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全球科技競賽的大潮裏,中國憑借自己獨特的發展速度和創新能力,不斷重新整理著世界對它的認知。
2024年的時候,中國會交出一份新的「成績單」。這裏面有四項特別重大的科技規劃,這規劃意義非凡,就像是裏程碑一樣。這四項規劃不光會重新塑造中國在科技實力方面的布局,還有可能把全球的科技和產業格局都給改變了呢!
到底是哪四大科技呢?它們會怎樣改變世界格局呢?
【嫦娥六號】
人民日報報道說,嫦娥六號探測器打算在2024年5月發射上天,到月球去采樣。
之前嫦娥五號也在月球采過樣,它一共采了差不多2千克的月壤樣品,靠著上升器和軌域器對接,把月球背面的樣本成功轉移並封裝好,這就完成了中國第一個無人月球采樣返回任務。
嫦娥五號的任務和嫦娥六號不一樣,嫦娥六號的任務會升級,要在月背采樣呢。要是能順利完成任務,那可就是人類首次在月背采樣了。
為啥這麽講呢?要知道,就連自認為航天技術全球第一的美國,在月背采樣這件事上也吃過虧呢。
月球自轉和公轉周期一樣,這就使得月球背面一直朝著背對地球的方向,所以在月球背面執行任務的時候,沒辦法直接跟地球建立通訊聯系。
這就使得在月球背面采集樣本成為一項航天任務,挑戰特別大,美國拉著好幾個國家一起都沒招兒。
可中國自己研發的鵲橋中繼衛星就很好地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
鵲橋中繼衛星在2018年成功部署之後,就一直在地月拉格朗日L2點穩定執行呢。它給嫦娥四號、嫦娥五號,還有這次的嫦娥六號等一系列月球背面探測任務,都穩穩地提供了通訊保障。
此外,中國還大力倡導國際航天合作,和多個國際合作夥伴簽了協定,一起共享鵲橋中繼衛星資源。
這可真是狠狠地扇了美國一巴掌啊,我們不但比你們有本事,還比你們大氣,大國的氣度展現得明明白白!
我們宣布共享中繼衛星資源之後,不少國家和地區的科研團隊跟中國合作,借鵲橋中繼衛星,已經順利開展月球背面的科學探測活動了。
就像聯合研究月球極區的資源分布、揭開月球背面地質構造的演化歷程之類的,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的探月工程。
要是嫦娥六號能從月背采樣後成功返回地球,那咱們國家就會進入探月的新階段,向著建立月球科研站邁進了!
【鈉離子電池】
中國除了航天技術發展得很快之外,還有一項技術也在以從未有過的速度發展,而且還成功打破了以前日韓對中國的壟斷,這個技術就是新一代儲能技術——鈉離子電池技術。
過去這幾十年,鋰電池在儲能技術裏是主流,一直在市場上占主導地位。
1991年,日本的索尼公司成功將世界上第一塊可充電鋰離子電池商業化生產出來,這讓鋰電池在消費電子產品中的套用開了先河。
後來,日本轉到新能源這塊兒,一個勁兒地搞氫燃料電池,南韓就借著這個機會趕了上來。
LG化學、三星SDI和SKI這幾家南韓的電池制造商,靠著很強的產業鏈整合能力以及先進的生產工藝,很快就在全球電動車市場搶到了大量份額。
能這麽講,在全球鋰電池產業規模化生產這塊兒,南韓差不多是處於壟斷地位的。特別是在電動汽車這個領域,南韓的鋰電池產品在市場上車企中的占比幾乎達到了80%。
有朋友可能會問,咱們國家難道沒有生產鋰電池的能力嗎?其實我們也想生產啊,可是原料問題不好解決。
鋰電池的原材料是「鋰」,汽車工業不斷發展,鋰礦就被稱為「白色石油」了,由此能看出它的戰略價值有多高。
不過全球的鋰礦資源特別集中,大多分布在南美洲的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這幾個國家,而咱們國家到現在發現的鋰礦資源,還不到全球鋰資源總量的7%呢。
只依賴進口沒法解決問題呀,畢竟大部份鋰資源都被日韓掌控著,咱們是想做卻做不到。
國家政策支持,企業也投入研發,在這雙重驅動下,為找個替代方案,鈉離子又重新被起來了。
根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2023年的測試結果,在中國,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從一開始大概90Wh/kg提升到了最高的129.2Wh/kg,這個數值快趕上一些商用磷酸鐵鋰電池了,但是它的成本可比同樣效能的鋰電池低得多。
2024年,中國打算把它提高到150Wh/kg。
拿中科海鈉來說,這家中企成功研制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鈉離子電池產品,它安全性高、迴圈壽命長、低溫效能佳等,在市場上得到廣泛認可。
現在,中科海鈉已經開始建設年產2GWh的鈉離子電池產線了,還和好幾家國內有名的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協定,預計在2024年對正負極材料、電解質以及電極結構設計進行最佳化。
要是計劃順利完成了,電池能量密度就會在現有水平上再提高10% - 30%,這樣就能更好地達到電動車輛對續航裏程的需求,也能滿足儲能系統的容量要求了。
鈉離子電池在未來肯定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不過更重要的是,中國的鈉資源儲量很豐富。
這就是說,鈉離子電池大規模商業化不會被原材料供應限制住,能打破歐美日韓等國在電池科技領域長時間的壟斷地位,從而改變世界能源格局。
【中國第四代核電】
實際上在能源這塊兒,2024年咱們國家可不只是能突破鈉離子技術,在核電技術上也會很出彩的。
