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破解宇宙規則的奇人:他洞悉了天道的秘密,參透了過去未來的變化

2024-10-19科學

導語

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就如同一個巨大的棋局,而神秘莫測的天道就是整個棋盤的規則。

從古至今,曾經有無數人想要以棋子的身份,跳出天道的規則之外,來窺視整個宇宙的執行與變化。然而只可惜,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始終寥寥無幾。

而他們所留下的傳承,對於千百年後的人們來說,幾乎也都已經變成了絕學。

我們今天要聊的主題就是一代傳奇邵雍的智慧,而我們剛才提到的,窺破宇宙天道的絕學,就是出自於這本書中的內容。

至於邵雍這個人,我想應該就不用太多的介紹了,熟悉我的老粉絲應該都還有些印象。 之前我們就曾經解析過他的那篇曠世奇文——【漁樵問對】。

但是時至今日,我在這本書的啟發之下,對邵雍的人生和境界,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所以想借著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

觀魚悟道

在北宋時期的一個黃昏,一代奇人邵雍,正獨自坐在湖邊的一塊青石上,看著泛起漣漪的水面,思緒逐漸開始飄散。

他回顧自己這一生的經歷,早年時遊歷天下,成年後鉆研物理性命之學, 之後又根據易經大道開創【皇極經世】,算盡了天地輪回之數。

在這個基礎上,他又進一步感悟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觀物之法,達到了以一身觀萬身,以一物觀萬物的先天聖人之境。

然而即便如此,他依舊有一種冥冥之中的感覺,覺得自己的證道之路,似乎還缺少一個至關重要的契機。

那麽這個契機到底是什麽呢?隨著不斷的思索,他的精神領域也在悄然無聲中發生了某些變化。他仿佛跨越時間長河,看到了曾經那個一心求道的自己。

而此時的他則化身成了一位漁夫,身披鬥笠,手持釣竿,安然靜坐在伊水之畔,等待著有緣人的出現。

果不多時,一位砍柴的樵夫來到此處稍作休息,並且隨口問了一句:

「能釣到魚嗎?」

漁者頭也不擡的回答說:

「可以」!

看著對方如此氣定神閑的樣子,樵夫便繼續發問道:

「如果不用魚餌,還可以釣的上來嗎?」

漁者回應說:

「不能」。

聞言,樵夫像是終於抓住了機會說道:

「那這樣看來,真正發揮作用的應該是魚餌,而不是魚鉤。

而且同樣都是一個魚餌,人能夠用它來釣魚,可魚吃了它之後就得喪命,你難道不覺得這個世界實在太不公平了嗎?」

說完之後,他還頗有些得意的看著漁者。

然而漁者卻依舊表現的非常淡定,不緊不慢的回答說:

「你是砍柴的,我是釣魚的,我們兩人所做的事情本就不同,你自然也不知道其中的道理。

你只看到魚吃魚餌會被釣上岸來,成為我口中的食物。

但卻沒有看到,人在釣魚的時候,也有失足落水,葬身魚腹的風險。

人以食為餌,釣的是魚,天地以魚為餌,釣的是人。

那麽站在這樣的角度來看,你覺得這個世界到底是公平還是不公平呢?」

那麽說到這裏,我們可以暫時跳出兩者之間的對話,重新以邵雍的角度來看待這段言語交鋒,你就會發現,他的真實目的,其實是在深刻剖析世間萬物的天性。

在他看來人和魚其實並沒有什麽區別,當危害大於風險的時候,理性就會敗給本能,從而去冒險做一些事情。

因為風險只是概率性的問題,但危害卻始終無法躲避。也正因如此,魚才會冒著生命危險去吃餌,人也會冒著生命危險去大江大海裏釣魚。

趨利而避害,這就是所謂的天性。天性源自於天道,天道發乎於自然,而自然也就是這個世界最本來的樣子。

就像世間萬物雖然各有各的利害,但其本質卻沒有什麽不同。既然人與萬物都沒有什麽不同,那人與人之間則更是如此。

如果能夠從天性的角度出發,來看待人類社會的運轉,還有什麽事情是你不能理解的呢?

