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新中國十大科學家都有誰?地質學家李四光便是其中一員

2024-10-14科學

中國歷史悠久,歷經五千年,每個時代都湧現出許多傑出的人物。在現代社會,這些優秀人才中的一部份被我們稱為科學家。

每位科學家都是新中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盡管他們的研究領域各不相同,也不以名利和財富為目標,但依然有人評選出了新中國的十大科學家。

出乎意料的是,錢學森老前輩的貢獻竟然只能位居第二,而為新中國糧食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的袁隆平爺爺,卻排在了第七位。

這不禁令人好奇,這十位科學家究竟是誰,其中排名第一的科學家又有何背景?他們的排名依據又是什麽呢?

第十位是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

南仁東於1945年2月在吉林省遼源市出生,他的研究領域包括射電天體物理等,簡單來說,就是對宇宙的探究。

中國天眼是在他的指導下建立的,其靈敏度超過了世界第二大望遠鏡2.5倍,對國家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南仁東為新中國的建設作出貢獻之前,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在這方面占據了主導地位,那時中國的老一輩科學家渴望進行觀測。

還必須謙卑地去美國,這樣的背景下才堅定了南仁東要為新中國建設好天眼的決心。

在接下來的22年裏,南仁東全心投入於中國天眼的建設,言語難以形容他所經歷的艱辛。2017年9月15日,他因肺癌去世。

第九名 鐘南山

鐘南山於1936年出生在江蘇南京,專註於呼吸病學的研究。在前幾年的疫情中,鐘南山專家始終活躍在一線,致力於探索防止疫情擴散和治療的方法。

這對新中國的防疫工作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否則我們無法想象會有多少人因疫情離世。然而,大多數人並不清楚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

鐘南山同樣活躍在抗疫的前線,致力於盡快找到控制疫情的有效途徑。他的付出眾所周知,畢竟一個人的精神面貌是無法偽裝的。

排名第八的屠呦呦

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拯救了無數國家的生命,她也是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本土科學家。

屠呦呦出生於1930年12月,出身於一個顯赫的家族,原本與醫學毫無關聯。然而在她上初中的時候,由於感染肺結核,她不得不停止學業。

這也是她投身醫學領域的原因之一。後來,全球範圍內爆發了瘧疾,而當時並沒有有效的特效藥。屠呦呦深入研究中醫藥典籍和中草藥,最終研發出了「青蒿素」。

第七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於1930年9月出生,他創造的「三系法」雜交水稻,不僅為新中國解決了糧食短缺的問題,還使國家掌握了糧食安全的主動權。

然而,基於事態的發展,袁隆平原本應該安分守己地做一輩子的教師,但他偶然間的一個發現,卻為中國的饑荒帶來了轉機。

這是一種具有特殊特征的水稻,它的存在讓袁隆平意識到水稻是可以實作無性雜交的。如果這一推測得到證實,水稻的產量將顯著增加,從而有效解決饑荒問題。

經過十余年的研究,終於開發了新型雜交水稻,使中國的水稻產量大幅提升,從那時起,新中國再也沒有發生饑荒。

第六位是中國衛星之父——孫家棟。

孫家棟於1929年出生,完成海外學業後,他毅然拋棄了國外的高薪職位,選擇全心投入新中國的核事業。同時,他還擔任了中國首顆人造衛星的總設計師。

在成功研制出首顆人造衛星後,他們又開發了搖桿測控衛星和返回式衛星,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衛星之父。

第五位:被譽為中國氫彈之父的於敏

於敏於1926年出生,在成功研發原子彈之後,他在氫彈的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提出了「於敏結構」,為後續的氫彈研究奠定了基礎。

至今,於敏的結構依然是其他國家難以攻克的重要挑戰,這充分體現了他所做出的貢獻。

第四位是鄧稼先。

鄧稼先出生於1924年,被稱為中國的「兩彈之父」。作為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在核彈和氫彈的開發中均有顯著貢獻。

第三位: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黃旭華與鄧稼先同樣出生於1924年,兩人投身於核武器的研究,但前者專註於地面爆炸,後者則致力於水下爆炸。

核武器研發成功後,各類與核相關的武器逐漸走上了正軌。而黃旭華所研究的核潛艇,便是新中國首代攻擊型核潛艇。

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國成功成為全球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第二位「兩彈一星」元勛是錢學森。

1911年出生的錢學森是每位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人物。他的一生中取得了眾多輝煌成就,僅在新中國時期,他所獲得的稱號就有四五個之多。

最為重要的,顯然是「兩彈一星元勛」這一稱號。他的存在,至少推動了新中國核事業的發展達20年之久。在航空領域,錢老也貢獻頗豐。

一 李四光

李四光於1889年誕生,是中國現代地質學的創始人。雖然其他人也對該領域有所貢獻,但他則是直接奠定了這一領域的基礎。這一點足以彰顯李四光的重要成就。

李四光還發現了鈾礦和石油等資源,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結尾

這十位科學家在各自的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每個人的貢獻對新中國同樣不可或缺,因此無法區分高低排名,便按照他們的出生年月進行排序。

這十位科學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從小就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而在進入職場後,他們依然保持著學習的精神。我們這一代人應當向他們看齊,無論如何都要積極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