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被稱為當今最精密的自然科學學科,是其他自然學科的研究基礎。
從牛頓到薛定諤,人類的物理學「大廈」一步步被建立起來。期間的每一次重大發現,都使我們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物理學之父伽利略透過披薩斜塔思維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物體下落觀點,開創出研究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一場工業革命悄然到來,人類至此從蒸汽時代向電氣化時代邁進。
世界物理學發展過程中,中國物理學家正在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胡耀文作為清華「四大力學」記錄保持者,被哈佛大學教授稱為最優秀的實習生,他每一步研究成果都會對人類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1.從學霸到「學渣」
高考作為目前最公平的考試,雖然不是我們出人頭地唯一的出路,但它卻可以成為人生道路的「敲門磚」,助我們「敲」開心儀的大門。
胡耀文從小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對於他來說是一種享受。從小學到高中,考試成績永遠都是名列前茅。
他也由此被同學們稱之為「學霸」,名牌大學對於胡耀文來說更像是囊中之物一般。
時光飛逝,作為「敲門磚」的高考也如期而至。 考場上的胡耀文沈著冷靜,考試就如同好友相見,既熟悉又陌生,「倆人」在訴說學習的艱辛和快樂。
考試結束走出考場,胡耀文看著蔚藍的天空,感覺一切都那麽美好,心裏舒坦了下來。
他夢寐以求考取清華大學,心馳神往能夠被清華物理系錄取。
清華的物理系可謂中國學府物理界的「天花板」,物理學家的「搖籃」。建校至今,「兩彈一星」勛章的獲得者,10位曾經在這裏學習過。 這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兩彈元勛」鄧稼先。
胡耀文幻想自己可以在這裏獲得一些成績,像先輩一樣為中國的物理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鄧稼先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給了胡耀文當頭一棒。
發榜的日子,胡耀文雖說十拿九穩但是緊張的心情還是溢於言表。當年清華的錄取分數線比往年都要高,胡耀文的文化課成績沒有達到錄取分數線。
但是「幸運女神」對胡耀文還是「相當照顧」,最後胡耀文憑借清華自主考試的加分,如願邁入清華學府的校門。在他心中懸著的大石頭也終於落地。
高中時期,老師同學們如眾星捧月般地圍繞在胡耀文的周圍,天天聽著同學們叫著「學霸」,讓胡耀文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來到清華象牙塔後,胡耀文的「境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班級的同學不是各省的狀元,就是奧數競賽中成績出類拔萃。胡耀文在他們當中顯得「黯然失色」。
在入學的一次摸底考試中,他的考試成績差強人意。整個班級排名胡耀文處於中下位置,放眼整個年級更是滄海一粟。這種「失敗」的感覺是胡耀文之前未曾遇到過的。
班裏的同學都是各式各樣的「天才」,胡耀文開始懷疑自己,懷疑自己是否選對學校,是否選對專業,未來自己是不是就此沈淪下去。種種自我否定的思想,每天圍繞在他的身邊。
2.發憤圖強創造奇跡
聰明的人不僅善於思考,而且善於反思。尋找問題的突破口,一舉攻破。
胡耀文發現物理學學科復雜繁瑣,物理數學相互交融,短時間想把每門功課都學精簡直是癡人說夢。
比如: 當你問一個大學物理系的同學,你感覺是物理難學還是數學難學時,得到的答案肯定是物理難學。
因為數學只要多做一些練習,順著它的思路走,就肯定可以得到答案,但是物理公式錯綜復雜,解題時選擇合適的公式就如同大海撈針。
以上的回答不難看出,大部份同學是把物理看成是由冷冰冰的公式堆砌而成,而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 「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專業知識放在首位。」
胡耀文之前對於物理的學習也是如此,每天學習公式,做題套用公式,沒有真正弄明白物理要學習的本質是什麽。
經過半個學期的迷茫期,胡耀文決心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勤奮和智慧是「雙胞胎」,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整天漫無目的地學習,對於提高自己成績起不到任何作用。
