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中部要加快崛起,這兩省的擔子更重了

2024-06-07財經

時隔二十年,中部地區再度迎來發展新機遇。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若幹政策措施】。會議指出,要始終緊扣中部地區作為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的戰略定位,著力推進各項重點任務,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實際上,自2004年「中部地區崛起」首次在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以來,這二十年裏中部地區生產總值漲超近10倍。2023年,中部地區GDP占全國比重為21.6%。

中部地區崛起二十年,所取得的成績是毋庸置疑的。

但當下,中部六省面臨的困境也是真實存在的。

受國內外經濟環境轉變影響,此前「高歌猛進」猛進的中部地區,經濟增速放緩明顯,且內部趨於分化。2023年,中部六省中僅湖北、安徽兩省經濟增速跑贏全國水平。2024年一季度,除湖北外,其余5省增速不及全國水平。

一季度,中部六省中僅湖北經濟增速跑贏全國水平 圖源:江西省資訊中心

因此,在本輪中部地區崛起的部署中,「加快」成為重點。此前召開的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步伐加快」的相關表述頻繁出現。在時間緊迫、任務繁重、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中部地區如何加快崛起?

山西的煤炭依賴

目前看來,山西是中部六省中,經濟相對薄弱的省份。

從經濟體量來看,2023年山西GDP約2.57萬億元,在中部六省中排名末位,與排第5的江西相差近6500億元。同時,山西也是中部六省中唯一GDP低於3萬億元的省份,即便按照山西在2023年年初設定的5.5%增長目標,該省要跨過3萬億元門檻,還需一段時間。

而同為中部地區的河南、湖北,已朝著6萬億元的目標出發了。

山西的薄弱不僅體現在經濟體量上,其產業結構也較為單一,地區經濟仍高度依賴「煤炭」支撐,導致該省的經濟發展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幹擾,經濟波動較大。

這在山西近期經濟數據中也有所體現。

2023年,山西經濟尚保持5.0%的增長,雖仍低於全國水平(5.2%),但兩者僅相差0.2個百分點。且從數據來看,山西經濟表現也較為平穩,前三季度增速分別為5.0%、4.7%和4.5%,雖有下滑趨勢,但波動並不劇烈,在四季度也出現了止跌回升。

山西太原(圖源:圖蟲創業)

但受煤炭產量減產與國際煤炭價格持續下探影響,2024年一季度,山西經濟「急剎車」。一季度,山西的實際增速僅為1.2%,在同期31個省份的排名中墊底。

不僅如此,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山西還是全國唯一經濟縮水的省份,經濟總量比去年同期減少超400億元,名義增速-7.4%。

實際上,對於自身產業結構的困境,山西很早就有較為清晰的認識。早在2006年就提出經濟「脫煤」、產業轉型等口號。2021年,山西更是一次推出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努力實作從「一煤獨大」到「八柱擎天」的轉變。

山西轉型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據新華社報道,2021年,山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占比達到34.3%;單位GDP能耗可實作全年下降3.2%;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8%;產業上,晉南新特效藥基地、晉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都得到了十足發展。

但受保供能源等多方因素影響,時至今日,山西經濟仍與「煤炭」高度關聯。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山西煤炭工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仍達52.6%,近年來的煤炭產量也連創新高。2022年,根據山西省統計年鑒,全年全省GDP構成中31.7%來自采礦業。

轉型亟待解決。在2024年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中,「轉型」一詞被提及17次之多。這既反映出山西轉型的決心,也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轉型的艱巨。

「需要給予一定的外力支持。」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湖北省統計局原副局長葉青看來,較為單一的經濟結構與傳統產業的升級緩慢,使得以山西為代表的中部六省,經濟整體較難跟上當下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而增速的放緩又將進一步加劇產業建設升級難度等問題,繼而拖累發展速度。

葉青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盡管包括山西在內的中部地區正在積極推進經濟轉型,但在當今全球經濟環境下,要加快崛起就不能僅憑單打獨鬥,特別在中部地區涉及到中國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前提下,宏觀層面給予一定的協調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山西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到,「轉型發展,要把練好內功和借助外力結合起來」。而更早之前,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人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提到,山西轉型發展存在困難與束縛,除了需要自身努力,還需要外力支持。

