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美調查中國船企後,卡塔爾不受影響擲403億找中國造船,日韓酸了

2024-04-29財經

據新華社報道,4月29日中國船舶集團同卡塔爾能源公司在北京進行簽約儀式,雙方達成18艘27.1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船合作。涉及資金規模約人民幣403億,是全球單筆資金規模最大的一筆造船訂單。液化天然氣運輸條件苛刻,需保持零下163攝氏度的低溫高壓環境,是全球建造難度最大的船型之一。中企設計建造的27.1萬立方米LNG船只為全球運載能力最大的LNG運輸船,傳統運輸船運載能力為17.4萬立方米,中企的27.1萬立方米船只較其提升57%,這一特質,賦予了中企超出日韓造船企業的競爭力。

當下全球工業船舶制造能力主要集中在東亞,其中中國以本國的工業制造及國內市場為基礎,支撐起全球規模最大船只需求。日、韓兩國作為美軍駐軍國家,更多承接美西方的產業分工,作為西方產業布局的其中一環。

此次中國與卡塔爾達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單筆造船訂單,是兩國相向而行、互利共進的產物。該訂單的成立首先建立在中企的技術水平上,卡塔爾當下在推進百船計劃。規劃新采購百艘以上LNG船只,用以同該國開發北方氣田帶來的天然氣供應增量匹配,計劃將卡塔爾的LNG產量自每年7700萬噸提升到1.42億噸。

卡方百船計劃第一階段訂單為60艘,第二階段訂單為62艘。卡塔爾方面在訂單分配上顯示出平衡策略,其第一階段60艘船只中,同西方資本關聯密切的三家韓企取得48艘。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取得12艘。第二階段62艘船只中,三家韓企訂單為44艘運輸船,中企則取得18艘27.1萬立方米運輸船、計400億人民幣的單筆訂單。相比於韓企建造的17.4萬立方米運輸船,中企27.1萬立方米的建造能力,顯示著中韓船舶競賽中中企在技術能力上的突破。

日韓兩國的崛起行程,同冷戰背景下西方基於最大效率進行經濟整合與分工的需求一致。日韓兩國是美國主導產業分工下的生產基地,借助西方訂單在船舶、汽車、芯片等制造業站穩腳跟。

相較於韓企,中企在全球船舶市場處於後發位置,並逐步居於領跑地位。至2024年4月,中企握有造船訂單16340萬載重噸,在全球總量占比中為58%。以27.1萬立方米對比17.4萬立方米為代表,中韓兩國不同的工業基礎下,韓企已難以在技術叠代上同中企對壘。南韓三星手機市場地位的維持,基於美韓利益聯結下美國的政治護欄。

當下韓企在造船業的市場地位,或越來越倚重西方平衡中企的安全性考量。卡塔爾作為中東小國,人口約309萬,其建立穩固發展環境的基礎,是在作為主要實體的中西方間做好平衡。中國在中東經濟、軍事、外交、金融等方面影響的同步增強,是卡方深化與華合作的助推劑。當下美國尋求對中國造船業發起301調查,如果美方推進相關動作,將使中美貿易戰範圍繼續擴大。過往的中美貿易戰情況已經表明,美方限制動作未能破壞中國同非西方國家的整體合作,甚至未能破壞中歐合作框架。

其中原因,在於中國不止是工業生產基地,中國也在持劍經商。中國持續延伸的軍事投送能力,確保了美西方難以對華復刻限制日本的操作。無法以軍力迫使中國讓步情況下,以技術叠代為主脈絡的產業規律便有了發揮作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