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歐盟電池新規:新能源汽車報廢電池需「回家」,生產國負責到底

2024-10-29財經

還記得歐盟出台的那項關於電池管理的重要法規——【電池法】嗎?這項法律對電池的生產、回收等環節都有著嚴格的規定。

此法案的關鍵規定宛如鐵律:歐盟內銷售的新能源汽車,一旦報廢,其電池必須由汽車生產國負責回收處理,不容有絲毫懈怠。

這僅僅是關於環保的一項法律制定嗎?面對歐盟的持續施壓,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該如何抉擇?是選擇退縮,還是堅持進入歐洲這一潛力無限的大市場?

研究顯示,一粒小小的紐扣電池能嚴重汙染多達60萬升水源,而汽車的動力電池若處理不妥,其中所含重金屬足以使整片土地遭受破壞,失去生機。

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全球將有120萬噸電動汽車電池退役,2040年這一數碼將激增至340萬噸。這麽多廢舊電池如何處理,已成為全人類亟待解決的棘手問題。

在這種情境下,歐盟率先邁出了全球電池回收的第一步。作為環保領域的佼佼者,它積極推動迴圈經濟,出台電池法案,旨在透過加強生產者責任,減少電池汙染,促進回收,構建可持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

將歐盟的動機單純視為環保之舉,實在過於單純。實際上,其背後有著更為復雜的考量,僅僅以環保來概括,恐怕是對事實的片面解讀。

擁護者們歡呼雀躍,稱贊這是歐盟在環保道路上的一大跨越,有力阻止了發展中國家變成全球廢棄物傾倒地的潛在危機。

有反對聲音指出,歐盟此舉或有「項莊舞劍」之意,實質是借環保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意在擡高中國車企成本,保護本土傳統汽車產業,因中國新能源車迅猛發展,對歐洲車廠已構成嚴峻挑戰。

不少網友憂慮中國能否有效管理眾多廢舊電池,他們強烈建議政府加大監管力度,並出台相關政策進行科學指導。

不論歐盟推出的「電池新政」是真心為了環保,還是暗含貿易保護主義,不可否認的是,【電池法】的實施給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了巨大挑戰。

中國作為世界電池制造與新能源汽車出口的領頭羊,占據了全球電池市場八成份額,同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擁有超過六成四的全球市場份額。

此外,歐盟實施了嚴謹的碳足跡監管體系,明確規定電池制造時的碳排放不得超出設定的最高標準。

為滿足歐盟標準,中國企業需斥巨資升級生產線,引入更環保的能源與生產工藝,確保生產過程更加綠色清潔。

面對歐盟新規定的挑戰,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應當主動出擊,而非消極抱怨,將挑戰視為契機,積極尋找創新之路,化壓力為前行的動力。

近年來,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大量資金的投入,中國的電池回收領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技術水平實作了大幅提升。

前沿企業正嘗試「分步利用」新策略,把廢舊動力電池轉用到儲能系統和低速電動車上,力求全面開發它們的剩余潛能。

此外,中國在電池回收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部份企業成功掌握了廢舊電池中鋰、鈷等稀有金屬的提取技術,實作了關鍵技術的突破。

寧德時代,這家電池行業的佼佼者,早已著眼於未來——電池迴圈利用。他們認為,與其簡單拆解廢舊電池,不如探索一種方式,賦予它們第二次生命。

公眾不僅是環境保護的最大受益者,更是關鍵參與者。應主動投身廢舊電池回收,提升環保觀念,明智消費,選用環保產品,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久發展。

以往,有些企業只顧追求眼前的利潤,忽略了自身的環保職責,使得廢舊電池帶來的汙染問題愈發嚴重,成為了亟待解決的環境難題。

歐盟推出的新規定,向全球企業發出了明確訊號:環保不再是空洞的口號,它已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社會責任,必須切實履行。

電池回收是個龐大復雜的任務,單憑一國努力遠遠不夠,只有攜手國際社會,深化合作,才能共創雙贏的美好局面。

要打造可持續的新能源體系,全球政府、企業及消費者需齊心協力,共同探索,尋求一條既驅動經濟增長,又呵護自然環境的和諧之道。

我們堅信,中國將以更開放的胸懷,與各國並肩同行,一起促進全球新能源產業邁向更綠色、更低碳、更持久的發展道路。

這場被稱為「電池回歸故裏」的現象,或將標誌著中國新能源產業邁入一個全新階段,成為其發展歷程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謀求經濟進步的同時,我們必須銘記環保重任,借助科技創新的力量推動綠色轉型,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未來,展現中國的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