的勘測活動,但廈門鎢業的進駐,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對大湖塘地區最大規模的一次勘探終於成型。

這次的勘探與以往的小打小鬧完全不同,廈門鎢業直接拿出1個億,聘請了國內最頂尖的勘測團隊,在將近18個月的時間裏,先後動用了77台礦機,鉆探面積達到了19萬平米,提取了各類礦石樣本將近15萬塊。

最終綜合分析的結果令人瞠目結舌,大湖塘礦區不僅擁有著質素上乘的鎢礦資源,而且儲量更是直接來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至此,大湖塘的真正價值才得以最終顯露在世人面前。

這個訊息經過媒體的發酵,瞬間就引起了全世界的關註,而更為可貴的是,透過大湖塘礦區的勘探,我們的礦業人員也總結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超大型鎢礦勘探測繪的辦法。

正是利用這個辦法,2016年,勘探人員又在江西發現了比大湖塘鎢礦儲量更大、品位更高的朱溪鎢銅礦,這兩個超大型鎢礦的相繼發現,直接讓中國成為了世界鎢礦儲量第一的國家。

那麽,鎢礦到底是一種什麽樣的礦產,對中國來說,大湖塘和朱溪礦區的發現又有著什麽樣的重大意義呢?

相信大家對於鎢元素其實並不陌生,在LED燈大量普及之前,在電燈被明之後的100多年時間裏,鎢絲一直是燈芯的重要材料,可以說為千家萬戶帶來了穩定和明亮的光源。

而鎢礦在元素周期表中屬於重金屬元素,在物理性質上具有著很好的穩定性,其熔點也很高,硬度更是在重金屬元素中排名靠前,因此,自19世紀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鎢礦一直是工業制造領域的重要原材料。

鎢不僅能夠被用於制造高速鋼、各類光學儀器、化學儀器,在航空器制造、高速鐵軌等高端制造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

更為難得的是,鎢礦在軍事工業和武器制造中更是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被廣泛套用於各類炮彈、導彈及合金發動機等高端武器的制造中,因此,鎢礦一直被人們稱為「工業的牙齒」「戰爭金屬之王」,可見其重要性之大。

從某種意義上說,鎢礦的重要性絲毫不弱於中國的另一種儲量豐富的礦藏——稀土礦。

但與鎢礦在現代工業和武器制造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匹配的是,鎢礦在全世界的儲量和產量一直都十分的稀少,根據有關機構的統計,全世界的鎢礦儲量僅僅之占了地殼總重的0.001%左右。

而且,大部份鎢礦資源都埋藏於地殼深處,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手段幾乎是無法觸及的,更別說大規模的開采了。而位於地殼淺層具備開采價值的鎢礦基本都分布在阿爾卑斯山脈至喜馬拉雅山脈以及環太平洋地區,分布極為不均勻。

正因為鎢礦的戰略資源地位太過於重要,鎢礦也一直被世界各主要強國視為最為重要的國家戰略儲備之一,無論是開采、生產、出口都有著極為嚴格的規定和限制。

特別是像美國、英國等資本主義大國,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鎢礦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停止了國內鎢礦的開采,轉而從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手裏低價收購鎢礦來供給國內需求。

按常理來講,鎢礦作為全球範圍內的稀缺資源,似乎定價權應該是掌握在礦產出口國的手中,但事實則正好相反,為了盡可能的低價掠奪其他國家的鎢礦資源,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已開發國家一直牢牢把控著全球鎢礦交易的話語權和定價權。

而反觀中國,因為一段時間內對鎢礦的戰略地位認識不夠清醒,管控不夠到位,致使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國內的鎢礦生產、出口一直處於一種無序發展的狀態,甚至一度以極為低廉的價格流失了大量的鎢礦資源。

在上世紀80、90年代,在中國江西、湖南等鎢礦儲量豐富的地區,一度存在著大量的民間小礦場、小作坊,各種非法開采、盜挖亂挖的現象更是層出不窮。

我們可不能小看了這種盜挖的行為,據當時國內礦業部門的統計,僅僅在產鎢大省江西一地,從事非法開采的人員就達到了3-4萬人之多,最高峰時期甚至達到了5萬多人,年盜采量更是高達2萬噸。

這也就導致那一段時間,中國的鎢礦實際產量大大超出了國內工業和軍事武器制造業需求量的總和,而多出來的那好幾萬噸鎢礦都被這些非法開采的小企業給出口到了國外。

按理說,出口量的增加應該會極大地刺激和提升出口創匯,但由於國際市場的定價權牢牢掌握在西方已開發國家手中,美國、英國等國家一看中國當了「冤大頭」,直接就操縱鎢礦市場價格暴跌,導致中國鎢礦的出口創匯不升反降。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中國雖然有著全球鎢礦儲量和生產量的雙料冠軍頭銜,但在國際市場上卻沒有任何的話語權。

好在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戰略儲備的意識逐漸增強,國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鎢礦開采野蠻生長、無序擴張的顯著問題和隱患。

從1999年開始,中國就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規定和行業規則,一方面將鎢礦列入國家戰略儲備資源,對年度開產量和出口量都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另一方面,也開始下大力集中取締和整治各地星羅棋布的黑礦場和小作坊。

這一系列的行動很快就取得了實效,中國的鎢礦開采行業也開始逐漸步入了正軌,到2008年前後,中國擁有開采資質的礦企就從95年的758個直接下降到了128個,降低了93%,而鎢礦企業的銷售收入卻實作了10倍-30倍的增長。

最重要的是,透過出口和供給量的控制,中國終於一改過去在國際市場上受人制約的被動局面,近年來在國際鎢礦的定價權和話語權都有所提升,「中國聲音」所占的分量也越來越重了。

然而,就像之前國內礦產專家所說,由於中國鎢礦開采工業和制造工業起步比較晚,從大到強需要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

就目前而言,我們已經做到了足夠大,但鎢礦後續的提煉提取和高端制造技術還談不上國際領先,因此,中國要真正成為鎢礦開采勘探和科研制造一流強國可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