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昆明資訊港_雲南】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大,赤水河雲南段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一些新物種不斷現身。4月21日,我們首次監測到屬於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的長薄鰍。」4月26日,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育區雲南管護局(下稱「雲南管護局」)鎮雄管護站負責人申睿欣喜地說。
今年4月21日,為摸清保護區魚類資源狀況,及時掌握保護區內重要水生生物的動態變化情況,雲南管護局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赤水河鎮雄段開展了水生生物多樣性資源監測工作。
此次監測工作中,工作人員在赤水河鎮雄縣廟子落水洞河段采集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薄鰍,屬於在赤水河流域雲南段的首次監測發現,表明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育區內小型魚類族群數量明顯增加,長薄鰍棲息環境得到有效改善,生物多樣性越加豐富。
經測量,本次采集到的長薄鰍規格為:全長15.2厘米,體長12.5厘米,體高2.7厘米,體重20克。
近年來,雲南管護局全力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努力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統一,在日常工作中強化巡護監管,持續開展魚類棲息地修復工作,科學開展增殖放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據今年3月20日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新聞釋出會通報,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育區魚類資源監測種類由2020年的36種上升至2023年的42種。
【知識卡片】
長薄鰍(Elongate loach),別稱:薄鰍、花鰍。吻圓鈍而短,口較大,亞下位,口裂呈馬蹄形。須3對,吻須2對,口角須1對。眼很小,眼下緣有1根光滑的硬刺,末端超過眼後緣。頭部背面具有不規則的深褐色花紋,頭部側面及鰓蓋部位為黃褐色,身體淺灰褐色。腹部為淡黃褐色。背鰭基部及靠邊緣的地方,有兩列深褐色的斑紋,背鰭帶有黃褐色澤。胸鰭及腹鰭呈橙黃色,並有褐色斑點。臀鰭有2列褐色的斑紋;尾鰭淺黃褐色,有3-4條褐色條紋。
長薄鰍為溫水性底層魚類,喜棲於江河中上遊水邊水流較緩處的石礫縫間,常集群在水底砂礫間或巖石縫隙中活動,漲水時有溯水上遊的習性。是一種「不吃素」的兇猛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小魚,尤其是底層小型魚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