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夢想,國外模擬經營遊戲的設計思路是上帝視角。
中國呢?
第一人稱敘述又稱「主觀敘事觀點」,按照文學理論的界定,往往較之第三人稱(上帝視角),更容易達成對人物思想感情的抒發、內心活動的描寫,增強文章的真實感和親切感。
這種不一樣的視角,往往有奇效。
2020年前後,國內先後湧現出一批獨立模擬經營類遊戲,看名字就知道多麽飽含深情:【買房記】【中國式家長】【第二人生】【爸爸,活下去】……
國外模擬經營是一個人指揮一群人,如:
【模擬城市】扮演市長,指揮整個城市建設(被指揮的各行各業從業者被數值化);
【足球經理】則是經營俱樂部,讓球員、市場和賽場之間聯動起來。
國內的模擬經營,往往就是一個人的奮鬥,宛若遊戲版【活著】。
例如2018年上線的【中國式家長】,上線後長時間占據Steam熱銷榜前三名。
這個遊戲的賣點,很簡單,讓玩家從家長的角度,規劃孩子從出生到高考的成長過程。
遊戲體驗也非常有中國特色,如:
給孩子安排各種活動,會同時影響「父母滿意度」和「孩子的壓力」兩個指標。
而如果放棄娛樂活動,多多學習,會讓父母高興,但會增加孩子的壓力。
遊戲需要模擬家長的望子成龍夢想,但在遊戲中如果學習過於辛苦,完全沒有閑暇時間,孩子最終會成為精神病患者。
這一幕,更多的人或許在2019年熱播劇【小歡喜】中看到過。
劇中的學霸喬英子,正是在家庭無微不至的學業關懷下發生了抑郁,一度崩潰。
這其實恰恰反映出了中國式家長的通病,也正因為如此細膩的內容,不僅更懂家庭,也觸及靈魂。
當然,面子這個中國文化特別重要的現象,也同時在遊戲裏出現。
比如讓孩子在親朋面前展示特長,為父母贏得面子,幾乎是所有中國少年的必然體驗。
當然,沒特長的少年就是一邊吃瓜一邊被說教的物件。
強烈的人文情懷,成為了國產模擬經營類遊戲破圈的法寶。
個人訴說和愛拼才會贏的精神內核,則讓沒了上帝視角、被局限在生活壓力中的角色,更無限接近於玩家們自己的人生。
2016年,王健林曾在接受采訪時稱,早期創業時候,心裏想的是「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個一個億。」
有心蹭熱點的遊戲研發人很快就推出了手遊【一億小目標】,直接從玩梗入手,其遊戲路數很簡單:給20歲的你5000塊,50年,你能在退休前賺到一個億麽?
同時,這個遊戲並沒有直接把賺錢變成一種冷冰冰的數碼遊戲。
其在遊戲環節裏不斷的玩梗,將每個人成長的中可能遇到的事情放到一起,結合當下社會一些熱點加入一些隨機元素,不斷的給玩家一些啟示:這一生你要怎麽活?
遊戲,改變世界,需要從個體改變起。
人文關懷的模擬經營,還可以做到更多的社會擔當,甚至引發社會改變。
如【中國式家長】的火熱與出圈,對於後續的學生減負,就和各種社會輿論和熱點事件一道,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刊載於【人民郵電報】2023年8月18日【樂遊記】專欄370期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產業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