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遊戲

菩薩變身無頭人:中西方為何都有無頭神仙?

2024-09-02遊戲

近日,動作角色扮演遊戲【黑神話:悟空】中一個無頭說書人的角色引發了全球玩家的廣泛興趣和討論。當玩家在遊戲第二章【風起黃昏】挑戰妖怪黃風大聖觸發劇情時,這個沒有頭顱、手持三弦琴的說唱者形象便會出場,用唱詞提示玩家闖關。

若玩家逐漸深入劇情,無頭說書人的身份也將得到揭曉,他就是【西遊記】原著中幫助唐僧師徒降服黃風怪的靈吉菩薩。這不禁讓人疑惑: 靈吉菩薩怎麽會沒了頭顱?又怎麽成了「陜北遊吟詩人」呢?

靈吉菩薩是陜北神仙?

在【西遊記】的神話設定中,靈吉菩薩是一位神秘而重要的佛教護法神。他是八菩薩之一,法力廣大,手持飛龍寶杖,帶有如來賜的定風丹這一重要法器。連把孫悟空吹得睜不開眼的 黃風怪 都說: 除了靈吉菩薩,其余何足懼也!

然而,即使閱遍現今留存的佛教經典和教義,尋找可靠的歷史文獻或考古發現,我們都找不到有關這位菩薩的記載,也無法解釋靈吉菩薩是否會說陜北話。

在【西遊記】中,一共出現過 六位能稱為「菩薩」的神仙 ,其中 四個 分別是 普陀觀音菩薩、五台文殊菩薩、峨眉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 ,這四位都是從古至今民間公認流傳的佛教神明,存在爭議的則是剩下兩個菩薩。

一是居住在紫雲山千花洞的 毗藍婆菩薩 ,用一根繡花針幫師徒四人收走了蜈蚣精百眼魔君。但「毗藍婆」這個名號卻是來自佛教天龍八部中的一位羅剎,稱其為菩薩乃是吳承恩的創作。

另一個就是 靈吉菩薩 了。原著裏,孫悟空和豬八戒在太白金星的指引下,前往小須彌山找到了靈吉菩薩。他擁有神通廣大的法力,幫助孫悟空降伏黃風怪,還在火焰山時贈予孫悟空定風丹。那我們能否從靈吉菩薩的居住地尋找到他存在的跡象呢?

吳承恩是這樣描寫小須彌山的所在位置的:

「靈吉在(黃風嶺)直南上,到那裏,還有二千裏路。有一山,呼名小須彌山。山中有個道場,乃是菩薩講經禪院。」

要找到小須彌山,首先得弄清楚大須彌山。實際上的「須彌山」,其實是佛教宇宙觀中的一個概念,它被認為是宇宙的中心和日月星辰的軸心,四大部洲、八山七海環繞在須彌山周圍,被佛家描述為一個神聖的思想空間,是證悟和成佛的發生地。北魏佛教東傳,寧夏固原地區還以須彌山為名開鑿石窟,並在唐、明、清幾代不斷完善。 而小須彌山又不同於佛教經典中所描述的須彌山,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其真實存在。

可見無論是靈吉菩薩還是小須彌山,都是吳承恩為了豐滿小說情節而信手拈來的自由創作。靈吉菩薩沒有明確原型,純屬虛構,這類虛構角色在【西遊記】中很常見。孫悟空的老師菩提祖師、人參果的主人鎮元子、向唐僧授心經的烏巢禪師等虛構神明,其原型也是眾說紛紜,無一定論。【西遊記】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其內容融合了佛教元素、神話傳說和作者的想象力,共同賦予了虛構角色們獨特的生命和使命。

為何佛像會「找不著頭」?

大家一定還有一個疑惑,頭部是人體的神經和感官中心,包含大腦、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等關鍵器官,負責思考、感知、表達和保護大腦等重要功能,對維持生命活動和個體與外界的互動至關重要。

那麽問題來了:靈吉菩薩沒頭,自然也無嘴無喉,他是怎麽說唱的?

在西方的神話傳說中,眾神翺翔天際,往往依賴於翅膀的拍打和在地面上的強力一蹬,這是人類對動物飛天的一種樸素模仿,一種基於仿生的崇拜。中國神話的邏輯卻更松弛,飛翔可以是一種超脫肉體束縛的自由表達,人的意誌與心靈所至即身之所向。正是在這樣的文化土壤之上,古代才孕育出敦煌飛天僅需腳輕輕點地就能飛翔的從容之美,還有齊天大聖一個筋鬥雲翻越十萬八千裏的奇妙想象,以及鯤鵬在魚與鳥的形態間自由轉換的浪漫傳奇。

同樣,歌聲也不僅僅局限於聽覺的享受,它更是一種內心深處情感的映照。有了這樣的意境,我們便能理解為何無頭也能做神仙了。

但靈吉菩薩的頭又是怎麽丟的呢?

