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傳言稱,下半年亮相的小米15或將搭載一塊具備1.5K分辨率的LTPO小尺寸直屏,並可能會配備由5000萬像素大底主攝+5000萬像素超廣角+5000萬像素3X直立長焦組成的後置三攝模組,並延續小屏旗艦的市場定位。此外有訊息源透露,搭載新款旗艦SoC驍龍8 Gen4和天璣9400的機型都將會有相對小屏的形態。結合上述訊息,有觀點認為小屏旗艦的大量「復出」,或將會引發智能電話又一次的輕薄化風潮。
在智能電話不斷發展的歷程中,機身體型與產品力之間的平衡,就讓手機廠商在研發階段就要面臨諸多的取舍與挑戰。此前雷軍就曾在社交平台表示,「小米13已經非常好,和iPhone 14寬度完全一致,在螢幕大小和手感中找最佳平衡。假如尺寸更小,首先消費群體太小,銷量支撐不了旗艦手機的研發成本。其次,體積很小,對相機、續航能力有影響」,也道破了機身體型輕薄化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如今對使用者而言,智能電話的續航和影像功能早已成為了兩大最為關鍵的核心指標,但兩者卻與機身體型有著直接的關聯。首先,電池作為確保續航的基礎,容量的增減就直接代表著電池體型變化。因此在手機電池能量密度沒有實作質的突破前,如何在確保續航能力的同時控制好電池的體積,也就成為了在機身設計階段的一大挑戰。
近來隨著電池相關技術、特別是矽碳負極電池的大規模量產,則有望緩解這一方面的矛盾。與此前相比,由於矽碳負極電池具備更高的能量密度,例如一加的冰川電池能量密度就已達到763Wh/L,小米金沙江電池的能量密度更是進一步升至779Wh/L。這就使得電池可以在更小的體型上帶來相同的電量,從而為影像模組等零部件騰出寶貴的機身內部空間。
此外需要註意的是,快充相關技術的發展也會對機身的輕薄化帶來一定影響。在手機快充已經普及的當下,部份廠商出於安全、充電效率等方面的考量,會采用雙電芯方案,雖然其有助與實作高功率快充,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會進一步侵占機身內部空間。相比之下,小米目前的高能量密度、單電芯大容量電池方案就具備一定優勢,並且更為難得的,是其在快充功率上依然還保持著主流水準。
盡管目前在智能電話市場中,影像能力已經成為了各方關註的焦點,但在追求更輕薄機身體型的道路上,這也成為了不可忽視的挑戰,尤其是對於小屏旗艦、折疊屏手機更甚。此前受限於機身體型,追求輕薄化的機型往往會在影像規格上「縮水」,例如配備尺寸相對較小的CMOS或相對簡單的鏡頭,因此在成像能力上與影像旗艦會存在較大的差距。
雖然這一局面目前已經有所改善,隨著采用全新架構、無需超大底就能帶來不錯表現的雙層晶體管CMOS、 雙轉換增益CMOS問世,使得情況有所改善。但需要註意的是,光學部份的局限性目前仍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目前已經極為常見的潛望式長焦,就鮮少在小體型機型上出現。
畢竟光學鏡頭作為影像系統中的核心組成部份,無論焦距、還是成像質素都受到了物理規律的嚴格限制。在智能電話本就不大的內部空間裏,留給鏡頭、CMOS的就非常有限,因此現階段更偏影像的旗艦機型後攝模組凸起,也就成為幾乎無法避免的問題。因此對於以小屏旗艦為代表的輕薄機型而言,這樣的限制就使其不得不在影像與輕薄化之間做出取舍。
因此這也意味著這類機型往往會在影像方面有所妥協,難以達到與大尺寸機型相同的水準。雖然目前手機廠商也透過換用高品質鍍膜,以及改變鏡片材質、堆疊方式等,進一步控制影像模組的體型,但至少在現階段,小屏旗艦在後攝模組的硬件配置上依舊沒有太多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目前影像已成為各大手機廠商尋求產品差異化的關鍵領域,相比常規機型憑借相對充裕的內部空間、在「堆料」上更為寬松不同,小屏旗艦就很難采用這樣的方式來改變現狀。因此無論是硬件方面的突破、還是軟件演算法層面的創新,後者至少現階段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才有可能在這一方面帶來更好的體驗。
目前,智能電話輕薄化與產品力之間的博弈仍在繼續,盡管電池相關技術已經迎來了突破的曙光,但想要在兩者間實作平衡,影像已然就成為了關鍵因素。因此如何在影像硬件方面進行突破,或是透過軟件層面的快速進步進行彌補,或將會成為未來小屏旗艦、輕薄機型,乃至折疊屏手機接下來亟需解決的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