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你敢加稅,我就敢撤資,對華關稅表決結果出爐,歐盟內部亂成一片

2024-10-17財經

歐盟在是否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實施關稅的問題上一直存在明顯的分歧。最終在10月4日,歐盟做出了最終決定,將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加征關稅。

這個決定對我們而言並不利,甚至可能引發中歐之間的貿易沖突。中企商會毫不客氣地宣稱:你若加稅,我便撤資。顯然,歐盟也不敢徹底惹怒中國,隨後便表示將繼續尋求「替代方案」。

歐盟決定提高對中國的關稅。

10月4日,備受矚目的歐盟對華加征關稅投票結果公布。在27個成員國中,包含匈牙利和德國在內的5個國家表態反對,另有12個國家,包括西班牙在內選擇棄權,而法國、意大利等10個國家則表示支持。

最終,由於反對票的數量遠低於歐盟總人數的65%比例,所以7月份歐盟提出的對中國新能源征稅的決定將於11月正式實施。這對中國而言是一個不利的訊息,但從投票結果來看,歐盟在這個問題上存在顯著的分歧。

最初投票反對的國家包括德國、匈牙利、斯洛伐克、馬爾他和斯洛文尼亞,這顯示他們對保護性關稅的危害有著充分的認知,並且理解中國的合理立場,能夠稱得上是中國在歐洲的重要盟友。

特別是匈牙利,歐盟委員會似乎意圖削弱歐爾班的影響力,甚至在7月時剝奪了他主持歐盟會議的資格。有人甚至戲言,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匈牙利很有可能會選擇結束歐盟。

盡管面臨巨大的壓力,匈牙利仍然選擇投票反對。這一點充分顯示了歐爾班堅定的立場,未向歐盟妥協。德國的情況也是如此,盡管承受諸多壓力,投下的反對票彰顯了中德兩國關系的深厚,證明了德國人的選擇是明智的。

其次,在投票中選擇棄權的12個國家,可以視為態度不明確的一方。他們憂慮中歐關系可能惡化,同時希望透過設立保護性關稅來阻礙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至歐洲。

以西班牙為例,最初他們的支持在實際投票時選擇了棄權,這一轉變正是由於中國在外交上的努力所促成的。然而,這些國家依然猶豫不決,未能作出明智的選擇,因此才導致了如今的局面。

最終,包括法國和意大利在內的10個國家,完全與中國對立,置若罔聞中國的多次勸導,堅決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征收懲罰性關稅,這一舉措將中歐關系推向低谷。可以預見,不久之後中國將會采取相應的反制措施,使其為這樣的行為付出沈重的代價。

一方面,中國可能會采取反傾銷措施,而這輪措施的主要目標很可能是意大利和法國等歐洲國家。

例如,法國的白蘭地和意大利的豬肉可以成為中國的首個反擊目標,因為這將對其經濟造成損害。但同時也不能排除中國可能會強化反傾銷措施,對歐盟實施更嚴厲的懲罰。

換個角度思考,歐洲推行保護關稅不僅未能增強本國工業的韌性與競爭力,反而會使其新能源產業大幅落後。

此外,歐盟可能會失去一些來自中國企業的投資,這將削弱歐洲本土工業的競爭力,同時對全球的環保產業也會產生影響,導致歐盟在環境保護方面面臨更大的成本。

資訊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10-4——涉及中國電動汽車,歐盟已投票透過。

你要是敢提高稅收,我就會撤回我的投資。

2023年10月,歐盟突然啟動了針對自中國進口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並於2024年6月12日達成共識,決定暫時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關稅,首次公開具體情況,明示將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加征17.1%至38.1%不等的關稅。

似乎出於公正和合理的考量,歐盟方面曾表示將給予中國一個月時間進行抗議。然而,在中國的強烈遊說下,最後的投票一直延遲到10月4日才最終落定。

歐盟委員會似乎已經認識到其行為可能對歐盟產生的影響,因此,歐盟又宣布將與中國進行商談,以尋求「替代方案」。

中國商業部在事件發生後迅速釋出聲明,表明中方對歐盟的裁決表示強烈反對。與此同時,也考慮到歐盟仍願意對此進行進一步討論,表示中歐技術小組將於10月7日就該裁決進行磋商。

