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完美產能背後,巨量進口依賴

2024-10-18財經

前言

時至今日,在全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只有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制造能力實作了全能化,它既不是美國德國,更不是日本南韓,而是我們。

我們的制造業,門類已經齊全到讓全世界震撼。 已經涵蓋了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的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

同時,我們的產能巨大,不僅可以滿足14億多人口的衣食住行和各類工業品需求,而且還有剩余產能可以為全世界、全人類提供服務。

至於我們供應鏈的復雜程度,卻是美國一直觀察的重點。 他們認為,中國制造業供應鏈的復雜度高、鏈條長度大,非常容易受到風險波及,尤其是發揮工業和制造業優勢所需要的各類原材料及能源。

(一)工業的血液

柴油、石油、航空燃油在本質上都是高度關聯的,在制造業大量需要能源的同時,國家安全同樣需要充足、穩定的能源保障。

即使氫氣、鋰電等新能源不斷發展的今天,如果沒有足夠的石油,戰機就無法起飛、艦艇就無法出海、坦克和汽車也無法行駛,每個軍事強國家仍然將石油視如珍寶。

2023年我們一共進口石油約5.64億噸,同比增長近11%,繼續保持全球石油進口總量第一的位置。

進口來源國家的前五名分別是: 從俄羅斯進口約1.07億噸、從中東的沙特口約8600萬噸、 從中東的伊拉克進口約5900多萬噸、從中東的阿聯酋進口約4200萬噸、從非洲的安哥拉進口約3000萬噸。

另外,我們的石油對外依賴度並沒有降低,反而有進一步提高的趨勢。

按照2023年中國能源消費情況的總數據,全年實際消耗的石油總量約為7.26億噸石油,其中:自產總量約為2.09億噸、進口約5.4億噸。

如果將對外出口的約142萬噸石油進行剔除,可以得到我們的石油對外依賴度已經上升到78%左右。

2023年美國一共進口石油約2.56億桶,主要是一些缺乏煉油設施和技術的非洲、美洲國家,運送原油到美國進行加工提煉。同時,這一年美國的石油出口量平均為410萬桶/天, 這一數碼創下了歷史新高,比2022年提高了48萬桶/天。

就已探明的石油總儲量來看,美國是我們的17倍,但美國的總人口約為3.35億,只有我們的1/4左右,因此,如果要估算人均石油儲備(這一點也很重要,涉及戰略儲備潛力),那就是約68倍左右。

(二)工業的糧食

按照最新公布的數據,我們煤炭發電的比例在2024年上半年約為60%,這已經是新能源全力拉滿狀態下實作的極限—— 當然,未來我們全面發展核電,這個比例還有可能會略有下降。

如果放在2023年以前,我們煤炭發電的比例不會低於70%, 水能、風能、太陽能、潮汐能等雖然可以提供部份電力,但依然杯水車薪,當我們工業用電、居民用電以及新能源電車不斷發展的同時,煤炭依然是我們獲得電力的主力軍。

2023年我們一共進口各類煤炭約4.74億噸,比2022年增長了近62%,不僅繼續保持全球煤炭進口第一的位置,而且還創下了自己的歷史新高。

我們煤炭的三個主要來源國是: 從印尼進口約2.2億噸煤炭,占我們進口總量的46%左右;從俄羅斯進口約1.01億噸,占我們進口總量的21%左右;從澳洲進口約5200多萬噸,占我們進口總量的11%左右。

排名前三的這幾個國家加起來占我們煤炭進口總量的78%左右,可以說,來源地非常集中,能源是否足夠安全不言而喻。

這些國家中,除了俄羅斯可以直接從北面由陸地(比如西伯利亞地區)運入中國,印尼、澳洲等煤炭出口國,都需要透過遠洋航運才能將煤炭運達中國。

同時,2023年美國煤炭出口總量約為9050萬噸,出口總量比2022年增長了近18%,但美國的煤炭並不供應中國,就亞洲而言,主要出口到印度、南韓和日本。

(三)軍工的基石

從80年代中國鋼鐵產業逐漸走向國際市場後,我們每年進口的鐵礦石總量就一路水漲船高,到底是什麽原因呢?難道我們自己的鐵礦石儲量嚴重不足嗎?

