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一度電的綠色轉型

2024-06-05財經
【內蒙古日報】(2024年6月5日08版)
初夏時節,北疆大地,活力潮湧。
在鄂爾多斯市,蒙西至天津南特高壓交流輸電通道的配套電源點專案之一——內蒙古華廈朱家坪電廠兩台660兆瓦機組火力全開,每天有1800萬度電從這裏發往京津魯冀地區。
千裏之外,位於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的中廣核新能源潤澤風電場,一排排白色風車槳葉旋舞,源源不斷輸送綠色電源。
內蒙古各地奮力推動能源清潔轉型,為高質素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指出:「推動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綠色能源,做大做強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內蒙古發展的重中之重。在這方面內蒙古方向明確、路子對頭、前景很好,大有作為、大有前途。」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重要講話精神,堅決履行好能源保供首要責任,內蒙古勇當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推動者、先行者、引領者,夯實煤電基礎,擴大綠電規模,推動電能替代,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腳步鏗鏘激越。
「三改聯動」, 夯實煤電基礎
5月初,記者走進國家電投赤峰新城熱電公司工作車間,機聲隆隆不絕於耳,此時廠區1、2號機組靈活性調峰適應力改造專案正有序進行。
「我們對兩台機組鍋爐燃燒系統、汽輪機系統、熱工控制與保護邏輯等進行改造升級,實作機組的功耗20%額定負荷的深度調控能力,在改造之前,最低只能調到40%。」國家電投赤峰新城熱電公司執行專家牛雪峰說,改造後,為電網吸納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電量釋放了很大的空間,推動電力行業向高質、低碳的方向創新轉變。
以占比不到五成的裝機,生產了約六成的電量,支撐了超七成的高峰負荷需求——中國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決定了煤電在相當長時期內,仍將承擔保障能源電力安全的重要作用。
「雙碳」背景下,中國進一步提出大力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推動煤電向清潔、高效、靈活方向轉型。
所謂「三改聯動」就是針對煤電機組進行的三種技術改造:節能降碳改造是為了讓煤電機組降低度電煤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供熱改造是為了讓煤電機組能夠承擔更多的供熱負荷,實作對低效率、高排放的分散小鍋爐的替代;靈活性改造是為了讓煤電機組進一步提升負荷調節能力,為新能源消納釋放更多的電量空間,並幫助電網安全穩定執行。
金山熱電廠三期專案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譚莉莉 攝
圍繞「雙碳」目標,內蒙古按照煤電機組「三改聯動」計劃,科學合理安排煤電機組改造時序。
節能降碳改造方面,著力推動煤電機組節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先推廣成熟適用的技術開展綜合性、系統性節能改造,持續降低能耗水平;供熱改造方面,優先對城市或工業園區周邊具備改造條件且執行未滿15年的在役純凝發電機組實施采暖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方面,推進存量燃煤機組「應改盡改」,進一步提升煤電機組靈活性水平,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
內蒙古深入實施煤電「三改聯動」,推動煤電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並重轉型。「十四五」以來,內蒙古累計完成煤電機組節能改造1700萬千瓦、靈活性改造2400萬千瓦、供熱改造500萬千瓦以上,新建煤電全部采用先進高效燃煤機組。目前,內蒙古煤電供電標準煤耗降至306克/千瓦時,完成國家下達的改造任務。
烏海市京運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檢查器材。高瑞鵬 攝
追風逐日,擴大綠電規模