大學之前從未接觸過如此深奧枯燥的學科,就好比要進行一場戰爭,但是發現敵我實力懸殊過大。 面對敵人壓倒的兵力優勢,如果每一個敵人都要顧及到,就會捉襟見肘,被敵人一舉殲滅。
如果調整作戰方法,把敵人兵力劃分成幾個小區域,然後各個擊破,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胡耀文開始每個學期挑出幾門功課,把自己全部精力放在它們身上,把書本上的知識吃透,並且要求在實際運用中能夠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好的學習方法加上嚴格的執行力,胡耀文在接下來的考試中,成績突飛猛進,之前第一學期成績遙不可及的同學,現在的胡耀文也可以應對自如。
成績上取得一點進步,胡耀文並沒有沾沾自喜,他內心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挑戰師姐莊小威的記錄。
物理系的同學最傷腦筋的課程內容,要數物理的四座大山, 它們被稱為「四大力學」,分別是【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
再被問及難不難時,同學們頓時愁容滿面。學習「四大力學」的初衷是為了進一步把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但是理論物理本身具有概念抽象、數學工具覆蓋範圍廣的特點,加之同學們數學功底捉襟見肘,導致學習起來變得異常困難。
在物理系流傳著一句話,「四大力學」考試,六十分萬歲,由此可見,這「四座大山」不是那麽好被征服的。
偏偏胡耀文要「啃下這塊硬骨頭」他把曾經「四大力學」滿分的莊小威當做學習的榜樣,努力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達到四門課成績全部滿分。
透過一段時間的測試,他發現,之前自己的學習方法是片面的,透過做對幾道難題,並不能說明知識點已經完全掌握。學習宛若「蓋樓房」,樓房內部裝修再漂亮,地基打得不牢固,也會變成「空中樓閣」,遇到一些地震就會坍塌,導致前功盡棄。
胡耀文認識到這一點,開始改變學習側重點,他不再去摳一些難題怪題,而是把大量重心放在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練習,試驗課透過親自試驗把抽象的概念轉換成活靈活現的試驗現象,從而對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果有一天,你的努力配得上你的夢想,那麽你的夢想也不會辜負你的努力。
在大三的期末考試中,胡耀文的成績已經全班第一,曾經的「學霸」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當中。
「四大力學」這」四座大山」曾經那麽遙不可及,現在也被胡耀文一一征服,四科滿分的成績,也成為清華的一段傳奇。
3. 找準目標一路向前
本科階段胡耀文的研究橫跨三個不同領域:
1.研究凝聚態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微觀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的凝聚態物理;
2.遵循量子力學規律調控量子資訊單元進行計算的新型計算模式的量子計算:
3.研究作為資訊和能量載體的光子的行為及其套用的光子學。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光念這些名詞的解釋,也會讓我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更何況胡耀文還要在這些領域有所建樹,要把自己的論文成功發表到SCI上。
SCI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檢索性刊物之一,個人的論文被SCI收錄的數量及被參照的次數,也反映出作者的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
胡耀文不服輸的精神,戰勝了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困難, 截止大三已正式發表SCI發表9篇論文(一作3篇,二作1篇,三作5篇),從此清華學子稱呼他為「耀神」。
大三的暑假,胡耀文來到素有諾貝爾獎搖籃的哈佛大學,參加暑假進修。
對於胡耀文來說這是一次機遇更是一次挑戰,每天的學習充實而緊張,國外先進研究技術對於胡耀文來說,如同磁鐵的正極遇見負極,他被牢牢被吸引。
每天課堂學習回到宿舍後,胡耀文還要把當天所學內容再重新梳理一遍,這種對待知識表現出來的求知欲,讓胡耀文身邊哈佛同學都感到驚訝。
