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大儲存芯片企業都公布了一季度的業績,業績顯示他們仍然處於虧損當中,主要原因在於中國並未迅速增加需求,導致全球儲存芯片行業仍然處於虧損當中,這意味著他們此前聯手減產漲價的措施並未取得效果。
第一大儲存芯片企業三星公布的業績顯示凈利潤暴跌86%,這已是它連續數個季度暴跌,利潤暴跌仍然是儲存芯片業務拖累,它的儲存芯片業務部門出現34億美元的營業虧損,創下了14年來的虧損紀錄。
全球第二大儲存芯片企業則與三星同為南韓企業的SK海力士,SK海力士凈虧損達到19億美元;第三大儲存芯片企業則是美國的美光,美光的凈虧損達到23.1億美元,較去年二季度的19億美元擴大了。
為了扭轉虧損,業內傳出這些儲存芯片企業聯手減產、漲價,從去年以來全球儲存芯片價格已回升兩成,然而從他們的業績可以看出,儲存芯片價格回升並未能扭轉他們虧損的命運,導致如此結果在於全球最大的儲存芯片市場--中國市場並未迅速增加采購量。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采購國,中國采購了全球七成的芯片,而采購的儲存芯片占全球市場的份額達到三分之一,從這三大儲存芯片企業的業績可以看出,中國並未增加采購量,乃至可能還在減少,導致他們聯手漲價都未能扭轉虧損。
中國儲存芯片在早幾年已開始起步,2022年中國的儲存芯片更率先量產了232層NAND flash,由此國產儲存芯片市占率一度猛增,給韓美的儲存芯片企業帶來巨大的壓力。
從2022年下半年以來,全球儲存芯片價格腰斬,不過隨後美國出手,阻止海外先進器材企業為這兩家中國儲存芯片企業提供先進器材,導致他們的技術研發陷入停滯,2023年三星、美光等研發成功300層NAND flash,重新取得儲存芯片技術主導權。
不過雖然中國的儲存芯片雖然稍微落後,但是由於資訊保安等因素的影響,國內企業市場還是在采用國產儲存芯片,甚至美光還曾被進行安全審查,這對於國內企業市場影響深遠,為了在中國銷售更多儲存芯片,美光放下了身段,主動與中國一家儲存芯片企業和解,並派出高管訪華。
儲存芯片與手機芯片、CPU、伺服器等芯片行業有很大的不同,由於技術的差異,如今的儲存芯片仍然采用10納米以上工藝,而不是如這些邏輯芯片那樣進展到3納米,如此國內的儲存芯片完全可以利用現有的芯片器材繼續發展,實作國產替代。
韓美儲存芯片在聯手漲價的情況下都未能扭轉虧損的局面,凸顯出中國市場對全球芯片的影響超過他們的預期,如果中國加強國產芯片替代,芯片進口繼續減少,即使他們擁有技術優勢,也可能如儲存芯片行業那樣持續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