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為了凈零排放再次豪擲48億歐元,背後藏著的卻是對清潔能源話語權的野心」
文 / NE-SALON新能薈小編團
近日歐盟透過決議將為85個旨在實作凈零排放的專案提供高達48億歐元的資助額度,其中包含多個光伏專案,天合光能名下專案上榜。
清潔技術賽道背後的「歐洲野心」
面對全球碳中和的大勢,歐盟不斷加大清潔技術布局的力度。10月23日,歐盟方面宣布透過創新基金宣布投入48億歐元,以支持85個凈零專案落地,這是自2020年創新基金設立以來的最大單筆資助,從專案分部來看,歐盟這輪資金不僅集中在制造擴容、碳捕獲和氫能等關鍵環節,更凸顯了歐洲在清潔技術產業鏈上的本地化和自主化野心。這不僅是氣候目標的需求,更是歐盟在未來清潔能源市場中謀求話語權和標準制定權的重要舉措。
本輪投資的重點,顯然是清潔技術制造端的擴容。目前歐盟正大力支持太陽能、電解槽等核心器材的本地化產能擴充套件。拿光伏來說,如果本輪投資中的光伏專案能夠全部順利落地,將為歐盟增加3吉瓦的裝機容量。
從資金流向上來看,歐盟尤其偏重那些既能提升制造能力、又能帶動本地產業鏈協同的專案,比如天合光能在西班牙的1.5吉瓦異質結光伏元件工廠就是這次重點扶持的專案之一。這樣在制造業上的加註,無疑給歐洲的能源供應鏈增加了一道護城河——既規避了國際供應鏈不穩定帶來的風險,也確保歐盟在未來的清潔能源市場中具備更多話語權。
碳捕獲與氫能:去碳化的「雙重保險」
在制造端發力的同時,歐盟創新基金還將碳捕獲和氫能視為去碳化的「雙重保險」,試圖從多個維度提升歐洲在減排領域的自主性。尤其是水泥、煉油、化工等高排放行業,這些行業的去碳化一直是難題,但也是當前實作碳中和的「必攻之地」。此次基金支持的多個碳捕獲專案預計每年可實作5000萬噸的碳儲存目標,占歐盟碳捕獲計劃的13%。這些高排放行業的碳捕獲設施,不僅是一種減排手段,更成為歐盟在全球氣候博弈中鞏固技術護城河的關鍵所在。
此外,氫能的套用同樣得到了大規模支持。此次資助的專案每年將生產61千噸的非生物來源可再生氫燃料(RFNBO),為工業和交通領域提供清潔替代能源。氫能一方面為歐盟減排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也幫助歐洲在全球氫能市場中搶占先機。這種雙重布局在加強能源結構多元化的同時,也為歐盟的去碳化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清潔交通:重塑「歐洲路徑」
除了制造和技術端的深耕細作,歐盟創新基金還在清潔交通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力求從交通運輸的「碳足跡」上進一步減排。交通減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海事和公路運輸尤其是此次資助的重點領域。創新基金支持了一系列針對船舶和車輛的改造專案,這些專案涉及建造和改裝用於 RFNBO 燃料和電力的船舶,以及減少公路運輸部件制造中的排放。推動它們從傳統燃料向可再生燃料和電力驅動的轉型。
歐盟的這一投資不僅著眼於短期的交通減排,更意在為未來清潔交通標準的全球競爭打下基礎。隨著全球市場對綠色出行的需求日益增長,歐盟試圖透過對清潔交通的長期布局,搶占未來綠色交通市場的主動權。
當前的這一系列資助專案,不僅是對歐洲交通減排的實際支持,更是透過在技術和市場上的「卡位」來強化歐洲在全球清潔交通領域的影響力,確保歐洲在這場綠色革命中掌握主導地位。
結語
據歐盟官網透露,這批專案將最晚於2030年投入營運,可以看出歐盟此舉的意圖不僅是單純的資金支持,更是透過制造、技術和政策的多維布局,謀求在清潔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無論是清潔能源制造的擴容、碳捕獲和氫能技術的套用,還是清潔交通的標準布局,歐盟都在積極構建一個自主、韌性強的清潔技術生態體系。
在中國,清潔能源行業的擴容與技術進步也在快速推進,憑借產業鏈完整性和規模效應占據市場優勢。中歐在清潔技術上的競爭,正在從制造層面延伸到技術標準、供應鏈自主和氣候政策的較量。歐盟創新基金的這筆投資,既是對清潔能源自主的「加固」,更是其在未來全球市場和話語權上提前布局。來源:NE-SALON新能薈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