在發展現代能源經濟的過程中,推進新舊能源替代是大方向、大趨勢,但傳統能源的逐步結束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礎上,否則就會對安全發展造成沖擊。
對內蒙古而言,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既要繼續發揮好以煤炭為代表的傳統能源的「壓艙石」作用,也要快馬加鞭做大以風、光為代表的新能源規模,著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實作更高水平的最佳化組合,在全國率先構建起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
沙漠之上,一望無際的藍色光伏板排列有序,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作為國家首批首個千萬千瓦級大型風光基地專案,庫布其沙漠鄂爾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專案總裝機規模1600萬千瓦,包括光伏800萬千瓦和風電400萬千瓦,配套建設煤電400萬千瓦,配置儲能500萬千瓦時。去年12月底,專案先導工程一期光伏裝機100萬千瓦實作全容量並網。
「專案全部建成後,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區送電約400億千瓦時,其中清潔能源占比50%以上,相當於節約標準煤約6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600萬噸。」內蒙古三峽蒙能能源有限公司電力生產部專業師馮瑞說。
群山之巔,一台台風電機組高聳,與藍天白雲相映成景,壯美如畫。
這是內蒙古能源四子王旗100萬千瓦風儲專案風電場,專案屬於山地風電,海拔高度1650—2050米,134台風機全部排布在山頂或山脊,風機基礎90%為次堅硬花崗巖地質,地質氣候條件惡劣、施工難度極大。
在專案建設過程中,內蒙古能源集團針對極端惡劣天氣提前謀劃、部署、積極部署、層層落實責任。專案從正式開工建設到並網發電僅用213天,創造了山地風電建設速度最快紀錄。
向「光」而行,乘「風」遠航,立足「風光無限」的自然資源優勢,內蒙古堅持全產業鏈推進,不斷書寫新能源產業高質素發展新篇章。截至今年3月底,內蒙古新能源裝機並網規模突破1億千瓦,成為全國首個新能源裝機超1億千瓦省區。
「這是在2023年全區新能源總裝機規模躍居全國第一後,再次迎來的重大突破。1億千瓦新能源裝機一年將產生2300億千瓦時綠色電力,相當於節約標準煤70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9億噸。」自治區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風起,一台台風機運轉不息;日出,一塊塊光伏板熠熠生輝。源源不斷的綠電從內蒙古輸往全國多地,造福千行百業,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正在這裏歲序更替、華章日新。
在包頭明陽新能源智能制造產業園,工人在清理軸承座。草原雲記者 王鵬 攝
拓展場景,推動電能替代
當前,中國能源消費結構性問題仍較突出,碳減排任務仍然艱巨。面對能源轉型新目標和能源發展新趨勢,不僅需要在電源側大規模開發清潔能源、增加低碳能源的供給,還需要在需求側大力實施電能替代,提升社會能效。
當前,內蒙古正聚焦工業、建築、交通、農業農村等領域,大力推動電能替代,尤其是綠電替代。
已在通遼霍林郭勒市紮根多年的內蒙古霍煤鴻駿鋁電有限責任公司,目前擁有86萬噸電解鋁產能、20萬噸炭素產能,180萬千瓦火電、60萬千瓦風電、5萬千瓦光伏裝機。
「電解鋁產業綠能替代現已達到25%,每年綠電鋁產量23萬噸。」介紹起公司的綠色低碳發展,副總經理楊正華信心滿滿。「下一步,公司將加快研究綠電替代和節能低碳綠色技術創新,計劃開展電解鋁消納新能源電力柔性生產研究,為推動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全面支撐。」
烏蘭察布市正大力推動大數據、鐵合金等重點領域綠電消納、綠能替代。據核算,該市存量鐵合金專案如果按照30%的比例開展綠電替代,可以帶動新能源開發將近400萬千瓦,如果按照50%的比例替代,將新增新能源裝機700萬千瓦。目前,該市正積極引進和實施鐵合金等符合環保標準的高載能、低汙染專案落地,想方設法增加新增負荷,提高地區用能總量和綠電有效消納水平。
作為國內最大的中長途、中重型燃料電池貨車、重卡及礦卡套用場景所在地之一,目前,鄂爾多斯市正圍繞新能源重卡產業鏈,按照「純電+氫能」雙技術路線,布局新能源重卡、礦用車、專用車專案,完善新能源充換電、智能路網、加氫體系等基礎設施。
