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以科技創新培育產業新質生產力 讓乳業煥發新活力

2024-05-15財經

乳源功能性成分開發與人體健康論壇在京召開

以科技創新培育產業新質生產力 讓乳業煥發新活力

當前,中國乳品工業的科技創新進入深水區,不僅對科技的需求加大,還具有跨學科、多領域交叉的顯著特征,在引領中國乳制品行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過程中,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面向行業未來的新質生產力不斷凸顯。4月26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支持的2024年國際食品安全與健康大會——乳源功能性成分開發與人體健康論壇在北京舉辦。與會專家聚焦新質生產力提升,擘畫中國乳業發展新格局。會議由上海理工大學健康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艾連中和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雲戰友共同主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謝明勇表示,中國乳品行業正經受「階段性產能過剩」帶來的陣痛期,在乳業大盤減速的大趨勢下,乳品行業正以人群全生命周期的營養健康需求為導向,透過技術創新實作功能型乳制品研發與技術革新,不斷將中國乳品行業拉升到新的發展高度。他希望乳品行業要始終立足中國乳業高質素發展的宏偉目標,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作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為核心使命,不斷將科技創新滲透到乳品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在不斷的磨礪與錘煉中,為中國乳業創新提供新方案,為引領世界乳業未來貢獻新智慧。

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劉春喜表示,在全球化與科技浪潮的推動下,創新已經成為驅動乳品行業乃至全球食品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中國乳業的領軍企業,伊利集團積極參與「十二五」「十四五」等國家級以及省級科研專案,將先進的資訊科技套用於乳品生產、研發、銷售等各個環節,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和營養價值,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健康、美味的乳制品,帶領行業推進形成向「奶業新質生產力」的躍遷。

突破關鍵技術

推動中國特醫食品行業科技自立自強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乳粉是保障早產兒、代謝疾病患兒等生命健康的必需品,其科技含量高、研發難度大,標誌著嬰幼兒配方乳粉行業的創新水平。

謝明勇表示,創制滿足人群特定狀態下營養需求的相關食品並實作產業化,不僅是消費者的迫切需求,也是實作中國特醫食品行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舉措。中國乳品行業亟需做好頂層設計,依靠科技創新,突破特醫食品核心原料、關鍵技術,為中國特醫食品產業走自立自強的發展之路註入力量。

【食品安全法】規定,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應當經國務院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註冊。註冊時,應當送出產品配方、生產工藝、標簽、說明書以及表明產品安全性、營養充足性和特殊醫學用途臨床效果的材料。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相關領導對中國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註冊管理進行了介紹,並重點對研發設計、關鍵原料、配變異數異、共線生產、檢驗能力、標簽標識進行深入解讀。

針對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關鍵原料,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姜毓君表示,原料與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的品質息息相關,特殊醫學狀況嬰兒的營養需求不同,各類別配方食品進行配方設計時原料選擇存在差異。透過對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對嬰幼兒配方乳粉品質的關聯性研究發現,嬰幼兒配方乳粉營養成分的差異會引起樣品儲藏穩定性的差異。

聚焦乳源功能性成分開發

賦能大健康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大健康時代開啟了「主動健康」模式,亟需功能性配料的自主創新。乳中富含多種功能性活性物質,以乳源性活性肽、母乳低聚糖、乳脂肪球膜、活性蛋白為代表的功能基料的開發和套用,已成為乳業搶占國際技術制高點的重要抓手。

「乳蛋白在開發抗疲勞肽、改善睡眠肽、降血糖肽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趙謀明表示,在運動營養食品中,蛋白源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蛋白酶解產物/肽和胺基酸)的補充不僅可以維持運動過程中的能量穩態,還能啟用恢復期的蛋白合成途徑,從而促進肌肉修復。「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挖掘更多的功能性乳蛋白肽,明晰其健康功效及作用機制,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健康營養食品。」趙謀明說。

「乳源酪蛋白活性肽對血糖的調控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助理劉學波表示,以牛乳酪蛋白為原料制備的酪蛋白水解肽,可透過抑制α-葡萄糖苷酶、調節GLP-1分泌及肝臟糖代謝等途徑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及血糖水平。下一步,將圍繞小分子寡肽的體內代謝特征及其調控血糖水平的「腸—肝」軸途徑進行研究。

「嬰配奶粉乳基來源與母乳在蛋白等組分的含量、組成以及結構方面的差異,會影響其營養消化特性和功能活性,繼而影響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和健康。」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周鵬表示,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可適當對動物乳來源蛋白的組成和結構特性,以及加工、制備工藝進行調整最佳化,提升其營養消化特性和潛在的健康功效。

創新消費場景

實作多元化套用

母乳中生物活性物質的研究已成為揭示人類早期發育,特別是腦、腸道和免疫發育的突破口。從母乳研究出發,中國乳業不斷拓展研究領域、聚焦細分方向、創新消費場景,讓科研成果轉化為老百姓手中實實在在的優質產品。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副教授趙艾表示,母乳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如母乳低聚糖(HMOs)、脂肪酸和蛋白質等,對嬰幼兒腸道菌群定植和免疫發育有直接影響。行業研發人員要關註生物活性成分的協同作用,實作以「糖」促「糖」、以「脂」調「脂」、以「蛋白」養「蛋白」,共築嬰兒整體健康狀態。同時,在「老」成分中進行新功能挖掘,實作多組分聯動,開發出多項優質產品,促進人群健康。

目前,乳糖酶在乳品工業中套用廣泛,市場上的各類無乳糖牛奶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江正強表示,在乳品用酶市場中,蛋白酶(主要為凝乳酶)占總乳品酶業務的60%,其次是乳糖酶,占全球乳制品酶制劑的25%。乳糖酶作為生產無/低乳糖乳制品的有效工具,可以透過水解乳糖來降低乳糖含量,解決乳糖不耐癥。他認為,脂肪酶、溶菌酶等在乳品中表現出很大的套用潛力和價值。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楊振宇表示,乳類既是蛋白質、鈣和鎂的重要來源,又可作為維生素D強化的載體,合理食用有助於兒童骨骼發育。高鈣維生素D和維生素K的功效因子組合可以幫助兒童生長發育,而乳鐵蛋白在提升兒童免疫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營養素之間存在互動作用,適宜比例的營養素攝入方能實作最佳兒童骨骼發育。

為推進科技創新在乳品行業的產業化實踐,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雲戰友表示,伊利在全球布局15個研發創新中心,打造了一流的創新平台。在益生菌研究領域,從母嬰源出發,構建中國母嬰源菌株資源庫,開發適應全生命周期人群需求的明星菌株。在技術創新方面,構建了乳享技術平台,持續最佳化減糖、減脂產品的風味和質構,透過乳業創新賦能人群健康。

文|記者 閆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