中國是世界核能大國,在第四代先進核能技術領域,一直都在探索和發展。
功夫不負努力的人,現在中國的第四代核電產業馬上就要進入關鍵的爆發期了,這會重新塑造國內的電力供應格局。
從技術角度講,中國自己研發的高溫氣冷堆(HTR)技術,國際社會都公認是第四代核能系統的典範。
這種反應堆的特點是固有安全性高、燃料利用率高,就算處於極端狀況下,也能保證反應堆安全停堆,不會出現爐心熔毀和放射性物質泄漏這樣的意外情況。
相關研究數據表明,高溫氣冷堆的熱效率能達到45%以上,和傳統核電機組比起來提高了不少,這肯定給低碳、高效的能源供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按照初步的計劃,中國會在2024年把相關示範工程建成並且投入執行,在確定這項技術安全、經濟上可行之後就全面推廣。
其次,在釷基熔鹽堆(TMSR)這一前沿科技領域,中國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全球首個釷基熔巖反應堆商業化測試專案正在甘肅武威開展。
要是成功了,中國就會是世界上第一個掌握第四代核能商業套用技術的國家。【2021 - 2023年中國核能行業發展綜合報告】還有後續的戰略規劃都顯示,特別重視核能產業,在新一代核能技術往後的發展上更是如此。
北極星核電網報道說,2024年以及之後的幾年裏,中國會重點推進沿海省份的核電專案建設。
計劃要新增投產的核電站大多集中在廣西、浙江、江蘇、廣東這些省份,像廉江核電、石島灣核電、金七門核電等總共11個重要專案都在其中,這使得沿海地區核電基地的集群效應得到進一步增強。
另外,【2024 - 2028年中國第四代核電行業投資規劃及前景預測報告】表明,中國正大力推進第四代核能技術的商業化行程。
就像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電站專案,這個電站是國內第一座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有第四代核能系統的安全特性,它要是成功營運的話,就能給以後新型核能技術的廣泛套用打基礎。
技術和經驗不斷積累,我們確信中國的第四代核電產品與技術必然會使中國在全球核能裝備市場占據更關鍵的地位。
【商業航天】
最後一個裏程碑就是商業航天。全球科技競爭越來越激烈,對太空資源開發的需求也在增長,商業航天領域已經變成各國爭著搶占的新高地了。
過去這十幾年,美國一直遙遙領先,一騎絕塵,全球首富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就是其中最出名的。
但這些年來,中國的民營航天企業正在奮起直追。到2023年底的時候,中國民營企業已經成功進行了數十次火箭發射任務,這裏面還有不少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運載火箭呢。
像星際榮耀公司自己研發的「雙曲線」系列火箭,已經有很多次完成商業發射了,成功率在95%以上呢。
同時,國內藍箭航天、零壹空間這些知名企業,在低成本可重復使用火箭研發方面也有了重要進展,這意味著中國商業航天在降低發射成本、提高發射效率上會形成有利競爭。
到2024年的時候,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會出現爆發式增長的情況。朱雀二號打算進行3次發射,雙曲線二號準備在海上做回收試驗。
銀河航天正積極打造大規模低軌寬頻通訊衛星星座呢,打算在2024年之前部署1000多顆衛星,這些衛星能覆蓋全球的大部份地方,給大家提供又快又穩的互聯網接入服務。
中國航天獨角獸時空道宇打算在接下來的兩年裏把星座一期72顆衛星部署好,達成全球即時數據通訊服務,之後會把服務精確到厘米級。
能這麽講,2024年就會是中國商業衛星的爆發之年,中國商業航天的故事啊,才剛剛開始呢。
中國民營航天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這下全球民營火箭市場不再是美國一家獨大了。
中國好多航天企業都順利簽了好些個國際合作協定,把火箭發射服務、衛星制造技術等一整套解決方案推向了國際市場。
全球新經濟產業第三方資料探勘和分析機構艾媒咨詢釋出了【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趨勢專題研究報告】,按照這個報告的預計,到2024年的時候,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規模會突破2.3萬億元。
美國現在在全球商業航天市場還占著挺大份額呢,不過中國正以特別快的速度把差距縮小,在一些細分的地方還有望超過美國。
這場在天際間展開的競賽,肯定會讓中國在全球科技版圖裏占據更顯著的位置。
總體來講,要是中國在2024年這四項科技發展都能逐個達成的話,那世界的科技格局就會被改變。中國已經從跟在別人後面跑的角色變成帶頭的了,肯定會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裏寫下光輝的一頁!
【1】-李明伽-【自主第四代先進核能研發迎重要節點:甘肅釷基熔鹽實驗堆獲執行特許】-澎湃新聞2023年6月
【2】-劉橈-【2024,中國航天精彩可期】-人民日報海外版
【3】-劉橈-【鈉離子電池,開辟儲能新賽道】-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