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高質素發展調研行」上海制造業追「智」逐「綠」

2024-06-05財經
出於對市場需求的敏銳洞悉,「老字號」鋼企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鋼股份」)近10年來開發了四代汽車「白車身」。白車身是指裝焊完畢尚未塗裝的車身,它就像汽車的「骨架」,汽車制造商可以在白車身上配置和改裝,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目前,寶鋼股份是世界汽車用鋼最大的供應商,也是國內材料供應商中首個完全自主開發白車身的企業。
「這是寶鋼從傳統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和路徑。」5月22日,在「高質素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中,寶鋼股份汽車板技術服務首席工程師鮑平向記者介紹,寶鋼股份將最先進的材料和工藝技術、最嚴格的車身安全標準套用到汽車白車身制造中,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推動了鋼鐵和汽車材料行業的高質素發展。
在上海,制造業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上海市經濟資訊化委總工程師葛東波介紹,上海的制造業發展水平穩步提高,2023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3.94萬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工業投資增長5.5%,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6.7%。同時,上海以產業創新驅動為核心關鍵,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從數碼化和綠色化兩方面加速推進。
傳統鋼企跨入「AI元年」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蘇楠參加了本次調研。在她看來,上海的傳統產業升級是「整體性的」,「不是局部改變一兩個要素,而是同時進行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並且符合當前智能化、綠色化的潮流,實作了整體制造能力的躍升」。
寶鋼股份上海寶山基地這個與改革開放同行的老廠區,有哪些積極轉型創新的「密碼」?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寶鋼股份的智慧總部功能不斷升級,「前進演化」出了運用雲端運算、工業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的「智慧大腦」(即「營運中心」);增加了智能產線近50條,投運機器人200多台,顯著提升了生產效率。今年4月26日,寶鋼股份與華為公司簽署了全領域合作協定,算力中心已經上線。
「我們把2024年定位為寶鋼股份全面推進AI戰略的元年,將依托雲端運算和新一代AI技術,全面推進AI轉型落地。」寶鋼股份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吳小弟說。
在寶鋼股份冷軋廠副廠長劉德成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冷軋廠C008熱鍍鋅智能車間,該車間主要生產汽車板。包括這個車間在內的寶山基地的黑燈工廠,是工信部首批命名的智能制造試點示範區之一,也屬於上海市首批智能化工廠。劉德成說,寶鋼冷軋部門經歷了近10年的數智化建設,透過推進機器人和自動行車等極致自動化的工作,汽車板產線的勞動效率提升超過30%。
近3年來,寶鋼股份正在重點推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工作。目前,寶鋼股份已成功打造汽車板產線的「AI主操」。劉德成說:「我們打造的‘AI主操’能處理超過800個數據和參數,預測未來30分鐘的工藝參數變化情況,並將調整的指令下發到控制系統,完成毫秒級的即時控制。經粗略統計,此前操作人員在即時監控的過程中,每3分鐘左右就要調整一次操作,套用‘AI主操’後,操作人員半小時介入一次就可以了。」
2024年,這家企業的經營目標除經營業績、技術節能外,還要實作100個類似「AI主操」這樣的場景套用,包括AI產線控制、AI視覺辨識和AI智能決策等。「寶鋼股份AI戰略的實施,將促進鋼鐵制造和服務的積極轉型,助力寶鋼股份高質素發展、保持行業引領者地位。」劉德成說。