然而這還只是整個【漁樵問對】的開篇,漁者和樵夫的談論依舊還在繼續,邵雍的證道之路也才剛剛邁出了第一步而已。

萬物之變

我聽說透過意識得到的,是事物的本性;透過語言傳授的,是事物的外在表現;透過眼睛觀察的,是事物的形狀;透過數量計算的,是事物的多少。

然而這些學問卻只能讓人停留在理解世間萬物的階段,而無法進一步的去改變和駕馭這一切。這就像是一道無形的屏障,將世間蕓蕓眾生,隔絕在天地大道的真相之外。

而此時的邵雍,就正在苦苦追尋著,如何破除這道屏障的方法。而他著手的起點,就是世間萬物執行與變化的原理。

在他的精神領域當中,那位砍柴的樵夫,又向漁者提出了一個極其刁鉆的問題。

他問:魚可以生吃嗎?

漁者說:不能,需要煮熟以後才可以吃。

樵夫又問:那必然要用我的柴來煮你的魚了?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顯然就是在說,你的魚再好,終究還是離不開我的柴,事物之間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發揮作用,產生變化。

正如古人所說, 孤陽不長,孤陰不生

你的境界再高,還能高於天地間的陰陽之理嗎?

然而漁者卻依舊波瀾不驚,而且還順著他的思路反問道:

你知道你的柴能煮我的魚,可你不知道你的柴為什麽能煮我的魚。

用柴煮魚的方法早就有了,在你之前人們就知道,可世人卻不知道柴的作用是火。

如果沒有火,你的柴就是堆積如山又有何用呢?

聽到這裏,樵夫終於開始意識到,自己似乎遇見了高人。

但嘴上卻依舊說道:

那你又是否能夠說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漁者答曰:

火生於動,水生於靜。動靜相生,水火相息。水火為用,草木為體。用生於利,體生於害。

利與害表現在感情上,體與用隱藏於性情中。兩者一明一暗,一動一靜,一陰一陽,包含了宇宙中所有的奧秘。

所以想要窮通世間萬物的變化之道,那就必須懂得什麽是體,什麽是用。

就像柴是火的本體,火是柴的作用,如果沒有相應的作用,本體也就失去了價值,如果沒有相應的本體,那麽作用也就無從產生。

從順著事物的本質去看作用,再透過事物的作用去看本質。小則可以看透一個人的生死禍福,因果迴圈,大則可以看透天下王朝的興衰更替,預演過去未來的時空變幻。

這才是真正的陰陽妙用,天地至理。從古至今也唯有真正的聖人,才能夠達到如此的境界。

聽聞此言,砍柴的樵夫終於是心服口服,於是便再度請教說:

我聽聞天地的道理具備於人,萬物的道理具備於身,變化的道理具備於神,那麽人到底應該透過什麽樣的方式,才能親身體會這些道理的奧妙呢?

漁者聞言,倒也毫不吝嗇,直接出言指點道:

可以無心觀物。

樵夫又問:何為無心?

漁者答:

世人觀物大概可以分為三種,普通人是以目觀物,只能看到短暫的表象,從而產生片面的認知。

而稍微有些境界的人,則可以做到以心觀物,他們能夠透過自己的內心,來感受世界的變化,從而擁有更加深入的體會。

但是真正的聖人,則是以理觀物,所謂理,就是世界執行的規則,萬物生成的軌跡。簡而言之就是化身為萬物,以世間萬物的角度,來理解整個宇宙的變化。

而想要做到這一步,就必須忘掉自身的存在,如此極為無心。無心就是無意,無意就是不把我與物分開,然後物我相通。

這段話的內容聽起來可能都會覺得過於玄幻。 但是如果站在邵雍此時的思想境界來看,他真正想要表達的,其實只有四個字,就是莊子所說的物我兩忘。

當一個人帶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去看待任何事物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對事實的真相進行扭曲。換句話來講就是,你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只是你所認為的樣子,而並非它本來的樣子。

你覺得一件事情會怎樣發展,也同樣只是你你覺得而已,真實的情況未必會如你所設想的那樣。

那到底怎麽才能讓自己的意念,和世間萬物與天地的規律做到完全的契合呢?

