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馮堯
近日,由深圳上市公司協會聯合深圳市證券業協會、深證投資者服務中心等機構舉辦的投資者走進上市公司活動,來到鋰電池結構件龍頭科達利。
隨著動力電池產能出海,科達利海外投建產能也緊隨其後,產能出海成為市場對這家鋰電結構件龍頭最關註的話題。
在活動中,科達利介紹了其在海外產能布局情況,同時還透露將積極切入人形機器人領域,開啟公司第二增長曲線。
據悉,此次活動由中國基金報等機構提供線上路演支持,采取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同步舉行,線上觀看直播的投資者近10萬人次。
近年業績高速增長
「我們主要根據下遊動力電池廠商的產能布局來投建相應產能。」 科達利總裁勵建炬在交流中透露。
資料顯示,科達利主營業務為鋰電池精密結構件和汽車結構件研發及制造,產品主要分為鋰電池精密結構件、汽車結構件兩大類,主要套用於汽車及新能源汽車、儲能電站等行業領域。近五年,鋰電池結構件收入占該公司營業總收入均超95%。
相比於電池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等鋰電「四大件」,鋰電池精密結構件往往是鋰電產業鏈中容易被忽視的環節。
但實際上,從價值量看,鋰電池結構件目前占電池總成本的占比並不低,一般占電池成本5%~8%,甚至高於隔膜和電解液的占比。且在越小尺寸電池的成本中,占比越高。
而且,結構件還關乎鋰電池安全,直接影響電池的密封性、能量密度等關鍵效能。華金證券預計,到2025年,全球結構件市場規模有望超過600億元。
據科達利方面透露,該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擁有16個生產基地,客戶涵蓋全球知名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及汽車制造企業,如寧德時代、中創新航、LG、松下、特斯拉、三星、億緯鋰能、欣旺達等。
隨著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迅速攀升,科達利也進入業績高速增長期。2023年,該公司實作營收105.11億元,同比增長21.47%;實作歸母凈利潤12.01億元,同比增長33.47%。
拉長時間看,其營收規模從2020年的19.85億元,迅速增長至2023年的105.11億元,而歸母凈利潤則從2020年的1.79億元增至2023年的12.01億元,過去三年增長振幅達到570.95%。
海外產能按計劃推進
隨著寧德時代、億緯鋰能、中創新航、欣旺達等主流動力電池廠商邁開出海步伐,尤其是歐洲市場已成為國內鋰電廠商投資的熱土,作為產業鏈上遊的科達利自然需緊跟步伐。
不過,鋰電產業鏈企業出海亦面臨供應鏈安全、人工、環保、政策以及法律等一系列風險。一方面,業內頻頻傳出歐美主機廠推遲汽車電動化行程的傳聞;另一方面,部份國家試圖透過關稅等措施,制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在交流中,勵建炬也談及自身對此的看法。他表示,從邏輯上看,歐美其實非常希望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歐美出台相關政策,本意也是想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節奏,只是苦於沒有完善的鋰電池產業鏈。」
他表示,目前歐洲電池廠均按照計劃向前推進,只是投產節奏沒有國內快。
據了解,科達利早在2020年便推動產能出海,目前分別在德國、匈牙利、瑞典配套當地的動力電池工廠投建了海外基地,而這三個海外基地目前均已投產。
此外,2023年5月,科達利公告披露擬與匈牙利科達利共同出資在美國投資設立美國科達利,投資建設美國新能源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生產基地,投資總額不超過4900萬美元,地點位於印第安納州,全部達產後將實作年產值約7000萬美元。
「目前海外營收占公司整體收入還不高,未來隨著產能投產,占比會逐步提升。」 勵建炬在交流中表示。
切入人形機器人賽道
除了穩固鋰電結構件基本盤之外,科達利也試圖勾勒第二增長曲線。
自2023年以來,人形機器人熱度持續高漲,尤其是硬件能力不斷提升和AI大模型的加持,帶來了明顯催化效果。在業內看來,人形機器人正處於從實驗室邁向產業化的關鍵節點。
今年4月底,科達利宣布與台灣盟立、台灣盟英合資布局人形機器人關鍵零部件諧波減速機。按照計劃,科達利出資4000萬元,出資比例40%;台灣盟立以現金方式投入3400萬元,占註冊資本的34%;台灣盟英以現金方式投入1000萬元,占註冊資本的10%。
據悉,盟立為盟英最大客戶,前者主營自動化系統,後者主營諧波減速機。按照計劃,合作方將提供諧波減速機的生產技術,而科達利負責在內地產能落地、客戶資源的協助開拓。
在此次交流中,勵建炬也談及這一布局。他表示,公司基於當前的制造優勢,與具有技術優勢的兩家台灣企業共同投資設立控股子公司,是基於全球市場人形機器人在工業領域未來的發展前景。
他表示,各方預期和機器人有關的精密機械零部件,如機器人關節、控制器、驅動器、減速器等關鍵元件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是產業及產品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希望透過各方的資源投入提升綜合效益,進一步擴大公司整體的經營效益。」 勵建炬表示。
編輯:艦長
稽核:許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