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的必由之路。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領域,數碼經濟能夠助力關鍵性技術實作突破、發生質變,促進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進而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註入源源不竭的動力。
數碼經濟重在催「新」提「質」
數碼經濟為生產力三要素的更新提供基礎。首先,數碼經濟時代,勞動者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新知識、學習新技能,有助於不斷提高其素質與技能水平。並且,數碼經濟催生了大量新興職業,為勞動者提供了充足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前景,也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了掌握新科技、擁有新技能的新型勞動者。其次,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資訊科技使勞動資料實作智能化升級,生產過程更加高效精準,在勞動資料更新和生產過程最佳化的動態調整下,數碼經濟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叠代更新的勞動資料。再次,隨著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數碼經濟還促進了跨界融合和創新發展,使產業界限更加模糊,勞動物件的範圍得以延展,進而為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最後,數碼經濟不斷更新生產力三要素,實作更高素質的勞動者、更新技術的勞動資料、更廣範圍的勞動物件的創新性配置和全方位最佳化組合,進而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數碼經濟為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提供支撐。第一,數碼經濟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套用場景和豐富的數據資源,數碼平台推動了以數碼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代表的現代資訊科技套用,為催生更多新技術提供了支撐。第二,數碼經濟催生了眾多新興產業,以數碼產業化形成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賽道,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涵蓋了數碼技術當前與未來發展方向,並有效牽引其他領域和行業發展。同時,產業數碼化加速傳統產業數碼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並不斷促進產業鏈的最佳化整合,進而不斷釋放新質生產力發展潛能。第三,憑借數據驅動的研發創新、數碼技術的融合套用、數碼平台的推廣普及以及產業鏈的數碼化協同,數碼技術作為底層邏輯與各個領域深度融合,成為量子資訊和類腦智能等新產業、虛擬生產和萬物互聯等新模式、原創性和顛覆性技術突破等新動能的技術支撐,對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領域起到強勁的推動作用。
數碼經濟為高質素、高品質、「質」優勢提供基石。隨著數據成為關鍵生產要素,生產方式發生深刻變革,經濟發展方式由傳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數碼經濟透過智能化、自動化的生產方式,提高了產品精度,實作了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和精準化、個人化服務的統一,加快了新質生產力發展。現階段,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數碼經濟憑借數碼技術、數碼平台能夠實作長尾效應和精準控制,滿足多樣化、個人化需求,並推動綠色生產與迴圈經濟發展。此外,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數碼經濟透過最佳化生產流程、精確使用者畫像、強化品牌建設等方式,不斷增加企業的國際認可度和品牌競爭力,為打造「質」優勢提供了堅實支撐。
多方協同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第一,以數碼技術突破為抓手,增強新質生產力發展驅動力。數碼技術是科技創新的重點,也是實作其他先進技術創新以及創新成果轉化套用的基礎。一方面,要加強和最佳化數碼技術突破與供給。針對國家戰略需要,聚焦大數據、雲端運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部署國家重大科技專案,加大對中長期研發周期的支持,鼓勵並保護原創性數碼技術創新成果。打造國家實驗室體系,構建高水平數碼創新平台,利用「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方式,推動重大研究專案和關鍵技術攻關。另一方面,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鞏固技術突破基礎。在數據供給領域,完善市場機制,推動數據要素開放共享。在算力最佳化領域,以超算中心與雲端運算資源平台建設為基礎,推動大規模分布式儲存和彈性計算等技術創新。在演算法套用領域,以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以及人工智能建設為關鍵,最佳化演算法矩陣,並運用演算法模擬現實,實作生產生活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第二,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優勢。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激發數碼技術發展潛力和打造新質生產力核心優勢的重要載體。首要的是積極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堅持服務於國家戰略需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基礎研究創新成果為依托,著力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資訊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和高端伺服器等核心基礎產業。推動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加強核心演算法研究,並將其與新能源汽車、電子商務、金融和醫藥等多領域結合,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開花。此外,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產業園區建設,構建各具特色且優勢互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數據是算力演算法的基礎,算力演算法發展又為數據網絡更新提供動力與支持,要大力推進數碼產業集群建設,利用產業間溢位效應實作產業升級,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
第三,以未來產業前瞻性布局為引領,搶占新質生產力發展先機。對未來產業進行前瞻性布局規劃,是搶占新質生產力發展先機的主要抓手。把握科技創新與市場需求趨勢,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以及科研條件的差異化特征,有針對性地設計未來產業發展藍圖,構建起全國各區域協調發展、重點培育且優勢互補的產業鏈條,暢通數碼技術研發、轉化、套用渠道,打造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充分利用中國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圍繞數碼產業發展要求,構建套用導向的科研創新平台,加強交叉學科融合創新與開放合作,強化技術攻關,依靠關鍵數碼技術突破形成先進技術優勢,引領、推動未來產業的前瞻性布局,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碼產業集群。
第四,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基礎,築牢新質生產力發展根基。數碼技術創新和數碼產業發展的主體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要構建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最佳化學科設計,大力培養能熟練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擁有互聯網思維與創新思維的復合型高端人才。評價方面,要構建以科技創新質素、績效與實際貢獻程度為核心的新型評價激勵機制和科學、公正、全面的人才評價體系,充分考慮數碼技術領域的特殊性,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多方位衡量拔尖創新人才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引進方面,瞄準國際化高層次人才引進,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完善人才流動機制,健全人才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創新人才集聚高地。
第五,以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為關鍵,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支撐。打通科技創新發展的卡點、堵點和難點,關鍵在於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科技體制機制。其一,最佳化科研專案管理機制、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加強科研誠信建設,依托數碼平台對創新專案申請、立項到成果轉化的全過程進行協調管理,推動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創造激勵創新環境,激發創新活力。其二,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鼓勵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透過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不斷湧現,助力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其三,最佳化創新政策環境,實作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加快制定和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系列政策舉措,積極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區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力。
(作者系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
作者:蓋凱程 韓文龍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4年3月26日第28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