老牌重工企業「年輕化」
位於上海崇明區長興島的上海振華重工長興基地,是全球最大的港口機械器材制造基地。在長興基地的海工碼頭,可以看見五顏六色、不同規格的總裝岸橋(即「岸邊貨櫃起重機」)。這個碼頭被稱為「岸橋的萬博館」,客戶「客製」的岸橋將被整機運輸至全世界各地的碼頭。
目前,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華重工」)的產品已進入全球107個國家和地區的約350個碼頭,主營產品岸橋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為70%。
「高質素的產品和高效率的‘中國速度’,讓振華重工贏得全球市場。」振華重工黨委副書記王成說,公司走自主研發科技創新之路,每年投入巨額資金深入研究機械結構、驅動、控制三大系統,透過掌握港口機械行業的關鍵核心技術,成為創新領域的領軍企業。
蘇楠在10多年前就來過振華重工,那時該企業已處於行業領先地位。看到振華重工如今的變化,她感慨地說:「傳統產業的企業沒有輕易更換賽道,一直在深耕,因為制造業的市場需求永遠都在。只是過去港口可能需要人拉肩扛,現在變成全自動化了。傳統產業用新的科技進行改造,上升空間很大。」
振華重工工會副主席、黨委工作部部長衛巍告訴記者,目前,35歲及以下員工是公司的生力軍,公司有53個青年突擊隊、35個青年安全生產示範崗、29個青年文明號。該公司於2002年成立的岸橋制造青年團隊還獲得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團隊目前有45人,主要負責嚴把岸橋產品質素關,外部報驗合格率持續保持在99.5%以上的行業超高水平。
岸橋制造青年團隊先後參與了世界單體最大自動化碼頭「上海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世界首例第四代自動化碼頭「廈門遠海自動化碼頭」、中東首個半自動化碼頭「阿聯酋阿布扎比哈裏發港自動化碼頭」等多項國內外重大重點專案建設。衛巍說:「這個青年團隊為我們公司生產的岸橋在國際上站穩腳跟,推動中國港機裝備的高質素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汽車巨頭按下轉型「加速鍵」
「透過智能器材與數碼化平台協同,(工廠)每小時生產43台車,生產效率提升10%以上。」上海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乘用車公司臨港基地(以下簡稱「臨港基地」)分黨委書記兼整車廠總監陳培鋒說。
作為傳統汽車行業巨頭,上汽集團按下了向新賽道轉型的加速鍵。作為上汽乘用車最核心的生產基地之一,臨港基地在過去的10余年中承載了多款旗艦車型與主銷車型的制造重任,透過打造一系列新套用,制造效能飛躍式提升。
臨港基地數碼化工廠於2008年9月建成投產,總占地面積超過120萬平方米,包含整車和發動機制造。上汽制造工程部總監宋政介紹,臨港工廠透過數碼化技術與智能裝備的深度融合,打造了高效、務實、精準的智能制造體系,實作了提質增效、節本降耗和生態培育的目標。
在臨港基地工廠生產車間的內飾流水線上,一台台智能化物流輸送小車有條不紊地穿梭其中。「內飾相當於我們裝修房子要做的隱蔽工程,需要把基礎的零件一個個安裝到車上去,比較繁瑣復雜。」陳培鋒解釋說,作為柔性化生產車間,臨港基地工廠每條流水線上的每台車都是不一樣的。按照客戶的訂單要求,智能化小車將把每台車需要裝配的零部件運輸到流水線邊,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
除了地面上忙不停的智能化小車,車間空中還揮舞著一個個巨型機械臂。作為國內唯一一台可以在五軸和四軸自動切換軸距的輪胎裝配機器人,這台發那科機器人是車間的「明星員工」。它可以透過智能化電腦、網絡攝影機辨識每台車需要安裝的輪胎,並透過傳感器等把輪胎精準地安裝在車上。
透過智能器材與數碼化平台協同,臨港基地單車能耗降低3.8%,單車物流成本下降6%,完成生產開動率提升2%,生產效率提升10%以上。「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學習世界先進的管理和生產經驗,幾十年來,我們在此基礎上不斷地自主創新,提高技術水平糊生產效率。」陳培鋒說。
蘇楠評價說:「市場需求和外部競爭,不斷刺激傳統產業在產品和工藝上投入和創新,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多年積累的結果。其實,傳統產業創新沒有什麽特別好的技巧,就是堅持去做。」
【責任編輯:孫慶玲,王素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