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人為什麽一定要死?其實「不死」比「死」更為可怕

2024-01-19科學

在歷史長河中,追求長生不老的故事屢見不鮮。比如中國的秦始皇,他對於壽命的延續有著近乎執念的追求,四處搜尋延年益壽的仙丹。另一位歷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也同樣沈迷於尋找不老藥。然而, 這些歷史人物的努力最終都證明了一個事實:長生不老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長生不老似乎是一個不可能實作的願望。生物體的衰老過程是由多種復雜因素控制的,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影響和生理機制的變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細胞分裂和修復能力逐漸下降,導致身體功能衰退,這是自然規律所決定的。

人類的生命過程不可避免地包括了出生、成長、衰老和死亡。盡管現代科學在延長人類壽命和改善生命質素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但永生仍然是一個遙遠的目標。實際上,關註於如何讓生命過程更加健康和有意義可能是更為現實和值得追求的目標。畢竟,生命的寶貴之處不僅僅在於其長度,更在於其深度和質素。

人為什麽不能永生,一定要經歷生老病死?

生物體由細胞構成,透過細胞的持續分化和更新,維持生命活力。然而,隨著歲月流逝,細胞更新的速率逐漸減緩,細胞衰老現象逐漸顯現,進而影響我們的精力和體力。

人體依賴於眾多器官的協同工作,如四肢和內臟器官。這些器官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逐漸老化,失去它們的效能和活力。例如,隨著器官老化,消化系統的效率降低,導致體內廢物排出減少,增加了身體的負擔。 這些變化最終可能導致健康問題甚至生命的終結。

值得深思的是,地球歷史上99%的物種已經滅絕。假設生物能實作永生,地球上的生物族群數量將至少增加100倍。這種情況下,地球的資源和能量無法支撐如此龐大的生命體。缺乏持續的能量供給,生命終將走向結束。這反映了自然界的一個規律:生命體的數量在達到一定臨界點前,總會有部份群體被淘汰, 以保持數量與資源的平衡。從前進演化的角度看,這也解釋了為什麽生命終將走向終結。

世界上最長壽的人

世界上年齡最大的已故長壽者是來自日本的力子田中,她在2022年離世,享年119歲。在2019年,力子田中已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當時世界上年紀最大的在世人士,當時她116歲66天。到了2020年9月,她重新整理了日本國內最長壽記錄,時年117歲26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