有的朋友會說這是因為我們鋼鐵產能巨大,所以對原料也就是鐵礦石的需求量當然就會很高—— 這只是其中一小部份原因,重點是鐵礦石的品位(質)。

客觀情況是,我們的鐵礦石資源儲量還行(不能人均,一旦計算人均數碼,其實並不寬裕),但整體品位較低,僅為34%左右,而全球鐵礦石的平均品位約為49%左右,只有品位高的鐵礦石,生產出來的鋼材才能達到國際標準,才能實作出口,否則就會是浪費。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些年我們對國防事業、軍工發展的重視度越來越高,很多先進的艦船飛機都盡可以實作自主研發和生產,這就更加需要高位的鐵礦石了。

2023年中國進口鐵礦石總量約為11.8億噸,比2022年增長了近7%,而且跟進口石油、進口煤炭一樣,繼續保持全球鐵礦石進口總量最多國家的位置。

看看進口來源國,同樣有些會引發思考。從澳洲進口約7.4億噸,占進口總量的63%左右;從巴西進口約3.8億噸,占進口總量的32%左右—— 僅這兩個國家,就占到我們鐵礦石進口總量的95%左右。

就我們自己的鐵礦石而言,只能滿足全年消耗總量的15%左右,也就是說,我們在鐵礦石方面的對外依賴度一直保持在85%左右。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鐵礦石進口總量大幅下滑,意味著什麽呢? 兩種可能性:要麽我們的鋼鐵產能(企業)大面積減產甚至大量停工;要麽我們工業和制造業升級完成,中低端鋼鐵產能成功轉移到國外。

(四)社會的保障

對普普通通的你我他而言,最直接、最常見的還是糧食、肉類和油脂,這裏重點聊聊糧食,它是一切之源,沒有各類糧食(谷物),就沒有足夠的動物飼料和榨油原料。

2023年我們進口大豆總量約為9941萬噸,比2022增長11%左右,大豆可以榨油、榨油之後形成的豆粕可以制作各類動物飼料,滿足我們的肉類需求;進口小麥總量約為1210萬噸,比2022年增長近22%。此外我們每年還要進口大量的油菜籽、花生、大米、玉米等等。

如果整體打包看,2023年我們一共進口了各類糧食(谷物)首次突破1.6億噸,按照14.1億左右的總人口估算,人均進口各類糧食約為113公斤/年。

這就是目前的客觀現實,即便是糧食逐年豐收、基本口糧能夠自給自足的背景下, 我們每年依舊需要全球買糧才能保證國內的消費和需求。

而且在糧食、肉類和油脂進口方面,我們是進行全球采購的,包括歐洲一些國家, 但主要依賴五個國家即巴西、美國、澳洲、加拿大和阿根廷, 在這些方面,俄羅斯能夠幫助(供應)我們的地方並不多——只有小麥和小麥粉。

雖然俄羅斯地廣人稀,但受氣候和技術等方面的影響,俄羅斯農業和畜牧業的單產能力較弱,是農業大國但不是強國。而且在油菜籽、大豆、大米、玉米;豬肉、牛肉等方面,這麽多年下來,俄羅斯依然沒有這個產能可以出口。

甚至在某些方面還有欠缺。比如俄羅斯時常會出現雞蛋等農產品短缺的情況, 需要臨時從我們、格魯吉亞以及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緊急進口,盡快平抑市場,以免引起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幾個中心城市的市場恐慌。

結語

現實情況往往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如果再涉及地緣關系和國際環境,只會更加復雜,這裏舉兩個例子。

比如向我們出口糧食、礦石和肉類的澳洲,它既是昂撒國家之一,又是五眼聯盟之一、還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關鍵盟友。

比如巴西,盡管近幾年與我們的關系還不錯,但巴西內部的情況很復雜,它經過近百年的外部移民(主要是日本移民)、國際投資(主要是歐美國家),以至於巴西在糧食、石油、礦石、畜牧業等各個領域,充滿了各類背景的國際資本與跨國企業。

在我們完整、強大的工業與制造業實力背後,其實也會有著來自能源、礦產、糧食等方面的對外高度依賴,所以在很多戰略安排和國際布局方面,都將不得不考慮這些綜合性的情況。