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晚,招商銀行釋出2023年報,數據顯示2023年招商銀行實作營業收入3391.23億元,同比下降1.64%,是公司14年來首次出現收入下滑。
在收入下滑的背景下,招行依然實作凈利潤1466.02億元,同比增長6.22%,業績實作穩健增長。
作為受房地產沖擊最直接的行業,不良貸款尤其是地產類不良一直是公眾關註的環節。截止2023年末,招商銀行不良貸款余額615.7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5.75億元;不良貸款率0.95%,不僅沒有增長,反而較上年末下降0.01%。
具體到地產不良貸款情況,招行2023年房地產業不良貸款增加18.35億元至171.83億元,不良率也從去年的4.08%上漲至5.26%。
在公布年報的同時,招商銀行同時披露了2023年年度權益分派預案,擬每股派1.97元,合計派發現金紅利497.34億元。
根據年報顯示,2023年招行零售+公司定期存款余額高達3.68萬億,較三年前翻倍,其中僅占招行2.36%的金葵花使用者持有的總資產高達10.82萬億元,首次突破10萬億大關,而招行也十年來首次沒有公布其私人銀行(資產千萬及以上客戶)的資產規模。
截止今日收盤,招商銀行A股上漲3.35%,港股上漲4.33%,領漲兩市銀行股。
利息收入承壓,非利息收入連跌兩年
招行在2023年出現14年來首次收入負增長,直接原因便是其各個業務條線均出現了收入下滑。
分大類業務來看,招行2023年凈利息收入2146.69億元,同比下降1.63%;
所謂的凈利息收入,本質便是吃存貸款的利差,而2023年,對於銀行業來說正是兩頭承壓的年份。
根據招行在年報中的解釋,銀行負債端(儲戶存款)由於2023年的資本市場走勢,個人客戶更願意存定期,而企業客戶們的低成本活期資金增長有限,導致銀行利息成本有所上升,而在資產端,由於LPR持續下調,導致企業新增貸款利率也同步下滑,而居民由於消費和購房意願有待復蘇,信用卡貸款和新增房貸增長乏力。
根據民生證券整理的數據顯示,招商銀行的凈息差從去年四季度的2.4%一路下跌到了今年四季度的2.04%,這也代表了同一筆存款,今年四季度貸款出去的凈利息收入將同比去年四季度減少15%,顯著限制了銀行的賺錢能力。
而在非利息凈收入層面招行2023年收入1244.54億元,同比下降1.65%,其中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841.08億元,同比下降10.78%。
非利息收入一般指的是中間業務收入,主要以手續費,傭金,匯兌和投資收益構成。
根據招行年報顯示,2023年在傳統手續費業務上,招行收入均出現了下滑,其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更是相比2022年下滑了10.19%,依靠包括匯兌業務和企業出海業務的需求,最終保持了非利息收入的微幅下滑。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這也是招商銀行繼去年非利息收入下滑0.62%後,連續兩年非利息收入負增長,對招行輕資產大財富管理的戰略存在一定的壓力。
招商銀行於2013年提出「以服務升級為主線深入推進二次轉型」,並在2014年明確了以「輕型銀行」和「一體兩翼」作為深入推進二次轉型的戰略方向和定位。「一體」是指零售銀行,「兩翼」是公司金融和同業金融。隨後憑借2017年互聯網金融業務和2021年大財富管理價值迴圈鏈的提出迎來了兩次大發展,其中2021年非利息收入增長高達20.75%。
在連續兩年下滑後,招商銀行想要守住目前的非利息收入規模,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根據年報中的資訊,招行披露了其財富管理業務的細分板塊收入,可以看到在資本市場表現不佳的情況下,無論是理財還是基金代銷收入都出現了兩位數下滑,而代理保險業務收入則一枝獨秀,達到了135.85億元,同比增長9.33%,背後的原因並不復雜,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部份萬能險能夠提供3%以上的收益率,性價比高於同期定期存款,對儲戶有不小的吸重力。
而隨著政策要求壓降萬能險收益率,未來這塊收入能否保持恐怕都不樂觀,招行自己也在年報中提到了「受到銀保渠道降費影響,(四季度保險業務)增幅較前三季度有所收窄」,這也是招行非利息收入的一個隱憂,如果未來一年資本市場沒有高光時刻,不排除招行會出現非利息收入連跌三年的可能性。
不良率微降,凈利潤全靠擠
看完了收入層面,可以發現招行在利息和非利息兩塊業務收入層面均面臨壓力,那麽為何招行能在收入下滑56億元的背景下增長了87億元的凈利潤呢?
