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數碼

讀名著閱讀困難,原來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

2024-04-02數碼

我不愛讀書,卻也想擁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打算靜下心來,多讀書,在我的潛意識裏身邊常有人勸人多讀書,大家仿佛都知道多讀書,有好處。

可是,回頭一想,身邊愛讀書,多讀書的還真沒有幾個,又是一個我解答不了的問題。

於是我打算自己開始實踐:讀書

讀書第一步:選書

知道自己對於電子產品實在缺乏抵抗力,我果斷選擇紙質書。

一是花錢買了書,自然不能心白白浪費了金錢。

二是抱著書本讀書的感覺更好,可以反復閱讀,也知道自己讀了哪些書。讀過的書擺在那裏,無形之中也是一種激勵。

想到這突然反思自己是否功利了些?算了,我本就是俗人一個。

突然要選書有些迷茫,突然想起上學時怎麽也都不進去的那些名著,如今入世了,可以再次嘗試了。

帶著躍躍欲試的心情,買回來一本【老人與海】。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一邊曬太陽,一邊開啟新書,滿懷期待的開始閱讀。

認真的讀完了前言部份,前言部份出乎意料的很精彩,講述了作者海明威的生平經歷,作品的價值,以及海明威的趣事。

有了這些了解我對這本書更好奇了。一個如此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他的作品該是多麽令人驚嘆。

他是一個老人,搖著小船獨自在灣流裏打魚,已經過去了八十四天了,可是一條魚也沒有捕到~

全文除了小男孩就是老人,話題除了打魚就是和打魚相關的話題。既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沒有任何的感情波動,仿佛面對的是波瀾不驚的大海,你能感覺到他的造化神奇,卻又說不出來好在哪裏。

讀不懂,真的讀不懂。我就是那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我水平不到,理解不了這其中的深刻含義。

我很疑惑:為什麽這樣的書籍會被列為世界名著,並且廣為人知被大家普遍推薦?

吳曉東老師的一段話解決了我這個困惑,他說:「但實際上對這種現代主義小說的閱讀熱情只是一種表面現象。真正閱讀的人並不多。最大的原因是現代主義小說形式上復雜,晦澀,很多小說是很難讀下去的,現代主義小說使閱讀不再是一種消遣和享受,閱讀已成為嚴肅的,甚至痛苦的儀式,這一件吃力的活兒,遠不如讀金庸,古龍,王朔那麽輕松有趣,而是讓很多人包括專業研究者望而生畏的事情。所以說什麽是世界名著呢?所謂的世界名著就是那些大家都說好,但誰也沒讀過的作品。」

一句所謂的世界名著就是那些大家都說好,但誰也沒讀過的作品,簡直不要太接地氣。到目前為止,我知道的世界名著有: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馬奎斯的【百年孤寂】,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雨果的【鐘樓駝俠】,瑪格麗特·米曹的【飄】,艾米粒·伯朗特的【呼嘯山莊】,高爾基的【童年】,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但是我讀過的只有【飄】和【老人與海】。

讀【飄】的時候還是青春懵懂的少女,那時還在都高中,班裏掀起了一股讀世界名著的熱潮,考試的時候偶爾也會遇到一些語文題目。其中大家最愛讀的就是這本【飄】,讀完之後還在一起熱烈的討論起愛情。

如今讀【老人與海】只感覺如同喝白開水一般,既讀不懂作者想要表達什麽,也不明白作者花費這麽多的時間和經歷,打造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意義何在?

後來看到知乎上的一段話,有些似懂非懂。

大概是說這種作品裏面存在著一種道,如果讀者自身的境界達不到,不足以承載這種道,拿這種書幾乎是讀不進去的。這就有點像武俠小說裏的孤獨求敗了,這種作家的書從根本上說,他的書是為知音而寫的,不是為大眾而寫的。

讀不懂也罷,畢竟世界上不存在最好,合適的才是最好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歡讀一些讓我感覺輕松自在,充滿生活意趣的書。

畢竟對於普通人來說,讀書最大的最用在於:給枯燥的生活增添色彩,勇敢的與生活中的困難見招拆招。

突然想起李雪琴說的一段話:「人生就像一個攢塑膠袋的過程,你攢著攢著,日後需要裝一個什麽東西的時候,就正好就有一個袋子適合你。」

她的這個比喻特別接地氣,以小見大。她把自己的領悟用自己的話簡單通俗的表達出來。而對於我們而言,讀書就像是攢塑膠袋一樣,我們讀過的書,思考的問題在無形的改變著我們,為我們積蓄力量。

2024,你敢不敢用一年時間開始讀書,等到2025年這個時候,坐在自己讀過的書面前,告訴自己:我做到了,我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