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雲南白藥:2023年公司三七中藥材外銷收入同比大幅增長81%

2024-05-15財經

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南白藥」或「公司」)5月14日釋出公告稱,公司於5月13日召開了業績說明會。在會議上,雲南白藥透露, 2023年,公司三七中藥材外銷收入同比大幅增長81%。公司聚焦雲南道地藥材和白藥優勢品種,在以成本可控、優質可溯、質素均一的三七原料配合藥品智能制造中心,迅速搶占三七市場,在三七領域保持持續領先。

▲雲南白藥公告截圖

投資者詢問,雲南白藥的大健康日化產品現在除了牙膏,也做了諸多布局和培育,現在表現最突出或者成長性最北看好的是哪個產品?目前市場表現數據在行業內處於什麽水平?雲南白藥答復: 2023年,雲南白藥透過挖掘存量潛力,健康品事業群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實作營業收入64.22億元,同比增長6.50%。2023年「雙11」期間,健康品事業群實作多個榜單第一: 其中雲南白藥天貓牙膏官方旗艦店實作突破性爆發,單店銷售業績首次破億,成為首個憑借牙膏單品破億的旗艦店;在抖音也奪得牙膏爆款榜第一、抖音品牌牙刷爆款榜第一等全新戰績。防脫洗護領域,養元青加速成長,全年實作破圈式增長,銷售收入突破3億元,同比增長36%。「雙11」期間養元青線上銷售交出多項亮眼成績單:天貓國貨防脫品類第一、2023年年度累計抖音銷售破億元;養元青核心大單品控油防脫套裝登頂抖音商城防脫洗發乳爆款榜第一、拼多多平台滋養防脫洗發水暢銷榜第一。

雲南白藥健康品事業群戰略發展目標是成為一體化的口腔健康、頭皮護理、身體護理解決方案提供商,透過構建功效護理產品的供應鏈平台、搭建精細化的商業大數據平台,致力於可持續發展,實作引領行業技術革新的戰略目標。公司將持續挖掘新渠道增長潛力,透過拓展新型渠道應對消費分層,以叠代技術創新帶動產品升級,圍繞個人健康的功效性產品服務,做新做精健康好生活。

談及元青系列產品的定位和為什麽在養元青系列產品包裝上並未有凸顯「雲南白藥」的標示,雲南白藥稱,公司以母品牌+子品牌的品牌矩陣構建品牌戰略,以傳統母品牌和各細分賽道強勢子品牌為產品矩陣賦能,持續推動業務拓展。養元青致力於打造控油防脫第一品牌,做強品牌影響力,公司優選「一洗一育」產品組合,提煉控油防脫核心功能賣點;建立「養元青防脫管理局」自主知識IP,樹立專業背書;官宣產品代言人,拉動品牌認知。2023年,養元青加速成長,全年實作破圈式增長,銷售收入突破3億元,同比增長36%。「雙11」期間養元青線上銷售交出多項亮眼成績單。

雲南白藥向投資者介紹了公司與華為合作的情況。 2022年7月,公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了【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全面合作協定】,雙方將在人工智能藥物研發領域,開展廣泛的交流和合作,探索聯合科研創新的機制,擴大雙方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包括但不限於大小分子設計、相關病癥、數據庫開發等。2024年2月,公司與華為雲端運算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共同致力於中醫藥行業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套用,打造中醫藥行業大模型並展開生態合作。基於公司在中醫藥領域積累的豐富行業數據和產業鏈資源,雙方將聯合探索對中醫藥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數據進行深度挖掘與重構,為中藥材產業賦予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能與創新活力源泉。

雲南白藥還回答了投資者關於企業三七產業鏈布局的問題。公司透過建立面向三七產業鏈條的數碼化基礎設施和資訊化建設,推動貫穿於全供應鏈的數碼化改造行程,用數碼化解決方案打造品質穩定且全流程可追溯的三七原料產品,最大限度克服了傳統農產品粗放加工所造成的品質波動,逐步形成合理的價格機制和規範的產業營運機制,引領和帶動產業發展,助推三七產業升級。 2023年,公司三七中藥材外銷收入同比大幅增長81%。 公司聚焦雲南道地藥材和白藥優勢品種,在以成本可控、優質可溯、質素均一的三七原料配合藥品智能制造中心,迅速搶占三七市場,在三七領域保持持續領先。面向未來,公司將以「三七產業龍頭」為目標開展業務布局,積極打造三七體系全產業鏈營運,在更多治療領域打造有利競爭。

值得一提的是,據近期媒體報道,雲南白藥原董事長王明輝、原營運總監兼高級副總裁尹品耀等5位公司前高管,從2023年年初至2024年年初,因涉及同一事項先後被紀委監委部門帶走調查。目前這5人的案件分在雲南曲靖、西雙版納等數個地方辦理。截至目前,雲南白藥方面對此訊息未有回應。據媒體了解,去年3月至今年2月,前述高管均在新任期開始後幾個月內相繼離職,且在闡述離職原因時均稱系「個人原因」。有媒體報道表示,王明輝等人被調查或涉及雲南白藥收購萬隆控股(現已更名雲白國際)一事。該事項也是雲南白藥啟動混改後的第一起收購案例,彼時,雲南白藥將此舉意圖闡釋為「提升國際化水平,進軍工業大麻業務」。但實際上,萬隆控股一直以放債為主營業務之一且近年來出現借款人債務違約,並在2022年給雲南白藥造成大額減值損失。

讀創財經綜合

審讀:孫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