具體翻看年報可以發現,去年招行的薪酬追回( 招商銀行「逆向討薪」近6000萬 ),並未對招行的業績產生實質性影響。
數據顯示,招商銀行2023年員工數量相比2022年增加了0.35萬人,而員工費用則從706億元小幅下降至703.5億元,人均員工成本從62.5萬下滑至60.4萬。
可以發現節約的2.5億元,即便加上追回來的6000萬元薪酬,3億的節支和多出來的87億利潤相比依然可以忽略不計。
而真正擠出利潤的反而是信用減值損失科目,金額從去年的567.51億元減少至412.78億元,不僅同比下滑了27.26%,更是直接節省了154.73億元營業支出。
所謂的信用減值損失,根據招行的說法是其預估12個月內可能出現的需要用自有資金填補的損失專案,也就是預先計提了即便虧損了也要剛性兌付的缺口金額。
年報顯示,招行的表外預期信用減值損失合計-59.14億元,同比減少136.21億元,招行稱一方面是由於資產規模變動導致,另一方面是資產質素相對穩定、個別客戶風險下降及資產清收,沖回了其前期已計提金額。
這裏招行提到的表外預期信用減值損失,據悉主要涉及部份私人銀行代銷產品,至於招行是判定這些產品的風險已經減少還是透過其他渠道補上了缺口,又或者是招行調節利潤的手段,暫時尚不清楚,但是這部份釋放的136億元,正是2023年招商銀行依然能夠盈利的關鍵。
除了透過減少計提解放了巨量的成本,招行在不良貸款層面也沒有拖業績的後腿。
盡管招行的房地產業貸款不良顯著上升,從去年的162.48億增長至今年的171.83億,不良率也從4.08%上漲至5.26%,但是從整體而言,招行的不良貸款僅僅從580億增長了35億至615.79億,不良率甚至小幅下滑了0.01%。
而在撥備方面,財報數據顯示招行撥備覆蓋率437.70%,較上年末下降13.09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4.14%,較上年末下降0.18個百分點。
因此可以說招行今年的利潤增長基本就是靠表外業務減少計提釋放出的利潤,而表內的貸款風險撥備依然沒有顯著的變化,處於一個安全的範圍,不會顯著影響招行未來的業績。
定期存款三年翻倍,金葵花客戶資產破10萬億
盡管面對收入和利潤的壓力,招商銀行在管理客戶資產規模上踏上了新的台階。
截至2023年底,招行共吸納13.32萬億元個人存款。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戶(在招商銀行月日均總資產超過50萬元的個人)占10.82萬億元,比例達到81.28%。這也是招行這一級別客戶的總資產首次超過10萬億元。
而他們只占招行個人總戶數的2.35%。同期,在招行月日均全折人民幣總資產超過1000萬元的私人銀行客戶,超過了14.88萬人,較2019年底多了82%。
值得註意的是,相比2022年年報中提及私人銀行客戶擁有約3.8萬億資產,招行在本年年報中十年來首次沒有提及私人銀行業務的資產規模。
而客戶資產金額大漲的情況,對於招行而言則是一個幸福的煩惱。
年報顯示,招行2023年零售和公司定期存款數量分別同比增長48.58%和20.79%,合計3.68萬億的金額也較三年前定期存款金額翻倍。
同時,招行2023年末總資產同比增長8.79%,其中貸款同比增長7.56%,其中貸款增速相比三季度末的7.69%進一步下滑,也代表著加速流入的存款可能會對招行的業績存在潛在的壓制。
鑒於儲戶存款是銀行的負債,定期存款看似給銀行帶來了穩定的負債來源,但是在降息的大背景下,定期存款的暴增也意味著招商銀行有著更大的成本壓力。而居民和企業的貸款意願如果不能同步匹配負債的增長速度,如何提高這些儲戶存款的利用率對於招行未來的利息業務收入增長將會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領漲銀行股,招行還能打嗎?
那麽面對一份並不完美甚至有隱憂的答卷,為何今天資本市場的股價表現反而態度積極呢?
答案並不復雜,招行面臨的各類問題,尤其是凈息差收窄的問題並非只有招行一家需要面對,而是整個銀行業的問題,而今日資本市場的反饋顯示,招行或許還是那個能打的招行。
以同樣公布年報的中信銀行為例,去年中信銀行營業收入2059億,同比下滑2.6%,也代表了對於股份制銀行而言,收入增長乏力是行業性的問題。
具體到從凈息差來看,盡管招商銀行2023年整體凈息差為2.15%,較三季度繼續下滑了4BP,但是依然顯著高於同期全體商業銀行1.69%、全體股份行1.76%的水平。
而從貸款增速來看,招商銀行的對公貸款增速依然優於同行的1.88%。而其4季度零售貸款增長略有回暖,23年末同比增長 8.73%,也證明了其大財富管理的戰略依然具有有利競爭。
而對於地產貸款的風險出清層面,根據財報顯示,招行地產類貸款和債券余額接近4000億元,同比下滑了13.9%,而171.83億元的地產不良貸款已經充分展現了目前的地產風險,預計未來並不會進一步上升,在目前銀行股比爛的情況下已經屬於相當可以接受的程度。
對於招商銀行,各家券商也都給出了積極地評價,平安證券表示其短期業績承壓下依然保持了韌性,而分紅1.972元意味著,在目前股價下招行股息率將高達6.29%,維持強烈推薦的評級。
民生證券則表示,招商銀行充足的撥備依然是銀行股中的佼佼者,未來隨著資本市場的回暖,招商銀行具備較高的成長性。
盡管收入下滑,市場依然認為招商銀行是中國最好的零售銀行之一,招商銀行未來將如何跨越周期,或許也將為其他股份制銀行提供巨大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