然而,無論後來的發展如何,中歐之間的友好貿易關系已經告一段落。在投票結果公布後,歐盟中國商會立刻對此表示了強烈的不滿。

歐盟中國商會明確表示,這是一項受政治驅動的不公正貿易政策,不僅無法增強歐洲及其他國家本土工業的復原能力,反而會導致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減少,從而影響歐洲市場的競爭力,並進一步影響全球電動車產業鏈的活力。

匈牙利首相歐爾班在選舉結果揭曉的當天指出:「歐盟目前的所有舉措都是一場‘經濟冷戰’,若這種局面繼續下去,‘歐洲的經濟將會面臨崩潰。’」

若這種趨勢繼續下去,歐洲的經濟將面臨嚴峻挑戰。如今,歐盟在經濟規模上與中美相當,這一切得益於其自由市場體系。

當前,中國希望與歐盟深化合作,打造一個更廣泛的自由貿易體系。然而,歐盟因恐懼而選擇了「閉關鎖國」,這樣的聯結體將有怎樣的未來呢?

資訊來源:觀察者網 2024-10-4——關於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關稅,歐盟表示:已獲得必要支持,仍將繼續尋找「替代方案」。

西方國家已不再積極追求新能源。

目前,歐美國家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速度已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這已不是什麽隱秘之事。即使是像蘋果這樣早在十多年前就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源的企業,最終也只能選擇放棄這一計劃。

連奔馳這樣的傳統燃油車巨頭也已決定放棄純電動車,重回燃油車的路線。畢竟,在中國市場,奔馳與本土企業的競爭力幾乎為零。而在2023年,奔馳的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市場的銷量僅為25萬輛。

在2023年,比亞迪的全球銷量已超過三百萬輛,意味著每月大約售出二十五萬輛。比亞迪一個月的銷售量已經超過了奔馳一整年的銷量,這使得奔馳在與比亞迪競爭時處於怎樣的境地呢?

不得不提的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不僅僅是走出國門,還在海外設立了工廠,其目標是在於降低成本,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僅僅價格便宜是不夠的,最關鍵在於中國具備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從上遊的原材料到下遊的生產,甚至科技研發,整個產業鏈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性價比和高科技發展上的重要保障。

特別是在電池、電機及電子控制等關鍵技術方面,具備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使得中國汽車產品在全球市場上展現出較強的有利競爭。

特別是比亞迪,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完全掌握三電系統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正是由於這一優勢,比亞迪才得以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導者。

中國的傳統燃油車在技術上與歐美相比存在顯著差距,這並非由於中國的工業水平不足,而是因為專利技術的限制。值得註意的是,內燃機作為傳統燃油車的核心部件,現階段已不再被視為高科技產品。

中國擁有眾多傑出的工程師,盡管在三五年內無法解決內燃機的難題,但如果願意投入幾十年的時間,相信克服內燃機的挑戰也並不是不可能的。

請牢記,全球首輛汽車於1886年在西方國家問世,距今已有138年。由於歐美在燃油汽車領域的發展歷史悠久,他們擁有眾多專利,尤其是在內燃機方面。這對他們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不可能與我們共享這些技術。

因此,中國在制造傳統燃油車時,很可能需要依賴專利,而這些專利的費用將會相當高昂。更為關鍵的是,這些專利技術僅由他們掌握,他們可以隨時對我們施加壓力。

然而,新能源汽車卻有所不同,畢竟所有參與者都是在同一起跑線上。而且,中國企業在這一領域的投入也相當可觀,目前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如果中國在某項技術上處於絕對領先地位,那麽歐美等國家會迅速采取行動,甚至會對我們施加壓力,例如在光伏和5G通訊領域等。而現在關註的焦點則轉向了新能源汽車。

在歐美國家,他們只需將專利緊握在手中,便可坐享其成,輕松收取費用。然而,如今專利掌握在我們手中,讓他們支付專利費不如直接將新能源的行業推翻,這正是西方國家加征關稅的重要原因。

資訊來源:新京報 2024-9-30——比亞迪憑借精湛工藝推動汽車強國夢的實作

總結

中歐若希望在新能源領域獲得更大進展,就必須克服目前的困境,開辟一條獨特的發展路徑。期待中歐能夠盡快消除分歧,攜手共進,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