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回頭審視貴州軍工企業搬遷

2024-07-26財經

貴州得益於三線建設的方針,以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大規模的軍工企業建設,來自東北,東南地區的大批對口援建單位,在貴州的貴陽,遵義,安順,黔東南,黔南等為主的地區,建設起了011基地,即航空工業集團,061基地,即航天工業集團,083基地,即電子工業集團,使山高水遠,偏僻落後的貴州省,一躍有了國內先進的軍工企業體系,生產出了大量的戰機,導彈,雷達電子器材,為國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隨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國家貫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這些軍工行業軍品任務銳減,而步入民品生產市場,地處偏遠,資訊不靈,交通不便等缺陷日趨暴露出來,再加上生活不便,人才流失,種種矛盾叠加,使貴州軍工行列不得不進行布局調整,自90年代開始,這些企業開始了搬遷過程。

現在回頭來簡單看看這一搬遷情況。

1,搬遷是歷史必然,是對過去布局缺少科學論證的糾正過程。

三線軍工建設初期,國家過於強調「進山,進洞,蔽」的方針,企業大多建在偏遠的鄉下,且戰線拉得過長,導致生產成本高昴,以011基地為例,這個產軍機的企業集團,從貴陽市,遵義市,安順地區,再到畢節地區,企業戰線長達好幾百公裏,導致一個零部件有可能在500公裏之外,且當時路況極差,有的廠區之間一個技術性協調路程就需兩天,在計劃經濟時代這種矛盾還不明顯,而一旦步入市場,其資訊反饋慢的缺陷對企業發展的桎梏就相當明顯。

進入80年代後期,人才流失,生活不便,使企業搬遷成為必然。

2,貴州軍工搬遷的基本情況

簡單一句話,貴州的軍工搬遷都是以靠進省城為中心進行的。

簡單點說,011,061,083基地從總部到骨幹企業都搬到了貴陽,其中從安順搬走的就有黎陽發動機公司,紅湖廠,新藝廠,303醫院,清平刃具廠,楓陽廠等多家企業,這些企業少的3000人,多的近萬職工,連同家屬有上萬人,這些企業搬走,對安順經濟發展可謂是一種打擊,

而遵義的航天,黔東南的電子集團,也都把主業搬到了貴陽的小河,烏當區。

3,搬遷為一些企業迎來發展新機

企業搬至省城,對方便職工生活,企業交通環境改善,留住企業人才等等都是極為有利的,許多企業搬遷之後發展環境得到改善之後,走上了新的發展大道。

如萬江機電,力源液壓,航天科技,振華科技都是這樣的典型。

4,搬遷費用從何而來

與當初建設這些企業集團一樣,搬遷費用來自3塊。

首先是國家有專項搬遷費用,其次是銀行貸款,其三是企業自籌資金。

4,搬遷也使一些原本還能過去的企業走入絕境

典型如由原本位於清鎮等地的清平刃具廠等幾家工具企業,搬遷合並到小河組成西南工具廠後,幾家企業負債極重,再加上各種因素,最終導致企業破產。

另外,一些企業是否真要搬遷也值得反思,例如原在安順平壩的幾家企業,離貴陽市僅50公裏,且有高速公路直通廠區,現搬至貴陽遠郊的沙文,離市區仍有30多公裏,這樣的搬遷,一家企業就要耗資幾個億,費這麽多錢搬遷,意義在什麽地方呢?再比如有個金江機械廠,由南京511廠援建的,原在畢節大方羊場壩,80年代搬到貴陽烏當新場鄉,仍存在地處偏遠問題,到本世紀初搬遷到烏當街上的百衙路,現在又實施搬遷到貴陽機場附近的雙龍,這一次搬遷,意義又在什麽地方呢?

回頭審視貴州三大軍工集團搬遷,總體上是必要的,有利的,不在其中,難體會一家企業地處偏遠的難,但有的企業搬遷,看來積極作用不多。

也不知道局內局外人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