湖北最被看好

在中部六省中,湖北是外界較為看好的中部新引擎之一。

單論經濟體量,湖北GDP雖低於河南,長期處於全國第七、中部第二的位置,但近期湖北的發展勢頭明顯強於河南。最近10年來,湖北經濟增速僅在2020年低於全國水平,其余年份,其經濟增速均領先全國0.8-2個百分點左右。在今年一季度,湖北以6.1%的增速,成為中部地區唯一跑贏全國水平(5.3%)的省份。

雄厚的工業基礎,是湖北經濟能持續發力的動力源泉之一。

以集技術、勞動、資金為一體的汽車產業為例,自1969年「二汽」落地湖北十堰以來,歷經50多年發展,湖北省內已集聚25家整車企業、1600多家零部件企業,成為全國汽車產業化程度最高、產業鏈最完整的省份之一。

對於產業的轉型升級,湖北的「嗅覺」也極為靈敏。早在2009年,湖北省會武漢就率先喊出成為「新能源汽車之都」的口號。2022年,湖北的「武襄十隨」汽車集群更是入選全國第三批先進制造業集群,成為中國3個國家級汽車產業集群之一,產值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湖北省國資委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湖北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09%、高於全國81個百分點。去年11月,湖北釋出汽車產業轉型發展實施方案中還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省汽車總產量比重達到40%以上。

此外,針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最為核心競爭力的無人駕駛技術,湖北也有所布局,例如武漢在全國率先釋出全無人駕駛商業化營運試點政策,並已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營運服務區。

湖北經濟在未來的更大依仗,在於科教資源集聚的優勢和區位優勢。

實際上,中央有關會議在談及「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時就曾強調,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要充分發揮科教資源集聚的優勢和區位優勢。而這些,恰恰都是湖北的優勢項。

從教科優勢看,中部六省共有「985」高校6所、「雙一流」建設高校20所,其中湖北一省就占據了2所「985」高校,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占中部地區的3分之一。此外,武漢還是全國布局建設的第五個科技創新中心,其建設之初就有「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創新增長極的使命。

區位優勢就更不用說。因承東啟西、接南納北、通江達海的獨特區位,湖北歷來就有「九省通衢」之稱。但湖北並沒有並沒有滿足於此,公路、鐵路、水路、空路「多式聯運」,正在推動湖北由「九省通衢」向「九洲通衢」跨越。

需建立協同發展機制

中央層面有關「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部署,無疑是當前中部六省經濟發展的新機遇。但在或許有限的扶持資源下,面對經濟發展差異較大,但又需加快崛起的中部地區,政策扶持究竟該傾向於哪裏?

對此,葉青認為,經濟結構單一、產業轉型步伐緩慢等困境,並非僅山西一省存在,中部六省甚至東、西部部份省份均存有類似問題。「中部地區資源稟賦相對優秀,工業基礎較為雄厚,但其資源相對分散,人均資源略顯不足,在此背景下,部份產業規劃還存在重疊的情況,這極大影響了中部地區資源的最大效益利用。」

以教育資源為例,整個中部地區有700多所高校,在校生占全國的30%。但生均經費不僅顯著低於東部地區,甚至與西部地區也相差甚遠。

教育部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中部地區生均經費投入17725.22元,遠落後於東部沿海地區(24757.59元)、西部地區(29341.17元)和全國平均水平(22205.41元),比東部地區低約29%,比西部地區低約42%,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0%。

其中,湖南省和河南省的生均經費分別為15019.33元和15353.80元,位例全國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三。

圖源:圖蟲創意

想要加快崛起,在葉青看來,中部六省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協同發展機制,有大局觀意識,真誠共享優質資源,真心共建高質素產業鏈。「同時,還可以建立一體化利益補償機制,在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對內對外都能做出必要的互利共贏安排。」

「除了一體化協同發展外,基層營商環境的建設也是中部地區快速崛起的關鍵。」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中國中部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旭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中部地區的自身資源稟賦並不落後其他地區,而當下與其他發達地區的主要差距,可能主要集中於基層營商環境的建設上。

實際上,在6月1日召開的第十三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中部投資促進推介會上,中部地區六省有關領導均將「營商環境」與「創新轉型」並列提及。而在此之前,六省也都以持續推進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作為重要抓手之一,部署出台了相關政策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