答案就是完全消除自己的主觀意願,讓自己不再具有任何主觀上的傾向,然後才能真正與他人他物他事融為一體。

這便是邵雍所說的,我即萬物,萬物即我,我即天地,天地即我。

而當一個人達到了這樣的境界,他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又會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

想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沿著這本書中給出的思路,繼續求索。

極盡昇華

一個真正悟透天道規則的人,究竟會如何看待這個世界?

這是一個很多人都在苦苦追尋,但卻始終無從知曉的答案。

然而在漫長的人類行程當中,卻總是有這樣一種天縱巫師,可以偶爾打破規則的枷鎖,給後人留下一絲悟道的契機。

而此時此刻,處在頓悟狀態下的邵雍,便進入了這樣的境界。在他用意念創造的心境當中,樵夫和漁者的對話,也終於開始涉及到了人生與命運的本質。

樵夫問漁者:

你經常在這裏釣魚,有時候可以釣的上來,而有時候卻釣不上來,這是為什麽呢?

漁者答:

在這其中既有人力的因素,也有天命的原因。

譬如我在釣魚的時,需提前準備六種器具。

這是人力所能做的,但如果工具齊全卻依舊釣不到魚,那就要歸於天命了。

其實說到這裏,邵雍真正想要體現的內涵就已經逐漸浮現了出來。

在他看來,人與世間萬物的命運,既不是上天註定的,也不是完全由自己創造的。而是由人力和天命這兩種因素相互結合之後,才形成的一條軌跡。

就像這個世界上好人也有可能會遇見壞事,而壞人也有可能會遇到好事。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上天的不公,但事實上這才是最大的公平。

好人遇到好事是他的本分,是人力換來的結果,而好人遇到壞事,則是他的天命。同樣的道理,壞人遇到壞事也是他的本分,而壞人遇到好事,則是他的天命。

也就是說一個人所能做的,只是努力改變人力所能影響的部份,而無法改變天命所主宰的部份。

上天不會因為一個人是好人,就賜予他更多的天命,也不會因為他是壞人,就剝奪他原有的天命。

正所謂: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好與壞的概念,本就是人類根據自己的判斷,所塑造的一個標簽。

我們把能夠對自己有利的人統稱為好人,而把傷害自身利益的人統稱為壞人。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必然希望全天下的人都是好人,從而滅絕掉所有的壞人。

但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真的可以這樣嗎?

想到這裏,邵雍腦海中的那個樵夫,又向漁者再次發問:

小人可以被滅絕嗎?

漁者非常幹脆的答道:

不可。

君子稟陽正氣而生,小人稟陰邪氣而生。

天地之間的陰陽二氣,只有此消彼長的變化,而不存在誰滅絕誰的可能。

人類的社會亦是如此,人道雖然有別於天道,但終究還是出於天道。

天道有陰陽之分,人道亦有陰陽之分。

整個世道的興衰,其實就是君子和小人這兩種力量的消長變化所致。

當君子的力量大於小人,天下就會進入盛世。

當小人的力量強於君子,天下便會陷入混亂。

這就如同晝夜的交替,四季的輪回,人類社會的行程也有相應的周期和規律,需要往復變化才能不斷推進。

陽極則生陰,陰極則生陽,這不僅是天道的規則,也是人道的規則。

同時這也是邵雍在將自己畢生所學融會貫通之後,所產生的一種極盡昇華的感悟。

總結來講,就是世間萬物都處在一種動態的平衡當中,如果太過執著於某種狀態,反而會讓自己走上另一個極端。

你越想跳出規則之外,就越是會被規則死死的壓制

有朝一日當你真正理解了規則,並且完全將自己融入了規則當中,那麽你才算真正的跳出了規則之外。如此方才算得上是大徹大悟。

結語

在這期影片的最後,我們還是來聊一聊自己的一些感悟。因為我越來越發現,一個人想要真正理解這個世界,其實無非只有兩個途徑。

一方面是依靠自身的積累和閱歷,而另一方面,就是將他人的智慧內化成自己的東西。畢竟一個人的生命廣度終究有限,尤其是作為一個普通人,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並不是我們能夠接觸得到的。

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去借助別人的人生,來充實自己的感悟。而這也正是我們去讀這些經典,了解這些聖人其人的目的所在。

所以我在最後真誠的給大家推薦,這本一代傳奇邵雍的智慧。希望你們也能夠從中收獲到自己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