在【黑神話:悟空】的遊戲設定裏,孫悟空取經歸來後放棄佛位,天庭對其再次征伐,大聖身殞後化作六件根器,流落四方。鼠妖本是靈吉菩薩座下的徒弟,他獲得了孫悟空的六根之一,但修為有限難以煉化,於是暗算了自己的師父,割去其頭顱作為存放根器修煉邪法的法器,這才占山為王成為「黃風大聖」。

但這一熱議卻反映出人們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關註和對歷史文物流失的不滿。因為現實中雖然沒有「斷首的靈吉菩薩」,但那些在歷史長河中慘遭肢解、被迫流落海外的國寶佛像,卻是真實存在的。它們見證了一段段殘酷的歷史,也喚起人們對文化遺產的珍視。

在中國的大地上,有很多無頭的佛像,除了文物盜竊與掠奪,還有諸多復雜的原因。例如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後周世宗時期都發生過著名的滅佛運動。戰亂時期,如安祿山攻陷洛陽時,龍門石窟等造像碑刻亦未能幸免。當然,佛像的損毀,也並非全然出於人為。長時間的風化、水蝕等自然環境因素,也可能導致佛像頭部的損壞或脫落。

斷頭神話的傳奇色彩

中國的神話中,不乏無頭的神仙。從先秦時期的神話到明清的誌怪小說,都有對「以乳為目、以臍為口」的無頭神仙的記載。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無頭神仙,出自【山海經·海外西經】,其文載:

「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戚以舞。」

刑天與天帝爭神失敗後被斷首。但斷首後,他憑借身體元件變形復活,雙手持武器繼續戰鬥。

古往今來有無數文人對「刑天」這個神話人物進行了考據。有人認為,贏得戰爭的天帝就是上古神話與歷史傳說中有名的黃帝,刑天自然就是戰神蚩尤。無論刑天身份為何,他已成為神話中「反抗神的神」,代表著矢誌不渝的反抗精神。他至死不屈的精神也為歷代文人學士所歌頌,西晉陶淵明有詩雲「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

基於刑天敢於抗爭的精神,後世神話小說中也不乏對刑天的「二次創作」。

清代文學家 紀曉嵐 的爺爺就告訴了他這樣一個故事:科爾沁的台吉 (蒙古貴族的一種爵位) 達爾瑪達曾在漠北的深山裏打獵,拉弓射死了一只鹿。他正要前去撿起來,突然出現一個沒有頭的人,說話的聲音從肚臍裏發出來,說這只鹿是他射中的。最後,達爾瑪達與無頭人平分了這頭鹿。根據這無頭人的外貌,紀曉嵐的爺爺判定這就是刑天的後代。於是,紀曉嵐寫下【有身無頭人】一文,收錄於誌怪筆記【閱微草堂筆記】一書中,他感嘆道:天下之大,何所不有!

【山海經】裏的刑天是斷首的神仙,帝江則是天生無頭的神,別名「混沌神」。他渾身通紅,雖無面目,卻以六足四翼之姿,能歌善舞,翩躚於天際。【莊子】中也記載了這麽一個故事:

南海之帝儵(shū)、北海之帝忽和中央帝王混沌,是關系很好的朋友,儵和忽常常到混沌那邊去聚會,混沌也對朋友很熱情。儵、忽兩神便想要報答混沌,怎麽報答呢?混沌是沒有眼睛、鼻子和臉的,他倆就想為混沌鑿開七竅,好讓他能像人一樣有視聽食息之能。結果「日鑿一竅,七日而混沌死」。混沌的死亡,卻孕育了宇宙的誕生。

中國神話對於「無頭」的描寫,展現了對生命不屈與超自然力量的想象與詮釋,也深刻地反映了古人對生命和宇宙起源的哲學思考。而在西方的神話傳說中,無頭的形象往往與死亡或恐怖的命運相連。

西方最著名的無頭之神,當屬19世紀美國著名作家、號稱美國文學之父的華盛頓·艾榮所創作的 【睡谷傳奇】中的「無頭騎士」。

【睡谷傳奇】是艾榮1819—1820年在英國旅居期間構思和創作的短篇小說,小說以紐約州的一個小鎮「睡谷」為背景,講述了鄉村教師基利恩與當地傳說中的無頭騎士的故事。據說無頭騎士是一個在獨立戰爭中被炮彈擊中頭部而死的黑森僱用兵,他的鬼魂縈繞在睡谷之中尋找自己失去的頭顱,每當看見與自己生前長相相似者,便會斬其頭顱帶回。在一個萬聖節的夜晚,無頭騎士與基利恩展開了驚心動魄的追逐。

艾榮筆下的無頭騎士,來源於愛爾蘭民間流傳的凱爾特神話。神話中的豐產之神為人類帶來農作物的豐收,但同時需要人類以自身作為祭品獻出生命來交換。因此,無頭騎士象征著死亡預言的傳達者,這一形象也成為西方神話傳說相關遊戲中頻繁出現的角色。1999年,美國還將無頭騎士的故事改編為電影【斷頭谷】

無頭騎士的神話也影響著當代藝術作品對於戰士形象的塑造。看過【哈利·波特】的觀眾一定對格蘭芬多學院的幽靈—— 「差點沒頭的尼克」 有深刻印象。他因一次魔法事故被判處斬首,劊子手用了四十五下才將他的頭部與身體分離,但仍有一部份皮膚和筋腱相連,因此他並沒有完全死亡,而是成為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常駐幽靈。差點沒頭的尼克一生都想加入 「無頭獵手隊」 ,這是一個由被斬首的幽靈組成的團體,但只接受腦袋與身體完全分開的幽靈作為成員。在霍格沃茨大戰爆發時,無頭獵手隊騎著馬飛奔而過,腦袋夾在胳膊底下進行戰鬥,保護霍格沃茨。

在這些斷頭神話的傳奇色彩中,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東方的堅韌與自然,還是西方的恐怖與死亡,它們都深刻地反映了人類對於生命、死亡和不屈不撓精神的理解和敬畏。這些神話故事,不僅僅是人類對神秘力量的幻想,更是對生命本質、死亡意義的探索與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