2023年初,鄂托克旗首個零碳無塵智慧物流示範專案建成投用,專案以光伏綠電為能源基礎,以新能源重卡、新能源工程機械和全密閉履帶平移自卸掛車為載體,以智慧排程系統為大腦,打造零碳無塵智慧物流的行業標桿。截至目前,已投用70個充電樁、120輛新能源重卡、28台新能源工程機械和12輛新能源公共汽車。該專案的建成投用,為綠電的靈活消納提供了優質場景。
當前,全區各行業各領域正嚴格按照自治區的部署,堅持綠電替代「應替盡替、能替早替」的原則,進一步提升終端用能清潔化、低碳化水平。為了推進新能源多元化場景套用,推動重點產業和重點園區用能高比例綠電替代,自治區在全國率先提出源網荷儲一體化、風光制氫一體化、燃煤自備電廠可再生能源替代等6類市場化消納新能源方式,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與此同時,加強新建高耗能專案使用綠電的剛性約束。
節能降碳,從一度電的綠色轉型開始。實作「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當前,內蒙古正錨定「雙碳」目標,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持續推進電能替代「大振幅邁進」,因地制宜探索內蒙古綠色低碳路徑發展密碼,全力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
中環產業園鳥瞰圖。
見聞丨「綠牌車」越來越多了
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路上跑的「綠牌車」越來越多了。
隨著綠色低碳生活理念的普及,新能源汽車消費逐漸成為當代社會新風尚。據自治區工信廳數據,今年一季度,全區推廣新能源汽車17281輛,同比增長124.5%。
為什麽選擇新能源汽車?剛剛喜提新能源汽車的呼和浩特市民王曉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假設一輛私家車每年行駛2萬公裏,對於燃油汽車來說,按照每公裏六毛錢的費用計算,一年的燃油消耗費用將達到1.2萬元。而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如果按每公裏兩毛的費用來計算純電動汽車的電費,一年的電費花銷只有4000元。因此,新能源汽車比燃油汽車一年能夠節約8000元,相當於節約了2/3的費用。「不是燃油車買不起,而是新能源汽車更有性價比。」王女士笑言。
除了在性價比方面的優勢,作為一種時尚和潮流的象征,新能源汽車也正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在我看來,購買新能源汽車不僅體現了個人對環保的支持,更是一種時尚品味的展現。」包頭市民陳廣龍告訴記者,作為一名「95後」,他身邊的很多朋友購置的第一台車就是新能源汽車,大家都在身體力行倡導綠色低碳生活。
見聞丨專案建設「跑」起來
「化德縣100萬千瓦風光儲專案從開工到建成僅用時6個多月,圓滿完成了‘速度最快、質素最優、造價最低、安全最好’的基建目標,充分展現了‘蒙能速度’。」烈日下,望著不遠處徐徐轉動的風電機組和整齊排列的藍色光伏板,內蒙古化德蒙能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金楊自豪地對記者說。
吳金楊口中的化德縣100萬千瓦風光儲專案是內蒙古能源集團400萬千瓦新能源專案之一。按照計劃,包括化德縣100萬千瓦風光儲專案在內的內蒙古能源集團400萬千瓦新能源專案要在2023年12月底前完成全容量並網發電。
「對於我們來說,壓力和挑戰是前所未有的,這意味著我們要在6個月的時間內完成過去18個月的工作量。白天的時間根本不夠用,只能夜以繼日地幹,多向夜晚要時間。‘倒排工期,掛圖作戰’,這真不是一句口號,我們真是這樣爭分奪秒幹下來的。」吳金楊告訴記者,為了搶工期,建設者們開啟了「白加黑」「晴加雨」模式,加班加點趕進度。吳金楊和專案團隊成員幾個月都回不去一次家,吃住都在專案部。
在全體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化德縣100萬千瓦風光儲專案首台風電機組最終於2023年12月15日成功並網發電,實作了年內並網目標。
隨著化德縣100萬千瓦風光儲專案的建成,吳金楊和專案團隊又馬不停蹄地趕赴了下一個專案建設現場。如今他們正負責商都縣150萬千瓦光伏草業專案的建設工作,這個專案是內蒙古能源集團今年投資額度和裝機規模均最大的新能源重點專案,預計年底實作並網目標。對於吳金楊來說,這又是個難啃的硬骨頭,然而,50歲的他笑對挑戰。「現階段新能源發展正處於一個歷史性的‘風口’,我很榮幸能夠參與其中。」吳金楊說。
總策劃:吉莉
策劃:李霞 劉春
監制:許曉嵐 李中鋒 趙文萃
記者:康麗娜
制作:李慧寧
來源:草原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