胡耀文廢寢忘食地學習,讓實習課題研究時間大幅縮減。面對提前完成的課題,哈佛教授對胡耀文贊不絕口。
做學問時的胡耀文一絲不茍,對待試驗結果更是精益求精。而作為朋友的胡耀文又變成大家的「開心果」和分享家。
同樣剛進大學,處於迷茫期的學弟學妹,胡耀文化身「知心大哥哥」和「啟明星」,他會把自己的學習方法總結,心態調整的小妙招,分享給大家。 為這些莘莘學子樹立信心,指明大學學習方向。
正處於學習階段的高中生,胡耀文則開設物理選修課,課上胡耀文繪聲繪色地講述科學前沿的物理知識,讓枯燥難懂的物理知識變得通俗易懂。
他還熱於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曾作為團委實踐組的組員參與社會工作,班級中他同時兼任學習委員,無時無刻給同學們作出榜樣。 人人都說他像「小太陽」一樣,不光自身「發熱」,還把「熱量」傳遞給身邊的人。
在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答辯會上,胡耀文登台前夕,台下已經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同學們期待聽到胡耀文讓人熱血沸騰的演講。
胡耀文說出: 「後來我意識到,如果不學物理的話,我會後悔一輩子」的話語時, 台下再次響起掌聲,同學們內心的激情被這句話完全調動起來。
談起在清華大學三年的收獲,胡耀文那低沈的聲音瞬間提升幾度,平靜的內心變得有些激動: 「我在清華最大的收獲,不是學業和科研上的碩果,而是在清華的搖籃中,我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什麽!」
誠然,三年的學習從最初的迷茫,懷疑,動搖,到最後找到自己擅長和喜歡為之奮鬥一生的方向。其中經歷的艱辛只有胡耀文一個人知道。
在胡耀文心中,物理不光是探尋自然的規律和美,而是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方便人們的生活。
比如X射線的發現,不僅導致電子的發現和天然放射性現象的發現,而且最大的意義在於,人們透過發現X射線從而制造出X光機透視儀,可以檢測人體內臟器官的一些病變,挽救成千上萬的生命。
對於胡耀文來說,實踐才是真知。
4. 成績斐然未來可期
俗話說得好,人生就是不斷接受挑戰。彈指之間四年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胡耀文也向著自己下一個人生挑戰不斷邁進。
本科畢業的胡耀文對於自己博士階段的學習方向進行慎重的考慮,最後他選擇到哈佛大學攻研整合鈮酸鋰光子學方向,這個研究方向不是現在的主流,但是它對光學芯片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這正符合胡耀文學習物理的初衷。
經過幾年的研究,胡耀文的試驗課題也有了重大突破。終於在二十五歲的時候,迎來擔任Nature論文第一作者的處子秀,論文題為【片上光電頻移器和分束器】。
所有的幸運絕非偶然,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就像蘋果砸到牛頓頭上,牛頓發現萬有重力一樣。他是要經過大量的科學研究,儲備相關的科學知識,在某些特點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才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
回憶研究歷程,胡耀文感慨萬千,試驗之前他所建立的試驗理論結果和仿真試驗所預測的現象是反直覺的。
在正式試驗結果出來之前,他自己也產生懷疑,害怕理論知識出現紕漏。透過多次修改試驗遇到的問題,試驗最終取得成功。
科學所帶來的驚喜往往是不能預測到的,在完成第一個器件的同時,試驗小組也意外完成第二個器件的制作。
對於第二個器件的成功制作,胡耀文顯然更加興奮。起初包括導師在內試驗小組的成員都不抱有太大希望,但是胡耀文從始至終沒有放棄。
試驗研究包括四大步驟分別為理論、仿真、制備器件和測量,胡耀文負責其中的三大步。
之後進入實驗室制備成品器材,經過多次失敗,最後胡耀文得到符合試驗要求的成品。當實驗成功的那一刻,導師和同學都對胡耀文豎起了大拇指。
論文的成功發表是對胡耀文從始至終對待科學研究一絲不茍態度的獎勵。對於未來,胡耀文充滿了期待和憧憬,他希望自己今後的研究成果可以為人類的發展作出微薄的貢獻。
愛迪生曾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胡耀文從初到清華時的迷茫,到後來「四大力學」滿分,這其中付出的艱辛只有他本人知道。每個人都會迷茫,但是我們應該在迷茫中找到前進的方向,並且為之付出行動。
天才與凡人只有一步之隔,這一步就是勤奮。 我們沒有胡耀文的天賦,但是我們可以學習他的勤奮,為自己點一盞燈,照亮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