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網紅防曬「神器」:「黑科技」VS收割「防曬焦慮」

2024-07-17財經

■融媒體記者 蘇瑋傑

盛夏烈日炎炎,防曬成了大家護膚的重點。近段時間,一系列標著「木糖醇」防曬、「玻尿酸」防曬的「黑科技」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從防曬衣、防曬傘到防曬霜,每一款都聲稱采用了最新科技,能夠提供前所未有的防曬效果,吸引了消費者的關註。然而,這些產品真如宣傳所說的那麽神奇嗎?它們是真正的「防曬革命」,還是噱頭而已?

防曬「黑科技」產品湧現 市民看法各異

昨日,記者走訪了市區多家商超,均沒有發現「玻尿酸」防曬衣。一家服裝店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店裏的普通防曬衣紫外線阻隔率大於95%。另外一家戶外用品店同樣表示沒有「木糖醇」「玻尿酸」防曬衣售賣。

而在電商平台,記者搜尋發現了多個品牌的防曬衣都打上「玻尿酸」的標簽。「防曬更潤膚」「保濕防曬二合一」「玻尿酸科技滋潤肌膚」…… 以某品牌的玻尿酸防曬衣為例,在UPF50+的數據外,店家就補水功能給出解釋,稱「玻尿酸微囊滲透入面料,與肌膚摩擦,水潤感直達肌底」。網店客服表示,該產品的玻尿酸含量為720mg/kg,這一數據在產品內容頁中的檢驗檢測報告中也有展示。電商平台上的「玻尿酸」防曬衣價格從100元到200元不等。

除了可以「補水」,還有店鋪表示自己的防曬衣擁有「驅蚊」功能,面料中融入防蚊科技,蚊蟲趨避率達到45.5%。另有商家宣稱自家防曬衣含有「木糖醇」,衣服面料由「木糖醇冰氧氣」制成,穿在身上體感溫度能降低5℃。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了解他們對於防曬「黑科技」的看法。不少市民表示對這些「黑科技」不甚了解。

市民趙女士表示,她更傾向於選擇傳統且性價比高的防曬方式,比如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和太陽鏡。「我在網上看到很多關於防曬‘黑科技’的宣傳,感覺很新奇,但價格不便宜,所以還在觀望中。」她對這些產品的防曬效果表示懷疑,擔心只是行銷手段。

市民周先生是戶外運動愛好者,他對防曬「黑科技」產品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我經常在戶外活動,傳統的防曬霜對我來說效果一般,如果有更有效的防曬產品,我願意嘗試。」

消費者選購要謹慎 也可采取科學防曬方法

對於網上的這些新型防曬產品,記者咨詢了泉州市皮膚病防治院副院長江連枝,以獲取專業的意見。「防曬主要分為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效果取決於其成分和使用方式。所謂的‘黑科技’,如果能夠透過科學驗證,確實能提供更好的防曬效果,那是值得肯定的。但消費者在選擇時,應該更加關註產品的成分。物理防曬應關註UPF(紫外線防護系數),化學防曬應關註SPF值。」他說,理論上講,某些特殊材質確實能提高防曬效能,但消費者不要過度「防曬焦慮」,要警惕某些高價產品可能只是利用「科技光環」來擡高售價。

江連枝介紹,根據研究,即便是普通的衣物,如果材質緊密、顏色深沈,也能提供良好的紫外線防護。「事實上,100%棉質的深色衣物,其UPF可以達到甚至超過一些專業防曬衣。」江連枝提醒消費者,防曬不僅僅是防止曬傷,更重要的是預防皮膚癌、熱射病等。因此,選擇防曬產品時,應該以科學為依據謹慎辨識,而不是盲目追求新奇。

江連枝建議,市民可采取科學防曬的方法。如有可能,盡量避免在紫外線強烈的時間段(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可使用遮陽傘、太陽帽和長袖衣物等來直接阻擋紫外線。選擇合適的防曬霜,出門前15至20分鐘塗抹,並每兩小時後重新塗抹。飲食方面,也可以透過攝入富含胡蘿蔔素、多酚類、維生素C/E等的食物,如番茄、獼猴桃、草莓、堅果等,增強皮膚對紫外線的耐受能力。

責任編輯:黃藝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